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必良
- 作品数:351 被引量:4,926H指数:41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人民公社失败的制度经济学解理——一个分析框架及其应用被引量:15
- 2002年
-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产权结构-计量能力-环境特性-经济绩效"的制度分析框架,揭示了人民公社组织制度低效率的根源,并引入"柠檬市场"模型从监督成本的维度解析了败德行为造成人民公社失败的生成机理。
- 罗必良
- 关键词:人民公社
- 农户参与横向分工:测度及其比较--来自广东的农户问卷被引量:18
- 2015年
- 农业的专业化是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重要方面。文章阐述了农户参与横向分工与专业化的主要方式和决定机理,构建了农户种植业分工与专业化的指标,并基于广东省农户的问卷调查,对农户种植业横向专业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度、分析和比较,得出:粮食的专业化程度受土地规模的影响较大,较高的专业化程度须匹配较大规模,即较大的种植面积和相对较少的地块数;蔬菜的专业化程度受土地规模的影响较小,而农业劳动力的弱质化对其影响亦不是很大;水果花卉受土地规模、市场销售、劳动力弱质化、资本投入、村庄交通条件等的影响较大。
- 罗必良
- 关键词:集中度
- 增城模式: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经验被引量:9
- 2008年
- "增城模式"的核心就在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基本线索是:减少农业人口,加快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展农民的就业空间,并改善农业效率;其科学内涵在于:一是以人为本,围绕民生促发展;二是统筹兼顾,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罗必良
- 关键词:县域经济统筹协调
- 经济解释范式:经济思想史中的又一次综合被引量:2
- 2016年
- 张五常经济学以新古典经济学的个人争取利益最大化为内核,加上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产权与契约等约束条件作为保护带,推导出一系列可验证的理论假说,从而得到一般化的经济解释范式。它继承了穆勒范式和马歇尔范式的"稳定性偏好与理性选择"前提假设,又增加了"科斯革命"中的交易费用约束,因此,其解释能力远远超过了萨缪尔森范式和新凯恩斯范式。经济解释范式与穆勒范式、马歇尔范式、萨缪尔森范式和新凯恩斯范式一样,都应该是经济思想史中的一次重要综合。
- 高少慧罗必良何一鸣
- 关键词:经济解释
- 对新婚姻法一项新增原则的制度绩效分析被引量:1
- 2002年
- 文章就新婚姻法中新增的一项原则(离婚过错赔偿原则)作制度绩效分析。文章在美国经济学家斯密德的状态、结构、绩效(SSP)分析范式基础上引入了新的意义。研究在“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事件所特有的特性条件下,新增原则通过左右相关各方机会集,控制和引导夫妻双方的相互依赖性,从而得出制度的绩效———制度设计对目标的背离。这里所采用的是把状态、结构、绩效的分析过程寓于制度绩效分析方法制度成本———制度收益之中。
- 罗必良吴剑辉吴楚松
- 关键词:绩效
- 农民合作组织:偷懒、监督及其保障机制被引量:37
- 2007年
- 关于合作经济组织是否有效率,一直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判断。争论的焦点集中于自由退出、限制退出及其监督机制等方面。本文认为:(1)不能识别劳动努力进而不能进行有效监督的团队生产必然走向劳动力的“柠檬市场”;(2)依靠外部监督难以解决团队合作中的偷懒问题,合作组织内部的监督不力往往成为常态;(3)人民公社的低效率具有必然性,报复性偷懒与退出威胁均不能形成可自我执行的协议。其中因“自留地”因素而形成的“隐性退出”具有重要的解释价值。
- 罗必良
- 关键词:偷懒农民合作组织
- 种植结构“趋粮化”的动因何在?——基于农地产权与要素配置的作用机理及实证研究被引量:84
- 2018年
- 本文利用全国9省270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农地产权、要素配置对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地产权稳定性的改善会抑制农户种植农作物,但对种植经济作物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对种植粮食作物的抑制作用,且不显著降低粮食种植户的粮食播种面积;(2)随着农地产权管制的放松,纯务农劳动力占比越高的农户,务农收益最大化的动机会激励他们越倾向于种植经济作物;(3)兼业农户与"离农"农户具有相同的行为目标,即务农成本最小化,强化地权稳定性将诱导这两类农户更倾向于种植粮食作物;(4)随着粮食生产中机械使用程度的提高,农地产权稳定性的改善能够提高粮食生产绩效。本文研究认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地权稳定性的改善以及农业机械使用程度的提高,均会诱导农户更倾向于种植粮食作物,从而表现出种植结构的"趋粮化"。
- 仇童伟罗必良
- 农地调整会抑制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吗?被引量:47
- 2017年
- 农地调整是村庄地权界定的重要方式,却具有体现集体成员权公平和破坏经营权稳定的双重性。已有研究大多从其体现的经营权不稳定出发,认为农地调整会抑制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本文研究表明,农户的行为响应能够使农地调整的作用机制发生重要转变:一方面,农户改变农作物种植类型能够弱化经营权的不稳定,并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另一方面,家庭收入结构的非农化则降低了农户对农地经营的依赖性,从而使得经营权不稳定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作用趋弱。基于全国9省(区)2704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在劳动力流动性增强的背景下,农地调整会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其中,种植结构的"趋粮化"强化了农地调整对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正向激励,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普遍化则弱化了农地调整对劳动力非农转移的约束。
- 仇童伟罗必良
- 关键词:农地经营权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
- 农民自组织行为的经济学解析:一个实例研究被引量:6
- 1998年
- 农民自组织行为的经济学解析:一个实例研究华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尤玉平罗必良农民组织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个具体实例的研究,借助于现代自组织理论的启发,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一下农民组织过程中的自组织问题。一、经济人的集体行动1994年...
- 尤玉平罗必良
- 关键词:集体行动经济学解析猪胆汁农民组织经济人公共选择理论
- 农业发展中的非对称市场结构及其治理被引量:3
- 2002年
- 本文基于产业经济学和现代产业组织理论 ,从农业产业链前后环节的行业结构出发 ,对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非对称市场结构现象加以研究 ,对农业的低集中度、超小规模与低门槛行业结构特征和关联行业的较高集中度、较大规模、较高门槛结构特征进行了剖析 ,探讨了“风箱型”农业非对称市场结构的三种改善途径。
- 尤玉平陈炜颖罗必良
- 关键词:农业发展非对称市场结构适度规模经营政府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