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缪海斌

作品数:10 被引量:118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国际金融危机应对研究”应急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信贷
  • 4篇银行
  • 4篇银行信贷
  • 4篇货币
  • 4篇货币政策
  • 3篇常规货币政策
  • 2篇金融
  • 2篇金融危机
  • 2篇经济复苏
  • 2篇经济增长
  • 2篇产业结构
  • 1篇信贷扩张
  • 1篇银行信贷扩张
  • 1篇有效汇率
  • 1篇通货
  • 1篇通货膨胀
  • 1篇通货膨胀压力
  • 1篇联储
  • 1篇脉冲响应
  • 1篇脉冲响应函数

机构

  • 9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0篇缪海斌
  • 7篇潘敏
  • 1篇马一
  • 1篇吴韡
  • 1篇严春晓
  • 1篇罗霄
  • 1篇陈晓明

传媒

  • 2篇投资研究
  • 1篇国际金融研究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财贸研究
  • 1篇经济评论
  • 1篇世界经济研究
  • 1篇经济学动态
  • 1篇河南金融管理...
  • 1篇金融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时机与策略被引量:5
2010年
随着全球经济逐步从衰退走向复苏,金融危机背景下实施的量化宽松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本文从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时机判断、退出策略选择和退出工具取舍等三个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评析,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潘敏缪海斌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复苏
美联储信贷与流动性计划的有效性分析
2013年
本文构建包含常规工具和非常规工具的VAR模型,采用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的月度数据,从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两个层面来考察美联储所实施的信贷与流动性计划的实践效果。实证结果表明:(1)常规工具和非常规工具对金融市场的稳定都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2)常规工具和非常规工具对实体经济的复苏都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总体而言,美联储所实施的信贷与流动性计划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要大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非常规工具的表现优于常规工具。
严春晓缪海斌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
银行信贷的行业产出与溢出效应被引量:5
2011年
本文通过构建反映实体经济各行业之间内在联系的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放的行业产出效应和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各行业产出对信贷资金冲击的反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银行信贷投放趋缓的背景下,监管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在保证信贷资金向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等行业投放的同时,引导信贷资金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各行业投放,以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潘敏罗霄缪海斌
关键词:银行信贷
金融救市下的中国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行为分析被引量:16
2011年
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急剧扩张,呈现出典型的逆经济周期特征。究其原因,现有经济增长模式下的高投资、量化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救市背景下的道义压力和社会责任、行业竞争下的规模扩张冲动以及上市背景下的盈利压力,是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急剧扩张的动力机制。天量的信贷资金投放有可能给银行业自身的长期发展带来一系列潜在的不利影响。这包括:地方信贷风险上升、现有盈利模式的固化、信贷风险的高度集中、风险缓释能力的削弱、资本充足压力的上升、可持续的信贷扩张能力受到约束以及盈利能力减弱等。因此,强化银行信贷监管、合理引导信贷资金投向、积极化解银行业系统性信贷风险理应成为后危机时代银行监管的当务之急。
潘敏缪海斌陈晓明
关键词:金融危机银行信贷信贷扩张
经济复苏下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理论分析与中国的选择被引量:6
2010年
本文从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时机判断、策略选择、工具取舍和效果预测与评估等四个方面构建了一个经济复苏背景下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中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时机判断、退出策略、退出工具的选取以及效果预测和评估是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决策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四个有机组成部分。在经济复苏阶段,中国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目标应是在维护币值稳定的基础上兼顾其他目标的实现。在退出的节奏上应循序渐进,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退出次序上应"先财政、后货币"。同时,应加强与其他国家间货币政策退出的协调与沟通,强化对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效果的预测和评估。
潘敏缪海斌
关键词:经济复苏货币政策
银行信贷、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压力被引量:54
2010年
本文基于中国宏观经济金融的现实环境,通过构建反映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内在联系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2005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实宏观经济环境下,银行信贷不仅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且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但这种影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渐趋弱。短期内,银行信贷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为负,而且影响较弱。但长期来看,银行信贷对物价的影响将趋正。这表明,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大规模的信贷投放对宏观经济的回暖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我国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应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增强信贷支持经济发展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避免形成通货膨胀预期。
潘敏缪海斌
关键词:银行信贷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压力
银行信贷与宏观经济波动:2003—2009被引量:14
2010年
基于中国宏观经济金融的现实环境,通过构建反映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内在联系的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实证检验2003年以来银行信贷投放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方面,中国信贷规模资金的投放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会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趋弱;另一方面,短期来看,信贷资金的大规模投放不会对物价水平的攀升产生影响,但由于其是物价变动的主要因素,在长期内,必须合理估计中国将来在物价水平调控方面可能面临的较大压力。
潘敏缪海斌
关键词:银行信贷经济增长SVAR模型
我国货币政策行业效应存在性分析
2008年
货币政策变动经常导致的经济资源在行业之间分配的不平衡,即货币政策行业效应。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对中国货币政策在行业层面的分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存在货币政策行业效应。因此,中央银行在充分认清货币政策行业效应客观性与普遍性的基础上,应注意货币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之间的协调。
马一缪海斌
关键词:货币政策脉冲响应函数
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被引量:17
2012年
转轨时期作为中国经济结构最重要内容的产业结构调整可能诱发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的变化。本文将通货膨胀缺口作为通货膨胀持久性的替代变量,采用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对1996~2010年期间中国通货膨胀的持久性特征进行了考察,并运用Blanchard-Quah结构分解方法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对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现有研究的结果相比,单变量和多变量模型评估的中国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都显著较低。通货膨胀缺口受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冲击减弱至0的时期分别为3、3、2个季度;第一产业的发展对通胀缺口持久性的短期冲击为正,第二、三产业的冲击为负;总体而言,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弱化了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第一产业的作用更为显著,而第三产业则强化了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各产业结构变化对通货膨胀缺口持久性的冲击力度大小分别为第一、三、二产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必须考虑产业结构调整因素的影响。
潘敏缪海斌
关键词:产业结构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对汇率变动的冲击效应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转轨时期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可能会影响人民币汇率调整路径。本文运用Blanchard&Quah提出的对结构性冲击影响进行长期约束的方法,在实际冲击与名义冲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一个重要来源,并且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冲击效应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实际有效汇率和名义有效汇率波动吸收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和非农产业变化冲击的时期大体相同,分别为4、9、10和4个季度(期),但相较于对实际有效汇率的冲击,各产业结构调整对名义汇率的冲击效应更为显著,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弱化制造业和农业发展对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压力。
吴韡缪海斌
关键词:产业结构有效汇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