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荆福祥

作品数:10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金乡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免疫
  • 3篇病理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密度
  • 2篇上皮
  • 2篇食管
  • 2篇食管癌
  • 2篇子宫
  • 2篇组织化学
  • 2篇微血管
  • 2篇微血管密度
  • 2篇临床病理
  • 2篇临床病理特征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病理特征
  • 1篇性病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肿瘤

机构

  • 6篇金乡县人民医...
  • 4篇济宁医学院附...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0篇荆福祥
  • 6篇袁雪芹
  • 2篇王全义
  • 2篇袁雪英
  • 1篇张廷国
  • 1篇赵全景
  • 1篇徐健
  • 1篇李亚楠
  • 1篇张冰
  • 1篇徐健

传媒

  • 2篇河南肿瘤学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国际病理科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原发肿瘤尸检一例
2001年
荆福祥赵全景王全义袁雪芹
关键词:尸检病理诊断
四硝酸戊赤藓醇5与配对盒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中的临床表达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分析四硝酸戊赤藓醇5(PTEN-5)、配对盒基因2(PAX-2)及配对盒基因8(PAX-8)在合并感染的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中的临床表达,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11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出的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增生症组)、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组)及增生期子宫内膜(增生期子宫内膜组)患者各20例,分析3组患者在PTEN、PAX-2及PAX-8的临床表达方式以及相关意义;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组患者中的PTEN、PAX-2阳性表达率呈逐渐降低趋势,PTEN、PAX-2的阳性表达与合并感染的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中病变等级、组织学类型呈负相关表达,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X-8在合并感染的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X-8在合并感染的子宫内膜癌中出现了比较异常的表达方式。结论 PAX-8的表达异常以及PTEN、PAX-2的表达缺失与合并感染的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有相关性。
袁雪芹张廷国荆福祥李亚楠张冰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
P57和Ki-67在葡萄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P57和Ki-67蛋白在完全性和部分性葡萄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收集正常胎盘绒毛、部分性葡萄胎和完全性葡萄胎石蜡标本各1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7和Ki-67蛋白在这些病变中的分布及表达水平。结果:P57蛋白在正常绒毛及部分性葡萄胎组织中主要分布于绒毛的细胞滋养叶细胞及间质细胞,两组间阳性率未见明显差异;而在完全性葡萄胎中细胞滋养叶细胞及间质细胞P57表达缺失。Ki-67蛋白主要表达于绒毛的细胞滋养叶细胞。正常绒毛组、部分性葡萄胎组和完全性葡萄胎组Ki-67阳性细胞百分率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7结合Ki-67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有效鉴别完全性和部分性葡萄胎。
袁雪芹荆福祥袁雪英
关键词:部分性葡萄胎完全性葡萄胎免疫组织化学P57KI-67
误诊误治先天性子宫畸形二例报告被引量:1
1994年
例1,女,26岁,已婚。月经干净后下腹痛4天来诊。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大小,质地中等,活动尚可,下腹部触及到12cm×8cm×8cm大小的肿物,活动差,有压痛。实验室妊娠检查:HCG(-)。
荆福祥
关键词:子宫畸形误诊误治子宫体妊娠检查双角子宫始基子宫
食管癌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 density,MVD) ,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imm unohistochem istry,IHC) ,检测 6 2例食管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并对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肿瘤组织 2 0 0倍视野内微血管计数平均值为 5 6 .32± 15 .4 1。肿瘤大小在 2 cm~ 5 cm和≥ 5 cm两组的 MVD与≤ 2 cm组相比 ,其差异分别具有显著性意义和非常显著性的意义 (P<0 .0 5和 P<0 .0 1) ;淋巴结转移 >3个者MVD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者 (P<0 .0 1) ;复发转移者 MVD显著高于无病生存者 (P<0 .0 1) ;MVD与肿瘤的部位和组织学分级未见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MVD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复发转移密切相关 ,有可能成为食管癌的另一个预后预测因素。
荆福祥
关键词:食管癌免疫组化微血管密度病理性
小脑原发性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一例被引量:2
2007年
袁雪芹荆福祥
关键词:病例报告淋巴瘤小脑
食管癌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病理特征
2003年
[目的]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62例食管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组织200倍视野内微血管计数平均值为56.32±15.41。肿瘤大小在2cm~5cm和≥5cm两组的MVD与≤2cm组相比,其差异分别具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P<0.05和P<0.01);淋巴结转移>3个者MVD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者(P<0.01);复发转移者MVD显著高于无病生存者(P<0.01);MVD在不同肿瘤部位和组织学分级中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MVD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复发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成为食管癌一个预后因素。
荆福祥王全义袁雪芹徐健
关键词:食管肿瘤免疫组织化学微血管密度病理学
非典型肺癌38例诊断体会
2004年
荆福祥徐健
关键词:纤支镜细菌学肺部肿块经皮肺穿刺活检
CK5/6、p63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CK5/6、p63标记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根据WHO(2003)乳腺肿瘤分类标准收集乳腺普通型增生(UDH),非典型增生(ADH),原位癌(DC IS)和浸润性导管癌(IDC)标本各12例。应用免疫组化进行CK5/6、p63检测,观察其在不同类型病变乳腺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水平。结果:在UDH中,CK5/6阳性的细胞主要分布于肌上皮和腔内的腺上皮,腺腔中的阳性细胞排列呈马赛克状;p63主要表达于导管周围的肌上皮;两种标志物均呈中-重度阳性着色。在ADH中,CK5/6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肌上皮,腺腔内仅见少许腺上皮呈阳性着色;p63主要表达于导管周围的肌上皮;相比UDH而言,CK5/6和p6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减低。在DC IS中,肌上皮CK5/6仅呈轻-中度阳性着色,而腺腔内腺上皮未见明显着色,p63主要表达于导管周围的肌上皮。与ADH相比而言,CK5/6的表达水平明显减低,但p63的阳性表达率未见明显变化。在IDC中,仅1例肿瘤细胞CK5/6呈阳性着色,另外1例肿瘤间质中可见少许p63阳性表达细胞。结论:联合运用CK5/6、p63可鉴别UDH,ADH,DC IS和IDC。
袁雪芹荆福祥袁雪英
关键词:乳腺癌肌上皮CK5/6P63
FNA在肿瘤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02年
目的 探讨FNA(fineneedleaspiration)在肿瘤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10 4例术前诊断不明确的内脏和体表较深部的肿瘤 ,在临床手术中应用FNA做快速诊断 ,同时用冰冻切片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FNA对肿瘤的定性 (良性或恶性 )诊断有较理想准确率 ( 94 2 3 % ) ;对恶性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诊断有较高的准确率 ( 87 10 % ) ;对良性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也有一定的分辨率( 5 7 14 % ) ;诊断时间明显缩短 ( 9± 3 11分钟 )。结论 FNA同样适用于手术中做快速诊断 ,可以部分地代替冰冻切片做肿瘤的快速诊断 ,特别是对于手术中不易取材做冰冻切片的内脏肿瘤的定性诊断 ,更具有参考价值 ,可以弥补冰冻切片之不足。操作简单 ,结果及时 ,准确率高。
荆福祥
关键词:肿瘤FNA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