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晓冬
- 作品数:64 被引量:173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 城市用地开发对交通的影响
- 2007年
- 城市用地开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正确分析和掌握土地开发与交通量生成之间的规律,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是至关重要的,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交通量生成预测模型和道路容量评价模型,并给出了解决方案。
- 臧晓冬汤远玲闫刚
- 关键词:城市土地开发交通量预测
- 城市快速路苜蓿叶互通立交通行能力研究
-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挤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决交通拥挤,我国许多城市修建了城市快速路,尤其是近几年城市快速路更是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与之相匹配的理论研究却相对落后,尤其是对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通行能力的研...
- 臧晓冬
- 文献传递
- 高速公路超高设计方法的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研究了高速公路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方法,通过高速公路断面迭加图和超高过渡轨迹图,并研究了超高过渡段内不同的旋转阶段、不同硬路肩宽度和坡度情况下超高值的计算公式,为高速公路超高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 臧晓冬崔巍王百成
- 关键词:高速公路设计方法
- 一种主备用电池供电自动切换输出电路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备用电池供电自动切换输出电路,包括:电池输入模块、切换模块和输出端,电池输入模块经切换模块与输出端连接;其中,电池输入模块包括主电池和备用电池,切换模块包括电控制器和单向可控器件;主电池的正极分别与电控...
- 罗强朱高峰袁杰黄文柯臧晓冬
- 文献传递
-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交织区运行速度模型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现有交织区运行速度分析模型应用在快速路互通立交交织区运行分析中的不足,提出了车道变换次数的预测方法,应用建模技术建立了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交织区交织速度和非交织度预测模型,并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精度较高,满足快速路互通立交交织区运行速度预测的需要,为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的规划选型和评价提供理论基础。
- 臧晓冬
- 关键词: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交织区运行速度
- 轨道交通枢纽社会力模型改进方法
-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公开了轨道交通枢纽社会力模型改进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对行人动力学基本模型进行描述;S2、修改的社会力量模型;S3、对参数进行标定;S4、对修改的社会力量模型进行验证。本发明通过解析行人疏...
- 杨俊恒李嘉浩黎建辉陈舒逸臧晓冬罗强
- 一种车辆轨迹数据驱动的车辆换道起终点识别方法
- 本发明属于轨迹数据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轨迹数据驱动的车辆换道起终点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车辆轨迹数据进行处理;构建基于帧数差与横向位移变化量的换道起终点提取模型;采用HighD可视化仿真对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对模型...
- 罗强陈舒逸李嘉浩臧晓冬杨俊恒赵沫涵赵丁
-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环形匝道自由流速度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根据车辆的行驶特性和驾驶员及乘客的心理,分析了理论自由流速度模型,在大量数据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了实测自由流速度,并将理论分析自由流速度和实测统计得到的自由流速度对比.对比结果证明:当横向力系数为0.16时,理论自由流速度与实测自由流速度基本一致,因此可以根据实际的半径、超高,在横向力系数取0.16的情况下确定环形匝道的自由流速度.
- 臧晓冬
- 关键词:快速路互通立交环形匝道自由流速度
- 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桥环形匝道通行能力被引量:2
- 2008年
- 从通行能力的基本概念出发,考虑了不同跟驰状态下跟驰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加入车头时距的随机项,建立了环形匝道通行能力理论模型,从满足设计和驾驶员心理需求的角度分析了环形匝道的自由流速度的取值,通过大量的调查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标定,并应用此模型对环形匝道不同设计速度情况下的通行能力值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 臧晓冬周伟郭香妍龚华炜
- 关键词:交通工程通行能力环形匝道
- 行程时间阈值确定方法、系统及智能设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程时间阈值确定方法、系统及智能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车辆在当前路段上的行程参数,并根据所述行程参数确定该车辆的行程时间可靠度;根据车辆在当前路段的交通量及平均实际行程速度,基于运行效率最大,确定行程时...
- 臧晓冬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