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新 作品数:53 被引量:197 H指数:7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文化科学 医药卫生 更多>>
紫杉醇的分离纯化及其检测 被引量:2 2002年 综述了紫杉醇的分离纯化及其检测方法。 周忠强 臧新 胡国斌 梅兴国关键词:紫杉醇 纯化 红豆杉 抗癌药物 红豆杉离体培养物的分化与代谢调控研究 紫杉醇是从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显著抗癌疗效的天然化合物,目前存在着巨大的供需矛盾.红豆杉细胞、组织、器官的离体大规模培养是一种潜在的生产紫杉醇的途径.有关红豆杉离体培养的研究和生产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该文对离体培养... 臧新关键词:红豆杉 超低温保存 离体培养 分化调控 悬浮培养细胞 代谢调控 文献传递 不同消毒剂对香椿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3 2010年 香椿(Toona sinensis)又名春芽树、椿、椿树,在《植物名实图考》中称为红椿,属楝科(Meliaceae)香椿属落叶乔木。香椿是我国珍贵的木本蔬菜,其嫩芽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被视为蔬菜之珍品,深受消费者青睐。由于香椿种子量少,资源有限。 梁明勤 臧新关键词:MELIACEAE 红椿 楝科 优良种质资源 棉花纤维发育相关基因时空表达特性的差异比较 被引量:1 2015年 棉花纤维发育过程包括起始、伸长、次生壁加厚和脱水成熟等阶段,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网络基因调控过程。为分析相关基因在不同棉种(属)纤维发育过程中时空表达特性,本研究以陆地棉、海岛棉和亚洲棉为研究对象,选取已确定与棉纤维发育相关的特异基因(GhACT1,GhCAD1,GhCCR1,GhExp1,GhExp2,GhCIPK1和GhPL),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系统分析这些基因在棉纤维发育过程的授粉当天(0 day post anthesis,0 DPA)、5天(5 DPA)、10天(10 DPA)、15天(15 DPA)、20天(20 DPA)、25天(25 DPA)的表达趋势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特异基因在棉花纤维发育过程都有较高表达水平,但由于遗传背景不同,这些基因在不同棉种(属)纤维发育过程中表达趋势呈一定差异。通过对比分析GhExp1和GhExp2的基因表达趋势,本研究推测GhExp1对棉花纤维伸长的作用效果较为显著。此外,考虑到陆地棉、海岛棉和亚洲棉在纤维长度等方面的差异性,本研究推测GhACT1和GhExp1表达趋势变化对调控棉花纤维伸长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分析棉花纤维发育相关基因与棉花纤维伸长的相关性提供参考。 张景舒 田保明 杨妍 刘世超 毋瑞华 臧新 位芳关键词:棉花 棉纤维 基因表达 荧光定量PCR 萝卜苗水培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萝卜苗水培装置,包括一盛水部,用于盛装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液,一用于盛装种子的盛装部,其卡装在所述盛水部内,盛装部的底壁与盛水部连通,盛水部内的培养液与所述底壁上表面一致,使均匀平铺在底壁上的种子顶部露... 宋颖 冯颖 李志豪 戚思楠 臧新 潘建泽 薛永军 黄象男文献传递 甘蓝型油菜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9 2010年 选用油菜品种08127,采用TCA-丙酮提取方法,pH4~7胶条和改进的IEF聚焦程序,得到较好的蛋白质双向电泳结果,建立了一种适合甘蓝型油菜的双向电泳体系。利用其他甘蓝型油菜品种的幼苗、叶片和茎中的蛋白检验该实验体系,都能得到较好的蛋白质双向电泳结果。利用该实验体系比较甘蓝型油菜幼苗不同发育时期蛋白质双向电泳图,找到二者之间的差异点,选取部分点成功进行了质谱分析。 甘露 李殿荣 臧新 付春华 余龙江 栗茂腾关键词:甘蓝型油菜 蛋白质 双向电泳 微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微课程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它的产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微课程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理念,注重个性化学习,满足多种学习情境,为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开辟了一条新的途经。发现分析微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对推进微课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臧新关键词:资源建设 综合性大学办好农学学科的特色和优势 2011年 综合性大学设立农学学科,对于高等农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综合性大学已经成为现代高层次农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在综合性大学农学类学科专业建设中,必须突出自身特色和优势,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农学学科的快速发展。 田保明 位芳 臧新 曹刚强 司艳红关键词:农学 学科特色 磷胁迫对油菜幼苗Apase·POD·CAT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011年 以耐低磷油菜品种中油821为材料,研究足磷和缺磷条件下幼苗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对甘蓝型油菜821足磷和缺磷处理后的形态比较观察发现,缺磷处理后,形态学与对照有明显变化。地上部分真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较小,叶柄较粗;地下部分主根细、纤弱。对油菜幼苗根部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发现,缺磷处理后,酶的活性显著增加,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酶的活性随之增大。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表现出油菜根部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性反应。对磷胁迫下油菜幼苗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发现,在磷胁迫的初期2个酶的活性均显著增加,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过氧化物酶的活力逐渐降低,而过氧化氢酶的活力则变化不明显。 李玉琴 赵丹丹 余永芳 牛银银 杨冬之 臧新关键词:油菜 磷胁迫 酸性磷酸酶 过氧化氢酶 花生栽培种(Arachis hypogaea L.)与野生种Arachis macedoi杂种F_1细胞遗传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开展花生种间杂交与杂种遗传研究对于探明种间亲缘关系、创制新种质和培育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花生栽培品种白沙1016(2n=4X=40,AABB)与二倍体野生种A.macedoi(2n=2X=20)进行种间杂交,通过胚拯救获得种间杂种F_1植株,进而对F_1进行了分子标记鉴定、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观察和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分析。结果显示,杂种F_1有30条染色体,其中既有来自母本白沙1016的染色质,又有来自父本A.macedoi的染色质;A.macedoi染色体经DAPI染色显示出明亮着丝粒带且包含一对"小染色体";白沙1016的A染色体组也显示出A.macedoi基因组标记探针的杂交信号;F_1减数分裂终变期染色体平均构型为0.6 III+8.27 II+11.6 I,减数分裂I期后、末期表现为不均等分裂。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了新的种间杂种F_1材料,所涉及的A.macedoi可能为A染色体组物种;A.macedoi染色体与花生A染色体组发生交换产生补偿性易位的几率比较大;减数分裂后、末期染色体的不均等分裂和非四分体形成,是杂种F_1表现高度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付留洋 李丽娜 李文静 杜培 刘华 秦利 黄冰艳 董文召 汤丰收 臧新 张新友关键词:花生 种间杂种F1 减数分裂 荧光原位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