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增产
- 作品数:55 被引量:410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北秦岭西段冥古宙锆石(4.1~3.9Ga)年代学新进展被引量:39
- 2010年
- 2007年王洪亮等报道在北秦岭西段火山岩中获得一粒年龄为4079±5Ma的冥古宙捕虏锆石。之后,对这一发现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除利用SHIMP技术方法对原4079Ma的锆石进行验证外,新获得了两粒^(207)Pb/^(206)Pb年龄为4007±29Ma和3908±45Ma捕获的变质成因锆石,表明早在4.0Ga已经有变质作用的发生,这或许说明在冥古宙时期地球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和厚度的地壳。同时开展的岩石学研究表明,蕴含古老锆石的母岩属于火山碎屑熔岩类而不是火山熔岩。
- 第五春荣孙勇董增产王洪亮陈丹玲陈亮张红
- 关键词:锆石火山岩北秦岭造山带变质作用
- 藏南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核部花岗质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被引量:25
- 2013年
- 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花岗质片麻岩高SiO2、K2O,低Fe2O3、MgO、MnO,铝饱和指数A/CNK为1.07~1.19,含白云母、石榴子石等过铝质矿物,属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岩石。稀土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明显,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贫高场强元素Sr、Nb,Hf和Ba亏损,具有壳源S型花岗岩的特征。87Sr/86Sr初始比值ISr变化于0.709~0.7306,εNd(t)值较低,为-7.13~-8.97,且εNd(t)和ISr无明显相关关系,εSr(t)值较高,为80.65~379。(206Pb/204Pb)t=18.1062~18.8085,(207Pb/204Pb)t=15.6713~15.7901,(208Pb/204Pb)t=37.529~38.1815,表现出地壳特征的Sr、Nd、Pb同位素特征。岩浆源区可能是以粘土岩主,砂质岩占次要地位的沉积岩,经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上升侵位形成。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514Ma,是泛非造山事件在北喜马拉雅拉轨岗日一带的地质记录。岩石形成于由碰撞造山的挤压环境向后碰撞造山的伸展环境转化阶段,说明泛非碰撞造山事件在拉雅拉轨岗日一带可能结束,进入后碰撞造山的构造演化阶段。岩浆底侵可能使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在该阶段已经初步隆起,对变质核杂岩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 辜平阳何世平李荣社时超董增产査显锋吴继莲王轶
- 关键词:花岗片麻岩
- 青河后造山岩体成因及其对阿尔泰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的启示被引量:4
- 2019年
- 阿尔泰造山带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之间,是中亚造山带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阿尔泰何时结束造山一直存在争议,阻碍了对中亚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发育早二叠世花岗岩,具有碱性或A型花岗岩特征,能够反映碰撞后伸展的构造环境。青河岩体位于阿尔泰造山带东南部,主要由二长花岗岩和少量闪长岩组成,具有研究阿尔泰造山带晚期构造演化的条件。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青河岩体开展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工作。新的测年数据表明似斑状二长花岗岩(283±3Ma)、中细粒二长花岗岩(280±2Ma)、糜棱岩化二长花岗岩(286±2Ma)和辉长闪长玢岩(269±1)均形成于早二叠世。岩体高硅(SiO_2=61. 98%~73. 35%),富碱(K_2O+Na_2O=5. 84%~8. 72%,碱度率AR=2. 12~3. 65),低钙(CaO=1. 29~3. 76%),里特曼指数σ=2. 38~2. 54,K_2O/Na_2O=0. 78~1. 06,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微量元素显示Ba、Sr、P、Ti、Nb、Ta亏损,Eu明显负异常(δ_(Eu)=0. 46~0. 78),10000×Ga/Al=2. 85~2. 47,反映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可作为阿尔泰碰撞造山作用结束的标志。另外,这些岩体ε_(Hf)(t)值介于+4. 04~+11. 78之间,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分别变化于880~694Ma、923~633Ma、875~555Ma、1030~635Ma,揭示其源区主要由新元古代幔源物质或新生地壳组成。结合区域上同时代、同构造位置富碱性(A型)花岗岩研究结果,认为青河中酸性岩体成因与地幔岩浆底侵早期下地壳有关,是新元古代玄武质物质再熔,并发生结晶分异的结果。因此,阿尔泰造山带于早二叠世(286~280Ma)已经结束了碰撞造山作用,处于伸展的构造背景。
- 董增产赵国春赵国春王凯王凯
- 关键词:阿尔泰造山带早二叠世
- 西昆仑西段晚古生代-中生代花岗岩演化特征及其构造演化过程
- 康磊校培喜高晓峰过磊奚仁刚董增产
- 文献传递
- 青海冷湖盐场北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5
- 2015年
- 柴北缘西端青海冷湖盐场北山地区发育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高硅(SiO2=73.92%~75.98%)、富钾(K2O=3.71%~4.78%)、贫镁钙,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1.03~1.11,属强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呈右倾型, Eu异常不明显;岩体含有富铝矿物石榴子石,刚玉标准分子约为1%, Th、Y含量低,且与Rb呈负相关性,源岩为沉积岩,具 S 型花岗岩特征,是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引发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LA-ICP-MS 锆石 U-Pb 测年结果表明岩体形成于254±4 Ma。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盐场北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与俯冲作用有关,类似于岛弧环境产物,从而揭示柴北缘晚二叠世具有活动大陆边缘性质。
- 董增产杨成辜平阳王红查显锋陈锐明张海迪
- 关键词:地球化学年代学地质意义
- 西昆仑慕士塔格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21
- 2012年
- 慕士塔格岩体是西昆仑造山带出露面积最大的侵入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岩体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和碱度率,低的Al2O3、Fe2O3、MgO、P2O5,稀土元素总量较低,总体上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富集Rb、Th、K和LRE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Sr、P、Ti和HREE等高场强元素,应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属于未分异I型-分异I型花岗岩。通过对源岩性质、成因和构造环境的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该岩体是古特提斯后碰撞伸展环境下,在高温(>839.6℃)低压(<15kbar)环境中壳源变玄武岩发生部分熔融,并伴随着幔源岩浆的参与,经历了以斜长石、磷灰石和钛铁矿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
- 康磊校培喜高晓峰奚仁刚过磊董增产
- 关键词:岩石地球化学岩石成因西昆仑
-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石英闪长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被引量:8
- 2018年
-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石英闪长岩Al2O3含量较高,全碱(Alk)含量较低,Na2O>K2O,铝饱和指数A/CNK为0.87~0.91,属钙碱性准铝质岩石系列。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弱负异常;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Nb/La和Rb/Nb比值较低,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石英闪长岩Ca O/Na2O比值较高(2.32~2.64),结合源岩判别图解综合推断其源于变玄武岩的部分熔融。全岩Zr饱和温度计算结果显示初始岩浆温度>768℃;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源区压力>1.5 Ga,源岩部分熔融的残留相可能为石榴子石+角闪石+金红石。经过锆石阴极发光分析和MC-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206Pb/238Pb加权平均年龄为252±1 Ma,代表了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石英闪长岩的成岩年龄。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认为该岩体形成于与板块俯冲有关的火山弧构造环境,是晚二叠世末期宗务隆洋壳向柴北缘欧龙布鲁克地块俯冲,变玄武岩在相对较高的温压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
- 辜平阳陈锐明查显锋董增产庄玉军查方勇李培庆
- 关键词:石英闪长岩锆石U-PB测年岩石成因地质意义
- 昆仑-阿尔金成矿带成矿带基础地质综合研究
- 校培喜高晓峰胡云绪谢从瑞过磊奚仁刚董增产康磊
- 该项目完成昆仑—阿尔金成矿带地质矿产图、成矿地质背景图、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系列图20余张;路线地质调研350km,实测地质剖面10km,实验测试样品岩石薄片300块,硅酸盐样220件等。项目系统总结了研究区区域重力、区域...
- 关键词:
- 关键词:金矿成矿带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远景区
- 在新疆阿尔泰首次发现了26亿年冬格列克希里克石英岩
- 2016年
- 阿尔泰造山带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呈北西-南东向横跨中、俄、哈、蒙四国.长期以来,阿尔泰造山带是否存在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问题,始终争议很大.虽然前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而且根据微古植物化石和地层、岩石特征对比研究等,多数人认为阿尔泰造山带中存在前寒武纪变质地层,但缺少可信的年代学依据.
- 董增产陈隽璐王凯潘峰黄博涛
- 关键词:阿尔泰造山带石英岩微古植物化石前寒武纪变质地层中亚造山带
- 欧龙布鲁克微地块西段达肯大坂岩群物质组成及年代学研究
- 欧龙布鲁克微地块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呈狭长带状展布,南以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与柴达木地块相接,北以宗务隆构造带与祁连造山带相隔,向西被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带截切,因其重要的构造位置及区内基底岩系发育、岩浆活动频繁,使其成为研究...
- 查显锋计文化李荣社辜平阳董增产陈锐明张海迪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