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克松
-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 视听通道间返回抑制的认识与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返回抑制是指对原先所注意过的物体或位置所做反应表现出的滞后现象。综述视听通道间的返回抑制特点、现在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本领域研究存在的争论,提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85-01/2005-01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inhibitionofreturn(IOR)”,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并手工检索来源于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相关英文资料。资料选择:视觉、听觉及跨通道返回抑制研究文章。纳入标准:返回抑制;排除标准:触觉返回抑制等与本文无关的文章。资料提炼:检索到文章50篇,对检索到的18篇关于视听通道间返回抑制文章中相关信息进行综述。排除触觉返回抑制,非通道间研究等与本文无关的文章。资料综合:早期的返回抑制效应研究开始于视觉领域,继视觉领域返回抑制的发现后,人们在听觉,甚至触觉通道都观察到了这种效应,在通道间也发现了这种效应。①不同通道对返回抑制的影响:视通道返回抑制效应比听通道的大,且这种模式与反应方式无关;视觉/听觉靶子强度都影响返回抑制大小,当靶子强度较弱时返回抑制效应大些;通道间线索化效应比通道内的弱。②视、听通道间的相互作用:在觉察任务中,视觉和听觉线索对视觉靶子有线索化作用;定位任务中,视觉通道具有通道特异性,而听觉通道则具有超通道性;辨别任务在听觉线索-视觉靶子条件下有跨通道线索化作用。③眼动和扫视以及中心重新定向:在靶子出现之前,注意能否回到中心注视点,对听觉返回抑制的产生与否影响很大。④视听通道间的神经科学研究:上丘脑对视觉、听觉和触觉事件作反应,并以独立或联合的空间地图形式对通道进行编码,参与声音的扫视加工以及其他跨通道注意现象的加工。结论:现在一般认为返回抑制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跨通道现象,�
- 胡克松包燕
- 关键词:注意力
- 返回抑制的容量研究:回顾与展望被引量:10
- 2006年
- 返回抑制是指当注意返回到先前注意过的位置或客体时人们的反应变慢的一种抑制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返回抑制研究开始关注最多能在多少个线索化位置上观测到返回抑制效应,即返回抑制的容量问题。文章着重从序列线索化和同时线索化两方面介绍了当前返回抑制容量研究的主要成果,总结了该领域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予以展望。
- 包燕胡克松肖小溪
- 返回抑制容量的老龄化研究初探
- 本研究采用线索—靶子模式,对同时线索化条件下返回抑制容量的老龄化效应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共包括四个实验,实验一和实验二采用觉察任务,分别研究了老年人和青年人在长短两种不同外周线索化时间条件下返回抑制容量的年龄差异,结果发...
- 胡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