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鹏
- 作品数:11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引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微量法鼠疫菌质粒DNA抽提的优化被引量:3
- 2009年
- 旨在分析微量法抽提鼠疫菌质粒DNA的效果,探讨其在鼠疫菌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价值。采用微量法分别提取鼠疫菌EV76株,假结核耶尔森菌PstII株及大肠杆菌V517株质粒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对质粒DNA抽提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微量法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开环较少的闭合环状鼠疫菌质粒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图示其电泳条带清晰、亮度均一。微量法鼠疫菌质粒DNA抽提效率和纯度较好,抽提结果稳定,重复性良好。经微量法抽提的质粒DNA符合多数鼠疫菌分子生物学试验的要求,可广泛应用于鼠疫菌分子生物学试验研究中。
- 韦蝶心郭英苏鹏钟佑宏宋志忠
- 关键词:鼠疫耶尔森菌质粒微量法
- 云南省不同型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生化特性比较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不同流行地区、宿主、媒介分离出的鼠疫菌生化特性及毒力因子PstⅠ的鉴定结果,比较云南省家、野鼠型鼠疫自然疫源地及新发现玉龙县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生化特性的差别及疫源地相互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资料回顾方法,收集用试管法鉴定的云南省218株鼠疫菌生化特性(酵解鼠李糖、甘油、麦芽糖、阿胶糖、密二糖)和毒力因子PstⅠ的结果,利用SAS8.0统计软件进行汇总,采用双向无序RxC表X^2检验的Fisher确切概率法对鉴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收集野鼠型鼠疫疫源地鼠疫菌48株,其中有1株发酵麦芽糖,48株均发酵甘油;收集家鼠型鼠疫疫源地鼠疫菌165株,其中有1株不发酵麦芽糖、发酵甘油,1株脱氮阴性,属变异菌株;收集玉龙县新分离鼠疫菌5株,均发酵甘油、麦芽糖。对不同疫源地鼠疫菌麦芽糖、甘油发酵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鼠疫菌鼠李糖、阿胶糖、密二糖发酵试验和毒力因子PstⅠ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云南省不同型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生化特性不同,其中家、野鼠型疫源地鼠疫菌生化特性有交串现象;玉龙县鼠疫菌生化特性与家、野鼠型疫源地鼠疫菌截然不同,与西藏北部旱獭鼠疫菌的生化特性接近。
- 郭英韦蝶心梁云苏鹏杨智明董珊珊钟佑宏宋志忠
- 关键词:糖酵解甘油
- 我国鼠疫血清学诊断方法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06年
-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其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主要通过跳蚤叮咬从染疫动物传播到人,还可通过空气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20世纪70年代初。鼠疫血清学诊断方法开始在我国推广使用。因为其快速、简便、特异、灵敏等特点,现在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鼠疫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在我国人间鼠疫的监测、动物鼠疫的监测、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发现、历史疫区的调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经常使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间接血凝试验(IHA)、反向血凝试验(RIHA)、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本文将主要对以上几种血清学诊断方法在我国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分别进行介绍.并简要介绍两种新近研发的血清学方法。
- 苏鹏宋志忠
- 关键词:鼠疫血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滇西纵谷野鼠鼠疫疫源地人群鼠疫F1抗体调查
- 目的:
(1)了解云南野鼠疫源地人群鼠疫F1抗体的水平和分布情况。
(2)探讨云南野鼠鼠疫疫源地人群F1抗体的影响因素。
(3)比较间接血凝试验(IHA)、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酶联免...
- 苏鹏
- 关键词:鼠疫疫源地血清学诊断种群结构
- 文献传递
- 云南省腺鼠疫康复人群血清F1抗体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腺鼠疫康复人群血清F1抗体的水平分布和影响因素,为鼠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云南省1986—2005年的鼠疫监测资料为依据,设计调查表,确定调查地点和人群。采集云南省23个县的腺鼠疫康复人群血清248份作为病例组,采集7个县的有EV活菌疫苗接种史的健康人群血清295份作为人工免疫组,采集1个非疫区县的健康人群血清235份作为阴性对照组。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检测,阳性判定标准为血清滴度≥1:20。结果①疫区F1抗体阳性率[22.10%(120/543)]与非疫区[0(0/2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4.80,P〈0.05)。②病例组F1抗体阳性率为35.89%(89/248),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84;人工免疫组阳性率为10.51%(31/295),GMT为1:34;阴性对照组235份均为阴性。病例组阳性率高于人工免疫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值分别为50.41、103.39,P〈0.0125);人工免疫组阳性率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26.23,P〈0.0125)。③病例组间F1抗体阳性率在年龄、性别、民族、职业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Х^2值分别为1.88、2.01、5.46、0.04,P〉0.05)。④89名F1抗体阳性的腺鼠疫康复者发病时的血清滴度和康复后的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P〉0.05)。结论①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人群鼠疫F1抗体阳性检出地均分布在疫区内,其地理分布与疫区分布相吻合。②自然感染鼠疫后,约有1/3的腺鼠疫康复人群能形成长期免疫,仍有2/3的人有再次感染的可能性,所形成的自然获得性免疫,其保护率和保护效果要好于接种EV活菌疫苗形成的人工获得性免疫。③人群感染鼠疫恢复后,F1抗体阳性检出率不受年龄、性别、民族、职业的影响。对于经过一�
- 苏丽琼苏鹏宋志忠
- 关键词:鼠疫抗体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 间接血凝试验在鼠疫监测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介绍间接血凝试验在我国鼠疫监测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国内相关文献。结果:间接血凝试验仍是国内外一致公认鼠疫追溯诊断的有效方法,也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血清学诊断方法,但是它还存在一些待于解决的问题。结论:该方法仍需继续改进,应在鼠疫监测中与其他血清学诊断方法联合使用,并结合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结果作出最后的结论。
- 苏鹏宋志忠
- 关键词:鼠疫间接血凝试验反向血凝试验
- 肺鼠疫患者血清蛋白抗体的测定
- 2009年
- 目的分析肺鼠疫患者血清中蛋白抗体产生的种类和机体免疫应答能力,为筛选新的疫苗亚单位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利用蛋白微阵列技术构建蛋白芯片,对2例肺鼠疫患者发病后6个月的血清,采用蛋白质芯片(含有149个鼠疫菌毒力相关基因蛋白)技术检测血清中鼠疫蛋白抗体的种类和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结果患者1血清中除了YPMT1.23c、YPMT1.86、YP00406、YP01071基因编码的蛋白没检测出相应的蛋白抗体外。其他88种蛋白均检测出相应的蛋白抗体:患者2血清中检测出43种基因编码的蛋白抗体,其他49种没有检查到。有39种基因蛋白抗体在患者1、2血清中都存在,其中有YPMT1.81c、YPMT1.84、rv10、YPCD1.31c、YPCD1.28、YPCD1.58、YPMT1.62c、YP03247共8种蛋白抗体明显升高。与正常值比较,患者1、2血清中8种蛋白抗体升高的阳性倍数分别为:109.96、176.4,20.64、17.73,16.50、7.16,23.51、7.65,46.00、25.61,4.50、8.24,5.98、5.08,23.98、4.76。结论通过对肺鼠疫患者血清抗体测定,8种蛋白抗体不仅可作为免疫诊断的靶标,同时也是今后亚单位疫苗的研究重点。
- 周青苏丽琼李蓓苏鹏郑克纯韦蝶心宋志忠
- 关键词:蛋白芯片血清抗体
- 滇西纵谷野鼠鼠疫疫源地人群鼠疫F1抗体调查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了解云南野鼠VNUNUMC疫源地人群鼠疫F1抗体的水平和分布情况。方法采集野鼠疫源地剑川县石龙村、长乐村的高危人群血清279份,同时采集5个县的非疫区人群血清235份作为对照,采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检测,阳性判定标准为血清滴度≥1∶20。结果剑川县疫区高危人群检出鼠疫F1抗体阳性血清34份,阳性率为12.19%,其中2份为隐性感染,1份鼠疫历史病人血清滴度高达1∶640,鼠疫非疫区健康人群血清皆为阴性。结论此次野鼠鼠疫疫源地人群鼠疫F1抗体调查所检出的血清阳性滴度,可认为是主要由反复接种疫苗形成,但是也发现了少数未接种疫苗的血清阳性者,所以不可忽视该疫源地对人类的威胁,应加大监测和防护力度。
- 苏鹏苏丽琼宋志忠
- 关键词:鼠疫自然疫源地F1抗体
- 鼠疫菌pYC质粒对菌体蛋白质组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了解鼠疫菌pYC质粒对菌体蛋白质组的作用。方法将含有pYC质粒的鼠疫菌与不含该质粒的鼠疫菌通过双向电泳的方法进行蛋白质组比对,并将差异蛋白进行质谱鉴定。结果含有pYC质粒的鼠疫菌与不含该质粒的鼠疫菌的蛋白图谱可识别的蛋白点均在500个以上,两者总体上相似性较高:前者较后者在大小约70×10^3、等电点5.O左右处,明显多一个蛋白点簇,该蛋白簇经质谱鉴定均为伴侣蛋白GroEL,但该蛋白并非是pYC质粒编码蛋白。结论pYC质粒对菌体蛋白质组有影响,其编码蛋白pYC_p10与pYC_p11,可能调控GroEL高表达。
- 王鹏赵飞郭英苏鹏韦蝶心张建中董兴齐
- 关键词:蛋白质组电泳凝胶
- 腺鼠疫患者血清抗体谱的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检测腺鼠疫患者血清抗体谱及抗体随时间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一包含145个鼠疫耶尔森氏菌毒力相关蛋白质的蛋白芯片检测云南腺鼠疫患者血清抗体谱及抗体随时间变化趋势。结果在腺鼠疫患者体内检测到32种蛋白相应的抗体。结论FI抗体产生的速度最快、幅度最高、持续的时间最长;YopM、YopH、YopE抗体升高不明显;V抗体在患者体内未检测到;在发病后14 d才检测到pH6抗原的抗体,3个月时抗体荧光值没有下降,可持续半年。YopD的抗体在部分患者体内明显升高,但在半年后下降到正常水平。
- 宋志忠李蓓苏丽琼郭兆彪苏鹏
- 关键词:鼠疫耶尔森氏菌蛋白芯片抗体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