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咏春
-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澳门科技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 虚构的诗学:先锋小说的元叙述
- 2013年
- 中国后现代先锋小说在叙述领域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作者使用自我指涉的叙述人,这个叙述人在复杂的叙述过程中往往指涉自己,叙述的真实界限时时被故意模糊。他用一种戏拟的手法来处理虚构和现实的关系,而且在自我指涉过程中,总是试图利用他自己和他人作品中的人和事来暴露和质疑文学的规范,从而有意夸耀小说的虚构性。先锋作家的元小说以一种后现代主义者的关注,在历史的语境中,以冷漠的叙述及戏拟风格,进行叙述的想象构建。它专注于围绕文本虚构,对历史记忆、作品人物、冷漠的现实进行戏拟,把虚构作为过程而非结果进行双重文本创作,使文学回到了写作叙述本身,回到了纯粹的语言层面,从而进行着一次没有目的的短暂的语言和叙述的狂欢。
- 蔡咏春潘艳慧
- 关键词:叙述人自我指涉元小说语言狂欢
- 空间化的叙事——论先锋派对时间性的消解被引量:8
- 2009年
- 本文主要从小说空间与时间的角度,探讨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的写作技巧,揭示存在于先锋小说中对时间性置换和消解的现象。通过对苏童、余华等人小说的分析,指出在他们的作品中将时间、历史空间化,对主体去中心的处理以及对元叙事的应用,都体现出先锋小说迥然不同于现代主义小说的独特之处,有着浓厚的后现代主义文学色彩。
- 蔡咏春
- 关键词:先锋派时间性空间性元小说
- 虚构性的汉语迷宫:语词中的世界——马原、格非、孙甘露与先锋叙事实验
- 2009年
- 中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先锋小说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这一点早已众所周知,但在这种外来影响下中国小说家们究竟对汉语做了些什么,由此完成了哪些新的叙事开拓,却是研究不够的。本文尝试对此做出一些具体分析和阐发,看看中国小说家做出了哪些既区别于自身的现实主义传统、又与博尔赫斯等外来影响有着差异的新的独特探索。
- 蔡咏春
- 关键词:汉语叙事虚构性后现代主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