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褚晓丹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海外学人科研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宫内
  • 4篇宫内感染
  • 3篇病毒
  • 2篇乙型
  • 2篇胎盘
  • 2篇肝炎
  • 2篇TH17细胞
  • 2篇HBV宫内感...
  • 1篇毒性肝炎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 1篇乙型病毒
  • 1篇乙型病毒性肝...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孕产
  • 1篇孕产妇
  • 1篇孕期

机构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5篇褚晓丹
  • 5篇陈萱
  • 2篇孙玉红
  • 2篇赵姝妤
  • 2篇吕楠
  • 1篇李闫
  • 1篇王林
  • 1篇孙志丹
  • 1篇白晓旭

传媒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糖原合成激酶3β与乙肝病毒胎盘组织感染的关系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初步探讨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与乙肝病毒胎盘组织感染关系,为进一步研究乙肝病毒在宫内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选择2011年-2012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剖宫产结束妊娠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sAg+)孕妇60例(实验组),正常妊娠孕妇的胎盘组织20例(对照组)。于分娩前留取孕妇肘静脉血,分娩时留取脐血及胎盘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实验组静脉血及脐带血的乙肝五项与HBV-DNA定量;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实验组中HBsAg的表达及分布;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GSK3β的分布及表达情况;采用TUNEL法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60例HBsAg(+)产妇中,37例脐带血HBsAg阳性,12例脐带血HBV-DNA阳性;实验组胎盘组织中均检测出HBsAg、GSK3β蛋白表达,且随着血清HBV-DNA滴度增高,HBsAg与GSK3β的表达均呈增高趋势(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胎盘组织中均可检测出凋亡细胞,实验组的凋亡程度低于对照组,随HBV-DNA滴度增高,凋亡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在乙肝病毒的垂直传播过程,HBsAg可能通过GSK3β抑制胎盘细胞凋亡,影响正常胎盘组织的屏障功能,可能是造成宫内感染的相关机制。
赵姝妤吕楠孙玉红褚晓丹李闫白晓旭陈萱
关键词:GSK-3ΒHBSAG宫内感染
我国少数民族孕产妇孕期保健及其健康现状综述被引量:5
2019年
孕产妇孕期保健及孕产妇健康对促进安全分娩和优生优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孕产妇保健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及国家二胎政策的实施,现代临床医学所倡导的优生优育的观念已逐渐被社会广泛认可。然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多有经济落后、地理位置偏僻、思想观念陈旧等问题,导致我国少数民族孕产妇孕期保健水平还比较低下,孕产妇健康状况有待改善。为预防少数民族地区出生缺陷,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优生率,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出生人口素质,通过完善医疗制度,改善医疗环境,合理营养干预及加强家庭访视等相关健康教育促进孕期保健,提高孕前检查的依从性,实现优生,孕产期健康教育可以降低整个孕期出现的危险因素,本文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孕产妇孕期保健及健康做一综述。
张思瑶褚晓丹孙玉红宋安琪孙志丹何胜宝张兴旺陈萱
关键词:孕期保健
PI3K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相关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乙肝高流行区,每年约有15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分娩,近半数胎儿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感染乙肝。由于婴幼儿期感染乙肝后形成的免疫耐受,往往成为慢性甚至终身携带者,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PI3-Akt信号通路与妊娠生及或病理过程关系密切,在感染HBV的胎盘组织中发现PI3K-Akt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异常增高,且HBx Ag干扰该通路调节凋亡功能。推断HBx Ag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影响胎盘功能,是HBV宫内感染的一种重要分子机制。为今后阻断HBV宫内感染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赵姝妤吕楠褚晓丹王林陈萱
关键词:宫内感染信号通路
Th17细胞及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与HBV宫内感染的相关研究
2013年
全世界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其中慢性携带者达3.5亿~4亿[1]。我国HBV慢性携带者有近半数是由围产期母婴传播所致[2-3],而宫内感染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HBV宫内感染是最终发展成乙肝表面抗原(HBsAg) 慢性携带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重要因素[4-5]。在HBV感染过程中,病毒抗原如HBsAg、乙肝核心抗原(HBcAg)、乙肝e抗原(HBeAg)均可诱导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免疫应答,这对HBV感染的控制至关重要;而慢性患者病毒感染的持续和慢性化发展,是因其HBV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受损所致。既往研究[1]表明,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孕妇体内Th1/Th2细胞免疫失衡,即Th1细胞免疫下调,Th2细胞免疫反应增强,这是导致HBV宫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以分泌白细胞介素(IL)17为特征的辅助T细胞——Th17细胞的发现,Th17/Treg细胞的平衡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Th17/Treg细胞间平衡的打破可能是多种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这将弥补既往Th1/Th2免疫效应模式的不足。近几年,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retinoid ac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 gamma t,RORγt)作为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几年Th17细胞及其转录因子RORγt在HBV宫内感染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褚晓丹陈萱
关键词:TH17细胞宫内传播母婴传播
ROR-γt的表达在HBV宫内感染调控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比较乙型病毒性肝炎孕妇与正常孕妇胎盘组织中ROR-γt基因的表达水平并观察羊水、胎儿窘迫及新生儿体重情况,探讨Th17细胞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宫内感染中可能的调控机制及HBV病毒对母儿的影响。方法选取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24例为病例组,正常孕妇2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孕妇分娩时胎盘,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病例组、对照组胎盘中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2-△△CT法分析结果,观察病例组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羊水情况、胎儿窘迫情况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对比分析。结果 ROR-γt在实验组胎盘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比值约为8.39/1;病例组新生儿低体重率高于对照组,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病例组胎儿宫内窘迫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孕妇胎盘组织中的ROR-γt表达水平增高,表明Th17细胞在乙肝的宫内感染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乙型病毒性肝炎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及宫内及分娩时状态。
褚晓丹陈萱
关键词:TH17细胞乙型病毒性肝炎胎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