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巧玲
- 作品数:23 被引量:106H指数:6
- 供职机构:巴彦淖尔市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Cystatin C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变化
- 背景:弹性蛋白溶解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天冬氨酸蛋白酶等组织蛋白酶的过度表达,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蛋白酶溶解活性和抗蛋白酶溶解活性比例失衡在血管壁重建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血清中Cystatin C是...
- 董巧玲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
- 文献传递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0年
- 田雨董巧玲
-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疗效观察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ystatin C的变化被引量:19
- 2007年
- 目的探讨血清CystatinC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不同时期的变化。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48h内及1周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照组血清CystatinC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清CystatinC水平(0.78±0.15)与不稳定型心绞痛(0.89±0.22)、对照组(0.84±0.21)相比明显降低(P=0.028),但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周后(1.28±0.20)接近正常,甚至有所增高(P=0.04)。血清CystatinC水平与年龄、肌酐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ystatinC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明显下降。
- 董巧玲刘俊
- 关键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心肌梗塞不稳定型心绞痛
- 不同电极或入路床旁置入临时起搏器电极脱位对比被引量:1
- 2014年
- 临时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是临床上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心肺复苏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急救措施,因需要临时起搏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多不稳定,故多是在床旁无X线光条件下进行,预防电极脱位是保证起搏器正常工作的关键。
- 郭曙军赵建全武新民董巧玲高雯
-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置入术临时起搏器电极脱位床旁缓慢型心律失常入路
-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与脑钠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的水平,分析APN与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之间的关系,探讨APN在CH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71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PN及BNP的浓度,并与33例健康对照比较。结果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PN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其中心功能Ⅳ级的患者血清APN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经对数转换后与BNP呈正相关。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PN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并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加,表明APN参与了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
- 吴昊王艳高文蒙淑红王彩凤陈春董巧玲王春燕
- 关键词:脂联素脑钠肽
- 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研究
- 2012年
-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比较冠脉造影正常(A组,10例)与异常(B组,45例)两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间性别、年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既往心绞痛、梗死前驱症状、心肌梗死诱因、心肌梗死部位、心肌梗死并发症及预后等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A组平均年龄41.80±7.08岁,B组平均年龄56.84±11.17岁,两组间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性别比例在两组间无差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在A、B两组所占比例分别为20%:58%、20%:56%、50%:36%、80%:42%,(除高脂血症外P值均小于0.05)。既往心绞痛史及前驱症状史A组均少于B组(0%:31%,0%:33%,P值均<0.05)。梗死部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A组多有大量吸烟、酗酒、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等诱因,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平均LVEF值A组61.10%±7.11%,B组56.75%±5.69%(P<0.05)。有室壁运动异常者占A组40%,B组73.3%(P<0.05)。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30%vs 6.7%),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功能Killip分级>2级者为(10%vs 11.1%),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多见于较年轻的男性,有大量吸烟史。少有既往心绞痛史及心梗前驱症状。心梗发生后LVEF下降不明显,室壁运动异常相对少见。梗死部位见于下壁者相对较多,并发症少见,预后好。
- 董巧玲王健牛美霞董文甫高雯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冠脉痉挛
- 激动M3-mAchR对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保护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通过乌头碱诱导的大鼠心律失常模型,研究匹罗卡品对心律失常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 32只Wistar大鼠,雌雄不限,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4-二甲基氨基吡啶(4-DAMP)组、匹罗卡品组、匹罗卡品+4-DAMP组。4-DAMP组和匹罗卡品组大鼠,在股静脉静注乌头碱之前,分别提前5 min静注4-DAMP(0.12μg/kg)和匹罗卡品(0.2 mg/kg)。匹罗卡品+4-DAMP组大鼠,先给与M3-mAChR拮抗剂4-DAMP,5 min之后再给与匹罗卡品,再5min之后,用灌流泵经大鼠股静脉灌输乌头碱(0.06μg/min)诱发心律失常。观察每组大鼠的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直至实验大鼠死亡。比较四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的起始时间、心肌室速和室颤发生时程、Mest评分和存活时间。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离的心肌细胞内钙浓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匹罗卡品显著延迟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的起始时间(P<0.001),减少大鼠心肌室速发生时程(P<0.001)和室颤的发生时程(P<0.001),降低心律失常的严重性和Mest评分(P<0.001),增加大鼠的存活时间(P<0.001)。预先给与匹罗卡品能够显著降低乌头碱诱导的心肌细胞发生的钙浓度的增加(P<0.05),与匹罗卡品组比较M3-mAchR选择性拮抗剂4-DAMP能部分阻断匹罗卡品对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P<0.001),但4-DAMP本身对乌头碱诱导的心律失常并没有保护作用(P>0.05)。结论匹罗卡品对乌头碱诱导的大鼠心律失常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M3-mAChR产生的,其机制可能与Ca^(2+)有关。
- 乔尚尚佳董巧玲郭曙军
- 关键词:心律失常匹罗卡品M3受体
- 冠心舒通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冠心舒通胶囊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的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绞痛西药治疗)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冠心舒通胶囊与氯吡格雷片)各46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硝酸甘油使用量显著减少、心电图改善率显著增加,治疗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出现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C、LDL-C、hs-CRP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用药过程中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冠心舒通胶囊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UA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乔尚董巧玲郭曙军
-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冠心舒通胶囊氯吡格雷血液流变学血脂
- 神经内科综合治疗对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观察探讨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科综合治疗手段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住院的10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像,采用数字表法随机选取50例设为综合治疗组,另外选取50例设为常规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综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针对脑出血常见并发症的综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脑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综合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管性痴呆、神经源性肺水肿(VPE)、癫痫、高钠血症、呼吸道感染以及上消化道出血6项脑出血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行神经内科综合治疗能有效预防和降低脑出血并发症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田雨董巧玲刘慧斌
- 关键词:脑出血并发症
- 床旁不同电极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对比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一种有效的急救措施,也是心肺复苏的重要急救手段,但因需要进行临时起搏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多不稳定,故此类抢救多是在床旁无X线条件下进行,
- 郭曙军问建军赵建全董巧玲高雯
-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心电描记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