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敏 作品数:35 被引量:160 H指数:8 供职机构: 重庆市中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项目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化学工程 更多>>
一种助阳抗癌雷火灸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助阳抗癌雷火灸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组份:肉桂5‑15份、干姜5‑15份、细辛5‑15份和艾叶80‑110份。本发明中肉桂为君药,干姜为臣药,细辛为佐药,艾叶为使药;肉桂擅补命门之火,以助... 张国铎 袁敏 吴梅 张松文献传递 穴位贴敷、穴位注射单用及联用防治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穴位注射单用及联用预防化疗呕吐的疗效。方法将90例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Ⅱ/Ⅲ期TP方案化疗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联合组采用穴位贴敷与穴位注射治疗;止吐膏组采用穴位贴敷治疗;胃复安组采用穴位注射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呕吐控制效果、主症证候积分、5-羟色胺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止吐膏组、胃复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93.33%、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化疗后主症证候积分低于止吐膏组与胃复安组(P<0.05);化疗后3组的5-羟色胺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止吐膏组、胃复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3%、0、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中药穴位贴敷、单用穴位注射和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均具有明显的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减少化疗药物副作用、增强止吐疗效的作用,联用与单用相比,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但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证候积分状况,而单用穴位贴敷更加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彭莉 肖用兰 胡陵静 傅敏 袁敏关键词:穴位贴敷 穴位注射 呕吐 止吐膏穴位贴敷预防肿瘤化疗时呕吐的观察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止吐膏穴位贴敷预防肿瘤化疗后呕吐的效果。方法将98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结合静脉注射昂丹司琼治疗,对照组单纯静脉注射昂丹司琼治疗,观察两组预防化疗后呕吐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化疗后呕吐总有效控制率为93.9%,对照组为79.6%,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止吐膏穴位敷贴联合静脉注射昂丹司琼预防化疗后呕吐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袁敏 彭莉 傅敏 胡陵静关键词:穴位研究 呕吐 督灸辅助治疗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 被引量:33 2017年 目的观察督灸辅助治疗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效果。方法将大肠癌术后化疗具有癌因性疲乏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督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疲乏程度和体力状况。结果观察组癌因性疲乏总分及行为、情感、感觉、认知4个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均P<0.01);其KPS体力状况评分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P<0.01)。结论督灸能明显改善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并能提高患者的体力状况。 袁敏 张国铎 李敏 肖用兰 黄晓燕关键词:大肠癌 化疗 癌因性疲乏 督灸 孕妇分娩恐惧发生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系统评价孕妇分娩恐惧发生率。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关于孕妇分娩恐惧发生率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2月,在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8881例孕妇。Meta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分娩恐惧发生率为54%[95%CI(34%,7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66%,95%CI(57%,76%)]、非首次妊娠[51%,95%CI(27%,75%)]、本次怀孕为计划妊娠[68%,95%CI(60%,77%)]、非已婚(未婚或其他)状态[95%,95%CI(92%,97%)]、恐惧程度为轻度[33%,95%CI(20%,45%)]、采用分娩态度问卷(CAQ)作为分娩恐惧测量工具[72%,95%CI(66%,78%)]的孕妇分娩恐惧发生率更高。结论孕妇分娩恐惧发生率总体较高,医务人员应重视其心理状态,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案,及时为孕妇提供情感支持,避免发生不良后果。 明晶 袁敏关键词:孕妇 心理 发生率 META分析 穴位贴敷、穴位注射防治化疗后恶心呕吐近况 被引量:10 2015年 化疗是治疗肿瘤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患者普遍有恶心、呕吐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化疗致恶心呕吐的治疗多根据NCCN止吐临床实践指南进行,首选5-HT3受体拮抗剂,包括格雷司琼、昂丹司琼等。虽然国外已有众多文献[1-2]证实了相应的受体拮抗剂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但仍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 彭莉 肖用兰 胡陵静 傅敏 袁敏关键词:穴位贴敷 穴位注射 恶心呕吐 止吐膏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止吐膏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接受紫杉醇+顺铂(TP)化疗方案化疗的患者9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止吐膏组、甲氧氯普胺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于化疗前30 min常规静脉注射盐酸昂丹司琼8 mg;止吐膏组在此基础上,于化疗第1~4天用药前30 min加用止吐膏穴位贴敷;甲氧氯普胺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化疗第1~4天用药前30 min加用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观察3组患者化疗过程中和化疗结束后3 d的临床疗效。结果:止吐膏组(93.33%)和甲氧氯普胺组(90.00%)化疗后恶心呕吐总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止吐膏组(90.00%)和甲氧氯普胺组(83.33%)化疗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止吐膏组与甲氧氯普胺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氧氯普胺组有8例患者诉注射部位胀痛明显,基本能耐受。结论:止吐膏穴位贴敷联合静脉注射昂丹司琼治疗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明显、操作简便,无痛苦、瘢痕和后遗症,患者更易接受。 袁敏 胡陵静 彭莉 傅敏 肖用兰关键词:穴位贴敷 甲氧氯普胺 昂丹司琼 化疗 恶心呕吐 基于实证分析的癌痛中西医护理品质管理策略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通过实证分析,完善癌痛护理的有效管理策略,促进癌痛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法:提取2014—2015年全科150例癌痛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完善癌痛评估方法、制作癌痛护理记录单、建立品质管理小组,改善癌痛管理模式,构建以无痛为导向,以临床护理路径为纽带,以癌痛评估、管理、评价过程监控为重点的管理模式。结果:经过一年的资料收集、实效观察和归纳总结,对癌痛护理实施品质管理策略前后进行比较,癌痛控制有效率由40%上升至84%。结论:通过实证分析,为癌痛护理的管理策略提供循证依据,为无痛病房的创建打下基础,使癌痛管理策略更具规范化及有效性,有助于科学管理癌痛,提高其生存质量,使患者满意度提升。 郑升娅 袁敏 程琳 吴梅 李元凤 黄莉关键词:实证分析 癌痛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自我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4年 目的 评价和总结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自我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指南网站、专业学会网站和综合数据库中关于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自我管理的指南、专家共识、临床决策、系统评价等证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0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包括1篇临床决策、4篇指南、13篇专家共识及建议、1篇证据总结、4篇系统评价。从目标和原则、评估与监测、运动管理、药物管理、饮食营养管理、社会心理支持6个方面汇总了31条证据。结论 总结了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自我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医务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提供了循证依据,证据应用和转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我国社会资源、临床实际和患者的个体差异。 曾友 袁敏 明晶 孙淑雅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自我管理 循证护理学 非药物干预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症状疗效的 网状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非药物干预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症状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药文献数据库(CBM)中自建库至2024年5月有关非药物干预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症状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由两名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2项RCT,包括2945例患者,涉及9种非药物干预措施(耳穴贴压、高压氧疗法、重复经颅磁刺激、穴位贴敷、中药浴足、针刺疗法、电针、五音疗法、艾灸)。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PSQI评分方面,中药浴足[MD=-3.70,95%CI(-6.04,-1.36)]、电针[MD=-3.50,95%CI(-5.36,-1.64)]、重复经颅磁刺激[MD=-3.33,95%CI(-4.70,-1.95)]、针刺疗法[MD=-2.95,95%CI(-3.72,-2.19)]、耳穴贴压[MD=-2.93,95%CI(-4.38,-1.47)]效果优于镇静安眠西药(P<0.05),中药浴足效果最佳;在总有效率方面,电针[OR=6.32,95%CI(2.97,13.47)]、针刺疗法[OR=4.41,95%CI(3.01,6.48)]、耳穴贴压[OR=3.63,95%CI(1.91,6.87)]优于镇静安眠西药(P<0.05),电针效果最佳。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中药浴足在改善脑卒中后睡眠质量的PSQI评分方面,以及电针在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症状的总有效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此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RCT进一步验证。 曾友 袁敏 明晶 孙淑雅 李滔关键词:脑卒中 失眠 非药物干预 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