解明然
- 作品数:32 被引量:27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ercc1基因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1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10例远癌组织中ercc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ercc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ercc1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的比率为63%(69/110),在远癌组织中高表达的比率为7%(8/110);ercc1基因的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年龄(χ~2=0.006,P=0.940)、性别(χ~2=0.034,P=0.854)、肿瘤大小(χ~2=1.844,P=0.175)、肿瘤浸润深度(χ~2=0.020,P=0.889)、淋巴结转移(χ~2=0.979,P=0.323)以及长期饮酒史(χ~2=3.816,P=0.051)无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χ~2=4.542,P=0.033)和临床分期(χ~2=6.203,P=0.013)存在相关性;并且ercc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有相关关系。结论 ercc1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的比率远高于远癌组织,ercc1基因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存在相关关系,并且ercc1基因的高表达影响患者预后,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ercc1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对食管鳞癌患者的术后个体化治疗及预后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张天赐郭明发解明然林涛王华马冬春
- 关键词: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食管鳞癌个体化治疗
- 乳腺癌内乳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 2007年
- 背景与目的: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node,IMN)是乳腺癌重要的转移途径之一,其状况将影响乳腺癌患者的分期、治疗、预后及疗效评价,本研究旨在探讨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node biopsy,IMSNB)和经肋间IMN第Ⅰ~Ⅳ肋间活检、以及IMN微转移灶检测在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在行常规乳腺癌切除术中,采用核素示踪法经肋间隙行IMSNB,然后对患侧第Ⅰ~Ⅳ肋间的IMN均行活检(经肋间隙,非扩大根治术),所有IMN均行常规单一切面HE染色病理检查,阴性病例的IMN采用多层切片加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微转移。结果:全组38例病人中发现内乳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node,IMSN)17例,占44.7%,均成功行IMSNB,其中4例IMSN常规病理阳性,1例IMSN发现微转移,2例发现孤立的肿瘤细胞群,10例为阴性,均与对应病例经第Ⅰ~Ⅳ肋间IMN活检的病理结果一致;无发现IMSN21例,占55.3%,经第Ⅰ~Ⅳ肋间IMN活检,常规病理阳性5例,阴性16例,未发现微转移。结论:对发现IMSN者,IMSN能够准确评价IMN状况,但对无发现IMSN者,尤其是对IMN转移可能性大者,应经肋间隙行IMN第Ⅰ~Ⅳ肋间活检,以减少假阴性的发生;多层切片加免疫组化技术有助于IMN微转移灶的检出。
- 陈捷鑫林鹏樊卫吴秋良肖平王军业张旭李小东解明然
- 关键词:乳腺肿瘤前哨淋巴结内乳淋巴结病理学
-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0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单操作孔肺大疱切除的手术要点、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接受VATS肺大疱切除术患者353例,其中常规三孔法VATS肺大疱切除172例,单操作孔VATS肺大疱切除18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液引流量、术后1 d疼痛VAS评分、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复发率,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中转开胸。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液引流量(t=-3.520,P=0.021)、术后1 d疼痛VAS评分(t=-6.726,P=0.000)、术后胸管留置时间(t=-4.268,P=0.000)、术后住院时间(t=-3.899,P=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操作孔VATS肺大疱切除术安全可行,相对于传统三孔法VATS肺大疱切除术有创伤小,疼痛减轻,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等优势,可作为肺大疱外科治疗的优选术式。
- 李田梅新宇解明然吴显宁张天赐马冬春
-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电视胸腔镜肺大疱
- 支气管成形术与肺癌
- 2009年
- 支气管成形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肺组织,使部分不能耐受全肺切除术的患者获得了手术机会,改善了部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且术后生存率亦不低于全肺切除术。
- 解明然林鹏
- 关键词:肺肿瘤支气管成形
- 全腔镜下食管癌切除胸内胸顶吻合技术(荷包钳法)
- 徐美青郭明发柳常青解明然孙翔翔梅新宇吴汉然罗静张俊峰
-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高发肿瘤,目前手术切除仍为可切除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食管癌的手术方式众多,但是传统的开胸、开腹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差。随着手术技术及手术设备、器械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微创食...
- 关键词:
- 关键词:食管癌手术术式
- 微创食管癌切除术在食管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前对于食管癌的治疗仍然是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近年来随着微创食管癌切除手术的开展,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相对减少,生命质量得到保证,手术效果明显。然而,各种术式的微创食管癌手术均存在其优点和缺点,在临床全面推广仍需要技术和经验的积累,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验证。
- 吴汉然解明然柳常青孙效辉郭明发徐美青
- 关键词:食管肿瘤外科手术
- 胸腹腔镜联合微创治疗Siewert Ⅱ型食管胃交界腺癌的近期结果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完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施行微创Sweet食管切除术治疗早中期SiewertⅡ型食管胃交界腺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接受Sweet食管切除术的122例早中期SiewertⅡ型食管胃交界腺癌患者.男性87例,女性35例.年龄48 ~ 78岁,中位年龄67岁.其中47例接受微创手术,75例接受传统左开胸开放手术.术后病理分期Ⅰa期16例,Ⅰb期35例,Ⅱa期32例,Ⅱb期28例,Ⅲa期11例.采用t检验和X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术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术前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和术前临床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病理特征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淋巴结清扫枚数及站数优于开放组[(18.1±2.7)枚比(15.0±2.5)枚,t=6.612,P=0.001;(8.9±1.1)站比(6.7±1.2)站,t= 9.960,P=0.003],术中出血量低于开放组[(88 ±32)ml比(120±34) ml,t=5.052,P=0.001],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低于开放组[(8±4)d比(10±4)d,t=3.110,P=0.002],术后住院日低于开放组[(9±5)d比(12±4)d,t=3.167,P=0.002].两组患者术后在院病死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8.5%比22.7%,X2 =4.063,P=0.044).结论 完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施行微创Sweet食管切除术治疗早中期SiewertⅡ型食管胃交界腺癌安全可行,该术式肿瘤学切除范围优于传统左胸开放手术,可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 柳常青解明然郭明发孙效辉吴汉然孙翔翔徐美青
- 关键词:食管肿瘤胸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
- 胸腺切除加前纵隔脂肪清扫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预后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 探讨胸腺切除+前纵隔脂肪清扫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远期疗效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接受胸腺切除+前纵隔脂肪清扫术的7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2例,女性40例;手术时年龄10.70岁,平均39.5岁.采用x2检验对性别、手术时年龄、术前病程、术前是否服用激素、改良Osserman分型、胸腺病理等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72例患者随访6.7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7个月,21例(29.2%)完全稳定缓解,18例(25.0%)药物缓解,20例(27.8%)改善,9例(12.5%)无变化,4例(5.6%)恶化.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病程(OR=22.871,95% CI:2.813.~ 185.917,P=0.003)、Osserman分型(OR=0.103,95% CI:0.014.0.774,P=0.027)是术后有效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胸腺切除+前纵隔脂肪清扫治疗重症肌无力远期疗效好.术前病程、Osserman分型是术后有效的独立预后因素,术前病程<6个月、全身型患者的预后较好.
- 李田吴显宁解明然梅新宇张文军马冬春
- 关键词:胸腺瘤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
- 胸中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度及合理清扫范围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胸中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淋巴结转移度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对129例经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56.6%,总淋巴结转移度(阳性淋巴结数/清扫淋巴结总数,LMR)为11.3%,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43.4%。最常见的淋巴结受累区域为食管旁、右喉返神经旁、贲门及胃左血管旁、隆突下。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为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肿瘤长度。无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转移度≤20%组和淋巴结转移度>20%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0.4%、31.0%和6.8%,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淋巴结转移度是判断食管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胸中段食管癌应该常规行包括双侧上纵隔的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术。
- 解明然林鹏张旭陈捷鑫林勇斌戎铁华温浙盛李小东王军业余辉
- 关键词:食管肿瘤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术
- 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鳞状细胞癌抗原、肿瘤相关抗原联合检测对肺炎型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及肿瘤相关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联合检测对肺炎型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7例肺炎型肺癌患者作为肺炎型肺癌组,90例局灶性肺炎患者为肺炎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YFRA21-1、SCCA、CA-125水平,分析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肺炎型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肺炎型肺癌组患者血清CYFRA21-1、SCCA、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肺炎组,CYFRA21-1、SCCA、CA-125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肺炎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CYFRA21-1、SCCA、CA-125联合检测肺炎型肺癌的AUC值最大,且诊断敏感度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血清CYFRA21-1、SCCA、CA-125水平对肺炎型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且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 马蕾许靖赵凤德曹冠亚解明然
- 关键词:细胞角蛋白19片段鳞状细胞癌抗原肺炎型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