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丽
- 作品数:141 被引量:288H指数:8
- 供职机构:天津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更多>>
- 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附六例报告)被引量:2
- 2001年
- 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OCAM)是一种病理形态与其它类型的肺囊肿截然不同的疾病.1949年首次作为一种独立的病理改变进行报道[1].国内2000年曾有人报道4例[2].现将我院诊治的6例报道如下.
- 宋兰云王学文胡晓丽宁培儒
- 关键词:肺肿瘤病理学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病例报告
- 肠道间质细胞与肠道疾病
- 2003年
- 胡晓丽
- 关键词:肠道疾病平滑肌细胞肿瘤
- 先天性巨结肠Cajal间质细胞的研究
- 刘谦胡晓丽谷继卿
- 本实验利用c-kit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先天性巨结(HD)中Cajal间质细胞(ICC)的分布及形态,从非神经节缺失的角度探讨了该细胞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作用,该方法直观显示出ICC在HD不同部位的分布差别,从而提示了Ca...
- 关键词:
-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CAJAL间质细胞
- 小儿横纹肌肉瘤中P_16和PRb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 胡晓丽王学文宋兰云宁培儒
- 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观察p_16蛋白和pRb蛋白在RMS的表达,探讨p_16及pRb蛋白表达异常在R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以细胞核出现棕黄色颗粒定为阳性,采用双盲法,计数10个高倍视野。结果按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分...
- 关键词:
- 关键词:横纹肌肉瘤P16蛋白PRB蛋白
- 以皮疹为首发症状的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9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以皮疹为首发症状就诊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临床病理特点,为其早期准确诊断提供有益的帮助。方法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2012年5月~2017年3月以皮疹为首发症状就诊的19例LCH,所有病例均采用直径4.5 mm的皮钻于病变典型部位行皮肤活检,活检标本行常规HE染色及CD1a、S-100、Langerin、CD68、CD3、CD20、CD11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皮疹大体形态多样,镜下病变大部分位于真皮内(10/19),呈灶状或弥漫分布,8例可见表皮侵犯,1例仅在表皮内形成表皮内疱,疱内可见瘤细胞,真皮内未见瘤细胞。典型的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细胞界限不清,胞质略呈嗜酸性,核不规则、凹陷,可见核沟(15/19),部分病例肿瘤细胞形态不典型,未见明显核沟。免疫表型:CD1a、Langerin、S-100均阳性(19/19),CD68部分阳性(16/19),病灶中或病灶周围均可见CD3阳性的T淋巴细胞,CD117阴性。结论儿童LCH皮疹形态多样,且常为该疾病的最早期表现,提高对LCH皮疹的认识,及时行皮肤活检及免疫组化染色,对儿童LCH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赵丽赵林胜苏海辉胡晓丽
- 关键词: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皮疹免疫组织化学
- 生长激素对急性肝衰竭大鼠保护作用的机制
- @@急性肝衰竭(acute hepatic failure,AHF)是一危重的临床综合征,病死率高。其病因学、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近年来取得了相应的进展。目前研究认为免疫机制的参与在其发病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已...
- 马俊岭王晓敏胡晓丽黄敬孚
- 关键词:生长激素急性肝衰竭肾脏保护发病机制
- 儿童颌面部Kimura病1例
- 2019年
- 木村病(Kimura’s disease,KD)又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罕见的、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免疫性炎性疾病[1]。中国医生金显宅于1937年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首次报道[2]。1948年日本医生Kimura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与细致地描述,以“伴淋巴组织增生的异常肉芽肿”命名[3],后为多数学者广泛引用。本文报道1例儿童颌面部Kimura病患者,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讨论,以期为Kimura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借鉴。
- 徐学鑫赵滨胡晓丽
-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MRI
- 儿童NK/T细胞淋巴瘤——附六例分析
- 2002年
- 鼻NK/T细胞淋巴瘤,即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MMR),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血管中心性和血管破坏性病变,并导致大小不等的凝固性坏死,瘤细胞呈多形性.由于近年来免疫组化染色的开展,发现瘤细胞常表达T细胞分化抗原及自然杀伤(NK)细胞相关抗原,故称NK/T细胞淋巴瘤.本文旨在观察鼻腔及耳道恶性肿瘤,分析瘤细胞对NK、T细胞免疫表型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点.
- 胡晓丽王学文宋兰云宁培儒
- 关键词:儿童NK/T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分型鼻肿瘤病例分析
- 新生儿肠闭锁NT-3与Trk-C表达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了解神经节细胞NT - 3、Trk -C、Nf蛋白和神经胶质细胞GFAP蛋白在肠闭锁中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先天性小肠闭锁患儿肠壁内NT - 3、Trk -C、GFAP和Nf的表达情况,并以死于与肠道发育异常无关的尸检新生儿小肠标本6例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肠闭锁组肌间神经丛NT - 3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的阳性细胞数(t′=9.90 0 0 ,P <0 .0 5 )。Trk -C在对照组肠壁肌间神经丛中存在高表达,而在肠闭锁组存在低表达(t=2 2 .2 991,P <0 .0 5 )。对照组肠壁肌间神经丛胶质细胞GFAP呈阳性表达,而肠闭锁组GFAP呈强阳性表达。Nf在对照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闭锁组。结论 先天性小肠闭锁的近端肠壁内存在有神经节细胞的减少和神经干的变细,支持细胞在闭锁近端肠壁中呈增生表现。这种肠壁肌层神经丛的改变,可能会引起肠腔内压力减低,从而影响闭锁区域肠道的功能。
- 戴春娟胡晓丽詹江华叶祖萍牛军谷继卿
- 关键词:小肠闭锁NT-3GFAPNF
- 上腹部不对称联体双胎一例
- 2009年
- 患儿男,4d。因联体畸形于2008年3月17日入院。体检:体重共3kg。正常侧婴儿无明显外部畸形,其胸骨柄的下方剑突部至脐的上方有一畸形体与之相连(图1)。畸形体(寄生体)仅有四肢、腹部、臀部、男性外生殖器,有尿从阴茎自主排出。寄生体与正常侧婴儿相连接处,长12.0cm,
- 胡晓丽宋兰云赵林胜宁培儒
- 关键词:上腹部联体双胎男性外生殖器联体畸形胸骨柄连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