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腹腔
  • 7篇腹腔镜
  • 3篇取石
  • 3篇腹股沟
  • 3篇腹股沟疝
  • 2篇胆道
  • 2篇胆道镜
  • 2篇胆囊
  • 2篇胆总管
  • 2篇修补术
  • 2篇引流
  • 2篇手术
  • 2篇探查
  • 2篇探查取石
  • 2篇取石术
  • 2篇疝修补
  • 2篇疝修补术
  • 2篇结石
  • 1篇胆道镜检
  • 1篇胆道镜检查

机构

  • 11篇新疆生产建设...
  • 2篇石河子大学医...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13篇蔡天勇
  • 8篇江涛
  • 6篇赵彦礼
  • 5篇马晗
  • 4篇李永刚
  • 2篇李平
  • 2篇马晗
  • 2篇李平
  • 2篇李栋
  • 2篇江涛
  • 1篇周旭坤
  • 1篇李栋
  • 1篇李忠
  • 1篇陈斌
  • 1篇陈斌
  • 1篇王林江
  • 1篇邓立军
  • 1篇聂斌
  • 1篇曾勇

传媒

  • 2篇新疆医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大医生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转化医学电子...
  • 1篇当代临床医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反射疗法与康...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手术切口脂肪层下置引流管感染78例分析
2019年
目的观察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手术切口脂肪层下置引流管的感染情况。方法对照组(n=38)于术后生理盐水冲洗伤口,逐层关腹,观察组(n=40)于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对比两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评价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3.68%(Z=-4.080,P=0.000);切口愈合时间6.21±2.26d,住院时间7.43±2.67d,均低于对照组的10.34±2.85d和12.75±3.24d(t=-7.068,P=0.000;t=-7.891,P=0.000)。结论手术切口脂肪层下置引流管可加速切口愈合,进而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蔡天勇凡豫新江涛
关键词:化脓性阑尾炎引流管切口愈合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成人腹壁疝临床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水平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成人腹壁疝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9例成人腹壁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疝修补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炎性因子水平及复发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21.60±5.80)vs(61.60±10.30)ml]、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30.60±6.30)vs(45.20±7.40)h,(14.70±2.50)vs(20.80±4.60)h,(5.30±0.90)vs(8.70±1.30)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手术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50±11.60)vs(79.70±16.40)min,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4.9%vs 33.9%,P<0.05)。术后24和48 h,观察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因子水平较对照组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2年,两组患者腹壁疝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vs 6.5%,P>0.05)。结论腹腔镜和开腹疝修补术均是成人腹壁疝的有效手术方式,但腹腔镜疝修补术创伤小,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手术带来的炎症损伤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临床上值得应用。
李永刚蔡天勇江涛
关键词:开腹手术炎性因子
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36例报告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胆囊管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我院2006年6月~2013年10月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治疗胆总管结石36例,分离胆囊管至近胆总管处,Hem-o-lok结扎胆囊管近端,横行剪开胆囊管远端1/2~2/3周径,置入胆道镜。结果手术时间45~110 min,平均77 min;术后住院时间3~5 d,平均4.2 d。均无胆漏,无胆道残余结石发生。36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5个月,无上腹部疼痛症状,无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创伤小、恢复快,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马晗李平江涛李栋李永崇赵彦礼蔡天勇王林江陈斌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结石胆囊管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与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14-01/2015-01我院收治的3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根据病理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梗阻组(n=16),行手术治疗;非梗阻组(n=22),行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梗阻组的术后并发症率显著高于非梗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病情急、危险大,应立即实施腹腔镜辅助下的胆囊切除术或取石并予以清创引流,而由于缺少抗炎治疗、胃肠减压、平衡电解质、抑酸等保守治疗措施,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术后更容易发生并发症,在临床中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宜采取病情评估、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的策略.
李永崇蔡天勇马晗李永刚凡豫新江涛
LC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治疗急性结石胆管炎的疗效
2024年
探究急诊LC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治疗急性结石胆管炎的临床疗效及ICG荧光显像技术在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阿拉尔医院收治的48例急性结石胆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取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和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ICG荧光显像技术引导下采取LC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状况与恢复状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腹腔引流时间、肠道功能复常时间)、并发症(切口感染、术后出血、结石残留、胆漏)发生率、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指标水平(AngⅠ和AngⅡ)。记录观察组患者ICG荧光显像情况及胆囊管、胆总管等显像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腹腔引流时间、肠道功能复常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显像:24例行ICG荧光显像技术的LC患者,显像23例,显像率95.83%。其中完全显像21例,胆囊管、胆总管和汇合处均成功显像;单纯胆总管显像2例。完全未显像的1例,其胆囊三角区域水肿明显。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水平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ngⅠ、AngⅡ水平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AngⅠ、An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LC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急性结石胆管炎患者的疗效确切,ICG荧光显像技术应用于LC使胆囊三角区域可早期显像定位,最大限度避免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风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炎症因子和RAS活性指标水平更低,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蔡天勇李哲勇徐晓晓凡豫新
关键词:吲哚菁绿
完全腹膜外与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效果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79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TEP组40例,行TEP,TAPP组39例,行TAPP.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医疗费用、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半年的复发率.结果两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医疗费用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TEP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TAPP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两组均未出现复发.TEP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TAPP组的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行TEP、TAPP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但TEP术后并发症更少,患者疼痛更轻微.
赵彦礼李永崇江涛马晗蔡天勇凡豫新陈斌
关键词: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疼痛评分腹股沟疝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109例报告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评价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月至2013年11月为109例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保胆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0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110 min,平均(77.3±19.8)min;术中出血量5-15 ml,平均(8.2±3.6)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8-36 h,平均(18.5±9.9)h;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4-56 h,平均(28.2±10.3)h;术后住院2-5 d,平均(3.4±0.8)d。术后无出血、胆漏、急性胆囊炎、胆囊残留结石、胆管结石、胆管炎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9个月,均无胆囊恶变;1例于术后14个月结石复发合并急性胆囊炎,胆囊三角粘连致密,行腹腔镜手术时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术;1例于术后26个月复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余者均无结石复发及右上腹疼痛、肩背部疼痛等症状。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具有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等优点,保留了胆囊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有胆结石家族史、高脂血症及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应慎重选择保胆取石术。
马晗李平江涛李栋李永崇赵彦礼蔡天勇
关键词:胆囊结石病腹腔镜检查胆道镜检查保胆取石术
外伤性脾破裂行腹腔镜脾切除术28例报告
2014年
外伤性脾破裂是外科常见的损伤性疾病,常规的方法治疗是剖腹行脾切除术.现代医学技术飞速发展,微创技术的引入,腹腔镜手术改变了许多传统的开腹手术方式,使我们对外科许多种疾病的治疗有了新的探索和思路[1].我科2010年1月~2014年7月选择性应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治疗外伤性脾破裂2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马晗李平江涛李栋李永崇赵彦礼蔡天勇
关键词:腹腔镜脾切除术外伤性脾破裂脾破裂行损伤性疾病现代医学技术微创技术
腹股沟疝患者的微创修补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对比腹腔镜疝修补术与普通平片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为普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鉴方法。方法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48例腹股沟疝患者,行普通平片疝修补术的患者为无张力组,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患者为腹腔镜组,其中无张力组731例,腹腔镜组217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时间;随访2年,记录患者并发症及复发概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疼痛时间明显短于无张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无张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及2年复发率明显优于无张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能够显著提高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效果。
李永刚江涛蔡天勇马晗李永崇凡豫新赵彦礼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
手术联合术前后放化疗治疗直肠癌的疗效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术前后放化疗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行手术治疗的直肠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放化疗,而观察组在术前后均进行放化疗,观察两组肿瘤降期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放化疗耐受性、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保肛率,随访3年,比较两组局部复发率及总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肿瘤降期比例及临床症状积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保肛率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3年局部复发率及总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联合术前后放化疗能有效降低术前肿瘤分期,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局部复发,提高远期生存率。
李永刚蔡天勇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直肠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