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曙耘
- 作品数:15 被引量:81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DR胸片和16层CT多平面重组对肺内粗索条状肺不张的对比研究
- 2010年
- 肺内病变的影像表现种类繁多,肺内粗索条影为其中之一,且常与肺内其他形态病变共存,DR片和CT片病灶通常呈尖端指向肺门的狭三角形索条/薄片影,病变大小不一,因其多与胸膜相连,胸片多认为是亚肺段性肺不张或粘连带。本文以16层CT胸部扫描后,对36例肺内具有粗条索影的胸部图像进行拆薄,层厚为1.25mm、
- 蔡曙耘周雁玲
- 关键词:肺内病变16层CT肺不张多平面重组胸部扫描
- 急性堵塞性小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诊断(附6例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堵塞性小肠梗阻的优势、病变征象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整理分析经手术证实的6例急性堵塞性小肠梗阻的CT资料,所有病例在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 CT诊断5例急性堵塞性小肠梗阻,与手术结果比较诊断符合程度较高,5例均见肠管"移行带",1例漏诊,但影像诊断与其继发的肠扭转符合。结论多层CT可以较准确地诊断急性堵塞性肠梗阻,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规范检查方法后,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及对并发症的诊断。
- 蔡曙耘周雁玲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 多层螺旋CT肋骨段内缘胸膜线影在判断少量胸腔积液和胸膜增厚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肋骨段内缘胸膜线影厚度在判断少量胸腔积液和胸膜增厚中的鉴别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90例正常成人胸部16层CT扫描图像拆薄为层厚1.25mm、层间1.0mm的图像传入ADW4.2工作站进行观察,分别记录两侧共380侧胸部肋骨表面线状影之有无和其厚度,分为0、1、2、3、4、5、6、7、8mm共9个级别进行记录。结果 190例380侧胸腔肋骨表面线状影中:48.16%正常人肋骨段内缘不具备胸膜线影,95.26%的正常人胸部肋骨段内缘可见0~3mm厚度的胸膜线影。结论肋骨段内缘出现0~3mm厚度的胸膜线影定为正常范围是可信的。肋骨表面见到线状影即提示胸膜增厚或积液的存在,将产生48.16%的正常人过诊为胸膜增厚或积液。
- 周雁玲蔡曙耘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 急性胰腺炎CT、MRI诊断被引量:18
- 2008年
- 目的分析研究CT和MRI表现,提高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水平,并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并CT或MRI检查资料完整的58例,平均年龄46.5岁。16例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42例为急性坏死出血型胰腺炎。痊愈出院的53例,1例(1.7%)死亡。使用16层螺旋CT机和统一的扫描程序,先平扫后增强扫描。MRI扫描仪为1.5T,采用SE序列常规T1WI和T2WI的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MRCP和脂肪抑制成像。结果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主要表现为胰腺不同程度的肿大、边缘模糊、胰胆管扩张、胸腹腔积液及肝损害。26例为急性坏死出血型胰腺炎,CT除具有水肿型胰腺炎表现外,主要可见胰腺坏死和/或出血所致的密度不均匀、假囊肿或脓肿形成和胰周积液,T1WI和T2WI胰腺信号不均匀,胰周(81.3%)及腹腔积液(81.3%),胸腔积液(68.8%)肝脏信号异常(43.8%)和MRCP显示胰胆管明显扩张。结论CT和MRI都可以作为急性胰腺炎的早期及分型诊断的金标准,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 梁海毛蔡曙耘吴凯宏董延江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
- 多层螺旋CT诊断粘连性小肠梗阻征象及其临床价值探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粘连性小肠梗阻及其重要合并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8例粘连性小肠梗阻的影像表现和临床意义。结果:18例中16例与手术所见符合,2例误诊为肠扭转;16例均可见肠管"移行带"。5例合并绞窄性肠梗阻,其中3例为粘连性肠梗阻合并肠扭转,2例为粘连带下疝形成闭袢,均与手术所见吻合;3例手术时发现有肠坏死,而CT未能作出提示。结论:肠管"移行带"是粘连性小肠梗阻的较为典型的CT征象,多层螺旋CT诊断粘连性小肠梗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蔡曙耘周雁玲梁碧玲
- 关键词:粘连性小肠梗阻多层螺旋CT
- 16层螺旋CT胃癌诊断及术前TNM分期的价值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评价16层螺旋 CT 在胃癌诊断及术前 TNM 分期的价值。方法:以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1周内均采用16层螺旋 CT 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随后薄层重建,采用容积再现法(VR)、多平面容积重建法(MPVR)、表面遮盖显示(SSD)、仿真内镜(CTVG)、多平面重建(MPR),与术后病理对照,评价16层螺旋 CT 在胃癌诊断及术前 TNM 分期的价值。结果:16层螺旋 CT 对胃癌 T 分期、N 分期、M 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7.78%、80.00%、97.78%,对胃癌TNM 总准确率为85.19%。结论:利用16层螺旋 CT 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及多种重建技术,能较全面,准确地进行胃癌病灶的诊断和 TNM 分期,有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手术切除范围、手术方式和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 梁海毛蔡曙耘吴凯宏董延江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胃癌TNM分期
- 肺真菌性感染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文献复习(附4例报告)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肺真菌性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对肺真菌性感染影像学表现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穿刺活检和支气管镜检或痰培养确诊的肺真菌性感染患者的胸片、MSCT的影像学表现。结果MSCT均显示胸片发现的阳性病变特征,主要表现为:1例肺结核伴肺曲菌病,病灶空洞内有可移动肿块及半月形空气征;3例念珠菌感染表现分别表现为:蜂窝状改变中见小团块密度影(1例);软组织肿块,边缘可见"晕轮征"(1例);多叶段多发不规则结节渗出影(1例)。结论肺真菌性感染的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寄生于空洞内的肺曲菌病的诊断较容易,其它真菌性感染的诊断较困难,需要病理或细菌学检查确诊。
- 周林锋王建俭蔡曙耘成峰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成人肠套叠的多层螺旋CT表现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治疗证实的成年人肠套叠患者CT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小肠套叠3例,回盲部套叠7例,结肠套叠5例。14例为顺行性肠套叠。13例手术发现原发病灶,良性病变5例(38%),恶性病变8例(62%),原发病术前CT检出率为86%(13/15)。结论多层螺旋CT轴位薄层结合MPR和CPR能明确诊断成人肠套叠,应常规实施。
- 周林锋王建俭蔡曙耘梁海毛李小菊
- 关键词:成人肠套叠多层螺旋CT图像处理
- 16层CT多平面重建图像中寻找肠梗阻部位和原因的操作方法及体会被引量:2
- 2010年
- 蔡曙耘周雁玲
-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梗阻部位16层CT移行带病因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颈部动脉疾病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对颈部动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临床怀疑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行颈血管CTA检查,13例患者一侧或两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1例患者一侧椎动脉横突孔段狭窄,其中16例患者在同期行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45例患者基本满意地显示了两侧颈部动脉血管的正常结构和疾病分布情况。将每侧颈部动脉分为4个血管节段进行观察,16例可评价病例共观察128段血管。MSCTA显示不同程度狭窄的血管段共30段,与DSA结果比较,两者诊断总符合率为98.4%(124/128),MSCTA对颈部动脉狭窄诊断的总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28/28)、98%(98/100)。MSCTA与DSA二者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上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颈部MSCTA与DSA比较,能够清晰显示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是一种可靠的、无创的、有应用价值的检查方法。
- 周雁玲蔡曙耘赵华陈其锋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DSA颈部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