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林
- 作品数:30 被引量:47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及微波辐射技术在制备穿刺活检组织切片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07年
- 程国平徐建勤胡锦林应美萍
- 关键词:穿刺活检超声微波石蜡切片染色法
- 50例恶性神经胶质瘤中细胞周期蛋白D基因扩增检测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人恶性神经胶质瘤中细胞周期蛋白D基因扩增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0例人恶性神经胶质瘤及对应正常脑组织中CCND1、CC-ND2、CCND3基因的扩增水平。[结果]50例胶质瘤标本有36例(72.0%)cyclinD1扩增、34例(68.0%)cyclinD3扩增、23例(46.0%)cyclinD2扩增,正常脑组织均无扩增。CCND基因扩增在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升高,CCND1和CCND3基因扩增阳性率增高,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结论]人恶性神经胶质瘤中细胞周期蛋白D基因过度扩增,CCND1和CCND3随胶质瘤病理分级增加而升高,提示CCND基因的异常扩增在胶质瘤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 胡福军凌志强方铣华胡锦林
- 关键词:胶质瘤细胞周期蛋白D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扩增
- Feulgen染色方法的改进
- 1994年
- 随着对DNA分子研究的深入,作为显示手段,Feulgen氏染色法已受到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重视,Feulgen氏染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DNA定量的准确性,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不同的组织。
- 胡锦林来茂德
- 关键词:染色法FEULGEN染色肿瘤病理组织检查
- 肝组织AgNOR方法学研究
- 1994年
-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是某些染色体上特殊部位的核红组成区(NORS)产生的核仁嗜银性非组蛋白。近年来,人们对 AgNOR 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图用 NORS银染法研究肿瘤细胞核仁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探索细胞增生和分化的基因调控。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采用了传统的 AgNORS 染色法,对胃、肠、肝组织等进行了染色,发现各种组织及同种组织,不同蜡块年限,特别是肝组织所取得的染色效果差异很大,因而影响了 AgNORS
- 胡锦林来茂德
- 关键词:非组蛋白银染法染色效果核膜孔
- 乳腺组织冰冻制片的体会
- 冷冻切片(frozen section)是一种在低温条件下使组织快速冷却到一定硬度,然后进行切片的方法。乳腺病变在临床很常见,采用术中冷冻切片,能在短时间内明确病变的良恶性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而不同的乳腺组织质地不一样,...
- 郑源思王灿铭胡锦林
- 影响冷冻切片质量因素浅析
- <正>术中冷冻切片是目前病理科最为常用的快速制片方法之一,它是借助低温冷冻将手术切除标本的组织块快速冷冻达到一定硬度进行切片的一种方法[1]。术中冷冻切片质量的好坏是诊断正确与否的重要因素,在冷冻制片的过程中,很多因素影...
- 王灿铭胡锦林
- 文献传递
- 散发性大肠癌K-ras基因点突变研究及其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观察散性大肠癌K—ras基因12、13密码子点突变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2005~2009年问浙江省肿瘤医院确诊的140例大肠痛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取石蜡标本中癌组织DNA,经PCR扩增后应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K—ras基因第12、13密码子点突变情况。结果K—ras基因突变率397%(55/140),12密码子突变率78.2%(43/55),13密码子突变率21.8%(12/55)。共发现7种突变类型,包括12密码子(GGT→AT、GGT→AGT、GGT→TGT、GGT-→GTT、GGT→CGT、GGT→GCT)和13密码子(GGC→GAC),以12密码子(CGT→GAT)最常见,占突变总数41.8%(23/55)。K—ras基因突变与性别、年龄、大体类型、瘤体、原发部位、病理亚型、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转移、Duke’S分期、脉管侵犯均无相关性(P〉0.05);第12与13密码子突变在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发性大肠癌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39.7%,12密码子(GGT→GAT)突变是最常见类型。特定位点的突变与一些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其中12密码子突变在结肠癌中的发生率高,并易出现淋巴结转移。通过K—ras基因检测有助于指导临床开展大肠癌个体化治疗。
- 吴伟胡锦林鞠海星黄新孙文勇
- 关键词:大肠癌点突变临床病理
- 苏木素染液的配制与染色影响因素被引量:7
- 2005年
- 该文就苏木素染液的配制及对苏木素-伊红染色相关流程和不利染色的因素进行探讨。
- 胡锦林吴伟
- 关键词:苏木素染料病理学
- 非小细胞性肺癌患者ERCC_1表达与术后生存的关系
- 2008年
- 肺癌是当前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0%。目前我国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约为8%-13%,临床科研致力于提高生存期;临床研究显示,在头颈部鳞癌、食道癌、膀胱癌、子宫颈癌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1,ERCC1)的浓度增加会增加肿瘤细胞对铂类药物的耐药性。
- 张毅敏苏丹孙文勇胡锦林李汪霞马胜林史锋
- 关键词:肺癌患者ERCC1非小细胞性术后生存核苷酸切除修复头颈部鳞癌
- 一种可推广的三联检测诊断乳腺肿瘤技术
- 2016年
- 目的探讨乳腺血氧功能影像系统和多普勒超声及免疫生化联合检查在乳腺肿瘤早期发现及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血氧功能影像系统和多普勒超声及免疫生化检测对56例患者的75个乳腺病灶进行检查,以活检病理诊断为校正标准,分别分析上述检测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以及三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结果三项联合检查对乳腺肿块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低于免疫生化检测结果,而显著高于血氧功能影像及多普勒超声的检查结果,其敏感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三者单项检测的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血氧功能影像和多普勒超声及免疫生化三项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及提高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的准确率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王宏雁王宇英危静陈勇胡锦林徐厚兰俞美芬
- 关键词:乳腺肿瘤多普勒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