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诗雯
- 作品数:9 被引量:2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8F-FDG PET-CT应作为原发性骨淋巴瘤诊断和疗效评估的首选检查
-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骨淋巴瘤(Primary lymphoma of bone, PLB)的临床特征及18F-FDG PET-CT在PL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至2014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并符合本研究...
- 袁诗雯李娟
- 关键词:骨淋巴瘤原发性
- 根据抗缪勒管激素评估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卵巢储备功能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 探讨抗缪勒管激素(AMH)在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及AMH与年龄、使用环磷酰胺的关系.方法 采集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诊治的月经周期正常的77例女性SLE患者及38例健康女性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AMH水平.在月经周期的第3天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和雌激素(E2)水平,并采用经阴道超声记录双侧卵巢窦卵泡数(AFC).结果 女性SLE患者年龄(29±5)岁,病程(2.7±2.4)年,AMH(1.5±1.3) μg/L,AFC为(10±7)个,AMH水平与AFC计数呈正相关(r=0.9,P<0.01).未使用环磷酰胺的SLE患者AMH和AFC计数均高于使用过环磷酰胺的患者,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组间FSH、E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岁的患者血清AMH低于≤30岁的患者(P<0.01).血清AMH水平随着环磷酰胺的累积量增大而降低(r=-0.4,P<0.01).结论 女性SLE患者AMH是反映卵巢储备功能的灵敏指标.AMH与年龄和环磷酰胺的累积量有关,临床上对于>30岁以及环磷酰胺累积量>10g的SLE患者需谨慎使用环磷酰胺.
- 陈冬莹袁诗雯詹钟平詹雁峰杨岫岩梁柳琴
- 关键词:环磷酰胺
- 狼疮肠炎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狼疮肠炎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对2004至2011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并出现急性腹痛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狼疮肠炎组66例,非狼疮本身相关腹痛组73例。研究因素包括患者人口数据、实验室数据、临床和影像学数据。结果狼疮肠炎是狼疮患者急性腹痛最常见原因,占39.3%(66/168)。在两组间自身抗体谱、补体、ESR、CRP、SLEDA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狼疮肠炎组的D—II聚体水平和ECLAM评分明显高于非狼疮本身所致腹痛组。狼疮肠炎组较非狼疮本身所致腹痛组明显更多合并多浆膜腔积液和腹水。经Logistic回归分析,仅D-Ⅱ聚体水平、ECLAM评分和腹水量的分级被回归方程接纳,为有意义的相关因素。结论狼疮肠炎是狼疮急性腹痛常见的原因;D-Ⅱ聚体水平是狼疮肠炎有意义的临床预测因素。相对于SLEDAI,ECLAM更适用于狼疮消化道损害患者的评估。
- 袁诗雯李昊陈冬莹邱茜连帆詹钟平梁柳琴许韩师杨岫岩
- 关键词:红斑狼疮肠炎
- 狼疮胰腺炎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狼疮相关胰腺炎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并进一步识别狼疮胰腺炎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5-2009年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鹤山市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狼疮胰腺炎患者的病例记录。研究内容包括患者人口数据、实验室数据和临床数据。结果:2005-2009年5年中,2 98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有19例最终诊断为狼疮胰腺炎,其总体患病率为0.64%,发病率为1.27例/1 000人年。超过半数患者在发生SLE的1年内出现急性胰腺炎。狼疮胰腺炎组较对照组伴有明显更低的血色素、白蛋白和补体C3。狼疮胰腺炎组的D-Ⅱ聚体水平和SLEDA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狼疮胰腺炎组较对照组明显更多合并中枢神经受累、肺脏受累和肝酶升高。经Logistic回归分析,仅D-Ⅱ聚体水平和肝酶升高被回归方程接纳,为有意义的相关因素。结论:狼疮胰腺炎少见且均发生于狼疮高度活动期;D-Ⅱ聚体水平和肝酶升高是狼疮胰腺炎有意义的临床预测因素。
- 温旭升袁诗雯
- 关键词:红斑狼疮胰腺炎LOGISTIC回归
- 诱导治疗期间未确定型侵袭性真菌病CⅡ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诊断驱动治疗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 2018年
-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发病率在血液系统肿瘤中排第二位。由于MM患者浆细胞功能障碍、免疫功能缺陷、诱导缓解中接受多次化疗及激素使用等因素,导致发生真菌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
- 陈美兰李娟黄蓓晖刘俊茹邝丽芬袁诗雯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侵袭性真菌病
- 18F-FDG PET-CT应作为原发性骨淋巴瘤诊断和疗效评估的首选检查
-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骨淋巴瘤(Primary lymphoma of bone,PLB)的临床特征及18F-FDG PET-CT在PL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至2014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并符合本研究...
- 袁诗雯李娟
- 关键词:骨淋巴瘤原发性
- 原发性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患者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 袁诗雯李娟
- 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与预后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SSc-ILD)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53例SS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高分辨率CT(HRCT)诊断结果分为SSc-ILD组和单纯SSc组,并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肺功能检查、抗体检验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153例SSc患者中有62例发生ILD,发生率为40.5%,其中呼吸道表现为胸闷/气短38例、咳嗽26例,影像学表现以网格影(77.4%)、磨玻璃影(67.7%)、牵拉性支气管扩张(58.1%)和蜂窝样变(30.6%)为常见,57例(91.9%)SSc患者有肺功能改变、主要表现为小呼吸道功能改变,呼吸道阻力增高,单纯SSc预后情况明显优于SSc-ILD患者。结论 SSc患者发生ILD较常见且起病隐匿,影像学以纤维化为主合并磨玻璃影表现,肺功能损害的主要特点为弥散障碍,HRCT和肺功能一氧化碳弥散量对于诊断SSc-ILD和评价其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价值。
- 张科廖兢业何春媚李文根袁诗雯
- 关键词:系统性硬化症间质性肺疾病肺功能
- 反复感染、全血细胞减少--感染是因还是果?
- 袁诗雯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