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宸一
- 作品数:19 被引量:104H指数:7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伯氏疏螺旋体活体成像动物模型穿梭载体的构建
- 2008年
-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又称莱姆病螺旋体)引起的重要的动物疫源性疾病。伯氏疏螺旋体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缺乏相关载体,遗传学转化异常困难,因此对于伯氏疏螺旋体致病因子的研究进展缓慢。伯氏疏螺旋体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性,如果在动物实验中采用活体成像技术便可直接观察病原体在小鼠体内的分布、迁移和定植规律,
- 蒋宝贵何静褚宸一张泮河赵秋敏詹琳杨红孙毅曹务春
- 关键词:伯氏疏螺旋体穿梭载体动物模型莱姆病螺旋体疫源性疾病
- 季节分解法和ARIMA法预测乌鲁木齐市肺结核发病趋势效果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比较时间序列季节分解法和差分自回归滑动平均(ARIMA)法预测肺结核发病趋势的效果,为肺结核预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市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肺结核月发病率时间序列分别构建季节分解拟合模型和ARIMA拟合模型,对2015年各月发病率分别进行预测并与实际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乌鲁木齐市肺结核流行表现出春季高发的年度周期性。应用季节分解法构建的拟合模型中,线性模型和三次曲线模型对2015年各月发病率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分别为18.75%和92.25%,线性模型预测值整体上低于实际值,三次曲线模型预测值整体上高于实际值;应用ARIMA方法构建的拟合模型为ARIMA(2,1,1)(1,1,0)_(12),对2015年各月发病率预测结果的MAPE为9.46%,整体上预测值和实际值无明显差异。结论ARIMA法较季节分解法对乌鲁木齐市肺结核发病率的预测效果更佳。
- 温亮张秀山李承毅褚宸一王勇陈阳贵李申龙
- 关键词:时间序列分析ARIMA模型肺结核
- 我国东北林区蜱中伯氏疏螺旋体的分离及分型鉴定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从我国东北地区全沟硬蜱中分离新的伯氏疏螺旋体菌株,了解其基因型及分布。方法应用BSKH培养基从硬蜱中分离菌株,PCR扩增5S^23SrRNA基因间隔区,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及序列测定。结果新分离出伯氏疏螺旋体25株,其中11株来自内蒙古自治区,13株来自黑龙江省,1株来自吉林省。RFLP结果显示其中22株属于Borreliagarinii基因型,3株属B.afazenii基因型,1株产生了新的酶切带型,序列测定表明其属于B.garinii。结论东北地区的伯氏疏螺旋体菌株为B.garinii和B.afzelii两种基因型,B.garinii为主要基因型。采用5S^23SrRNA间隔区RFLP分型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型研究时应结合序列分析方法,以保证分型结果的可靠性。
- 高燕何静王剑波哈森高娃张泮河蒋宝贵吴晓明褚宸一黄海楠詹琳赵秋敏曹务春
- 关键词:伯氏疏螺旋体RFLP
- 中国大林姬鼠携带Amur类汉坦病毒及其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 确定中国大林姬鼠是否存在Amur类汉坦病毒及其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应用RT-PCR法扩增大林姬鼠肺组织中汉坦病毒M基因片段和S基因全长,目的片段经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后,用DNASTAR软件进行同源性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从东北大林姬鼠肺标本JilinAP06中分别扩增出长度383 bp(M基因)和1696 bp(S基因)大小的目的eDNA片段,其S基因全长由1696个核苷酸组成,完整的开放阅读框从37位核苷酸至1323位核苷酸,共1287个核苷酸,编码429个氨基酸的蛋白。JilinAP06 S基因与1378、Liu株同源性最高,与H5株同源性次之,与AP63、AP61和AP1371同源性为91.0%~91.7%,与76.118同源性为81.0%。S全序列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汉坦病毒已知序列比较显示:JilinAP06与AP1371同源性最高(98.4%),与AP61同源性为98.1%,与AP63和Liu、B78和H5株同源性为97.2%~97.9%,与76-118同源性为95.1%。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JilinAP06与Amur类汉坦病毒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M基因片段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分分析结果与基于S基因全长得到的结果一致.结论 中国大林姬鼠存在Amur类病毒,大林姬鼠很可能为Amur类病毒的自然宿主和人群Amur类病毒感染的重要来源。
- 张文义江佳富姚昆吴晓明左曙青詹琳褚宸一赵秋敏张泮河杨红曹务春
- 关键词:汉坦病毒大林姬鼠
- 吉林省珲春地区蜱中伯氏疏螺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复合感染研究被引量:15
- 2006年
- 目的了解吉林省珲春地区伯氏疏螺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复合感染情况。方法运用PCR方法对吉林省珲春地区采集的蜱标本,进行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基因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A(ompA)基因的检测。测序并用PHYLIP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全沟硬蜱中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率为36.0%,在全沟硬蜱中检测到了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其感染率为2.0%。二者的复合感染率为2.0%;森林革蜱中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率30.9%,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29.1%,二者的复合感染率16.8%。伯氏疏螺旋体的序列分析显示吉林地区的伯氏疏螺旋体都属于B.garinii基因型,同源性较高。对斑点热阳性片段序列分析表明新测序列与斯洛伐克新发现的IRS3株和IRS4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结论吉林省珲春地区全沟硬蜱及森林革蜱中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并检测到2种病原体的复合感染情况。
- 黄海楠丁壮何静吴晓明蒋宝贵高燕褚宸一詹琳赵秋敏王玉福曹务春
- 关键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伯氏疏螺旋体
- 吉林省林区蜱粒细胞无形体感染的调查被引量:18
- 2007年
- 目的调查吉林省蜱粒细胞无形体感染。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吉林延边地区采集的蜱标本粒细胞无形体16S rRNA和glt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及序列分析,将扩增序列与GenBank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构建粒细胞无形体gltA基因进化树。结果共检测游离蜱427只,其中全沟硬蜱100只,森林革蜱327只,粒细胞无形体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00%和0.00%。寄生蜱感染阳性率2.9%。寄生蜱与游离蜱感染率差别无显著性。16S rRNA序列与我国已在GenBank注册的AF205140序列一致,与国外粒细胞无形体16S rRNA序列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相似性为97%~99%;gltA基因与GenBank的粒细胞无形体gltA基因片段比较,相似性为87%~9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84%~99%。结论我国吉林省林区存在蜱粒细胞无形体感染。
- 詹琳何静吴晓明张泮河黄海楠蒋宝贵褚宸一张晶波高燕杨红曹务春
- 关键词:RRNA基因
- 突发传染病疫情现场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
- 2011年
- 目的提高我国突发传染病疫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能力。方法利用传染病流行病学、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构建完善的数据库、判别模型和相关分析模块。结果研发了一种基于手持式电脑的,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灵活性较强的突发传染病疫情现场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结论提高了突发传染病疫情现场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准确性、时效性及科学性。
- 王立贵董世存郝荣章褚宸一邱少富孙岩松王勇袁正泉宋宏彬
- 关键词: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
- 我国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中Amur类汉坦病毒的发现
- 目的:确定我国大林姬鼠中是否存在Amur类汉坦病毒.方法:针对Amur类汉坦病毒M和S基因分别设计引物,从我国毗邻俄罗斯远东的吉林边境地区捕获的大林姬鼠肺组织标本中,用RT-PCR法扩增M和S基因部分片段,目的片段直接进...
- 江佳富张文义姚昆吴晓明詹琳左曙青褚宸一张泮河曹务春
- 关键词:汉坦病毒大林姬鼠
- 文献传递
- 传染病辅助判别系统建立及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通过建立传染病辅助判别系统,避免传统的经验判断与个人的主观因素影响而带来的决策失误,提高传染病疫情现场判别的准确性、时效性及科学性。方法收集343种传染病症状、体征数据,运用贝叶斯算法建立分类模型。结果应用该系统对多起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判别排在第1位的传染病均与实际相符,其平均的诊断精度约为60%,在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实际应用中精度为92.7%。结论该系统降低了疫情处置工作中的漏诊、误诊率,增加了传染病疫情诊断的准确性。
- 王立贵董世存郝荣章褚宸一王勇刘雪林邱少富宋宏彬
- 关键词:传染病
- 大兴安岭林区蜱和鼠中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及其基因分型研究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了解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蜱和鼠中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及基因分型情况。方法应用巢式PCR扩增蜱和鼠中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片段,对阳性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RFLP分析显示特殊带型的样本测序分析。结果检测全沟硬蜱1336只,293只阳性,阳性率为21.93%;森林革蜱144只,6只阳性,阳性率为4.17%;嗜群血蜱144只,未发现有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检测鼠9种145只,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4种5只,感染率为3.45%;其中检测8只棕背鼫(鼠平),2只阳性。RFLP分析及序列分析显示蜱中有B.garinii20047亚型、B.gariniiNT29亚型、B.afzelii基因型以及不同基因型或亚型伯氏疏螺旋体的混合感染;鼠感染的伯氏疏螺旋体包括B.garinii20047亚型和B.gariniiNT29亚型。SSCP分析结果显示带型多于36种。结论大兴安岭林区蜱及鼠中均存在伯氏疏螺旋体的感染,其中全沟硬蜱的感染率较高;B.garinii型为主要基因型,且该地区伯氏疏螺旋体存在遗传多态性。单只蜱中存在同时感染不同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的情况,人和宿主动物是否存在不同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混合感染尚待进一步研究。全沟硬蜱和棕背(鼠平)分别是该林区伯氏疏螺旋体的主要媒介和主要储存宿主。
- 褚宸一何静王剑波哈森高娃张泮河吴晓明赵秋敏蒋宝贵高燕曹务春
- 关键词:伯氏疏螺旋体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