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章明奎

作品数:427 被引量:4,715H指数:3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1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5篇农业科学
  • 13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3篇土壤
  • 74篇污染
  • 62篇重金
  • 61篇重金属
  • 53篇红壤
  • 35篇有机碳
  • 33篇水稻
  • 25篇性状
  • 25篇养分
  • 24篇水耕
  • 22篇
  • 21篇肥力
  • 20篇水耕人为土
  • 20篇
  • 19篇水田
  • 18篇低丘
  • 18篇蔬菜地
  • 18篇菜地
  • 15篇农产
  • 15篇农产品

机构

  • 386篇浙江大学
  • 40篇浙江农业大学
  • 27篇杭州市植物保...
  • 25篇学研究院
  • 23篇浙江省农业科...
  • 12篇浙江省亚热带...
  • 11篇杭州市农业科...
  • 8篇浙江省建德市...
  • 7篇温州科技职业...
  • 6篇广西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河南师范大学
  • 4篇桐庐县农业技...
  • 4篇杭州市富阳区...
  • 3篇临安市农业局
  • 2篇西南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缙云县农业局
  • 2篇浙江省森林资...
  • 2篇浙江省诸暨市...

作者

  • 427篇章明奎
  • 27篇邱志腾
  • 23篇徐秋桐
  • 20篇麻万诸
  • 20篇王丽平
  • 19篇张慧敏
  • 19篇谢国雄
  • 16篇符娟林
  • 13篇厉仁安
  • 13篇郑顺安
  • 13篇方利平
  • 12篇何振立
  • 12篇杨东伟
  • 12篇姚玉才
  • 11篇周翠
  • 10篇刘兆云
  • 9篇王浩
  • 8篇王京文
  • 7篇王阳
  • 6篇吕晓男

传媒

  • 47篇土壤通报
  • 44篇浙江农业科学
  • 33篇浙江大学学报...
  • 26篇江西农业学报
  • 26篇浙江农业学报
  • 25篇中国农学通报
  • 2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1篇农学学报
  • 13篇安徽农学通报
  • 12篇土壤
  • 11篇土壤学报
  • 8篇浙江农业大学...
  • 8篇农业环境科学...
  • 7篇科技通报
  • 7篇现代农业科技
  • 6篇应用生态学报
  • 6篇生态环境
  • 6篇生态与农村环...
  • 5篇中国生态农业...
  • 5篇茶叶科学

年份

  • 10篇2024
  • 15篇2023
  • 16篇2022
  • 22篇2021
  • 29篇2020
  • 21篇2019
  • 15篇2018
  • 15篇2017
  • 13篇2016
  • 12篇2015
  • 22篇2014
  • 11篇2013
  • 16篇2012
  • 9篇2011
  • 20篇2010
  • 19篇2009
  • 24篇2008
  • 20篇2007
  • 20篇2006
  • 15篇2005
4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浙北平原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地土壤氮磷的积累及环境风险评价被引量:46
2010年
长期过量施肥可导致蔬菜地土壤养分大量累积、养分利用效率下降和环境污染风险增加。以浙北平原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菜地土壤氮和磷的积累及其淋失潜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蔬菜地土壤全磷、有效磷(Olsen P)和NO3-N呈明显的积累;蔬菜种植年限为<2、2~5、6~10、11~20、20~30和>30a的表土全P平均分别为0.66、0.75、1.07、1.49、2.40和2.12g·kg-1,有效P平均分别为13.2、37.8、42.2、70.2、137.9和101.7mg·kg-1,NO3-N平均分别为9.15、13.58、50.18、46.48、73.28和74.20mg·kg-1,同时土壤N和P垂直下移渐趋明显。土壤水溶性磷含量随土壤有效磷(OlsenP)积累的变化存在一个明显的突变点,相对应的土壤OlsenP临界值约为60mg·kg-1。随着种植年限增长,蔬菜地地表径流中氮和磷浓度呈明显增加,利用年限为20~30a的蔬菜地径流中可溶性P和NO3-N浓度分别约为利用年限<2a蔬菜地的13.12和9.48倍。研究认为,长期超量施肥已导致这一地区蔬菜地土壤养分的过度积累,在蔬菜生产中应重视和提倡平衡施肥,控制土壤氮磷的积累。
李艾芬章明奎
关键词:蔬菜地土壤淋失
围垦时间和利用方式对浙东海涂土壤有机碳和磷素的影响
2023年
【目的】研究围垦海涂土壤有机碳和磷素变化特点,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方法】在浙江东部的浙北-杭州湾和浙南-乐清湾滨海平原选择不同利用方式的代表性海涂土壤(蔬菜地、果园和水田),以荒地为对照(CK),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和磷素组成与围垦时间和利用方式的关系。【结果】随着围垦时间的增加,海涂土壤pH值下降,土壤有机碳(TOC)、全磷(TOP)和有效磷量增加。围垦50 a后,浙北-杭州湾和浙南-乐清湾土壤pH值分别下降1.72~2.36和1.14~2.24,有机碳量分别增加126.46%~294.97%和130.37%~266.14%,全磷量分别增加17.66%~100.00%和39.31%~87.20%。土壤pH值从高到低表现形式为:荒地>水田>果园>蔬菜地;有机碳:水田>果园>蔬菜地>荒地;土壤全磷和有效磷:荒地<水田<果园<蔬菜地。海涂围垦利用明显增加了土壤各形态的有机碳。随着围垦利用时间的增加,游离态颗粒有机碳占有机碳的比值(fPOC/TOC)先明显下降后缓慢增加的变化特点,闭蓄态颗粒有机碳占有机碳的比值(oPOC/TOC)逐渐增加,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占有机碳的比值(MOC/TOC)先明显增加后又呈现缓慢下降。MOC/TOC比例:水田>果园>蔬菜地,表明水田环境更易形成相对稳定的有机碳(MOC)。颗粒态有机碳的占比(包括f POC/TOC和o POC/TOC)均为乐清湾低于杭州湾,而MOC/TOC表现为乐清湾高于杭州湾。TOC与所有形态有机碳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但TOP与各形态磷均无相关性。【结论】海涂围垦后土壤有机碳量、磷素量和形态组成可发生持续变化,pH值呈下降趋势,有机碳和磷素逐渐积累,利用方式可影响海涂土壤有机碳和磷素的积累速度,种植水稻有利于有机碳固定,种植蔬菜将增强磷素积累。
伍少福石其伟顾昊男章明奎
关键词:海涂碳库磷积累
亚热带低丘区氮磷流失浓度和化学形态的季节性变化特点被引量:3
2020年
为了解不同利用方式土地氮磷流失的规律,对位于亚热带低丘区的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小沟谷中不同季节的溪流水样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地表径流中氮磷的化学形态和浓度因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地表径流强度和季节的不同有较大的变化。总磷(TP)浓度一般是旱地>水田>林地,非雨期地表径流磷主要以溶解态排出,雨期磷主要以颗粒态(PP)排出;地表径流中TP浓度雨期>非雨期,夏季>秋季>春季>冬季,TP的流失具冲刷型特征;可溶性总磷(DTP)水田>旱地>林地,雨期略高于非雨期,夏、秋季>春季>冬季;PP/TP雨期>非雨期。可溶性全氮(DTN)浓度水田>旱地>林地,夏、秋季>春季>冬季,非雨期>雨期;有机氮(OM-N)浓度水田>林地>旱地;NH4-N占DTN的比例水田>旱地>林地;NO3-N占DTN的比例旱地>林地>水田。
姜佳燕吴颖琦顾国平章明奎
关键词:化学形态
地形部位与种植年限对红壤果园土壤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选择23个具不同种植时间的低丘红壤果园,同时采集坡麓、下坡和中上坡部位的土壤样品,比较分析了地形部位(自然因素)与种植时间(人为因素)对果园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土层厚度主要受自然因素控制,受人为耕作影响较小,其厚度:坡麓>下坡>中上坡;其他土壤性状同时受自然因素和人为耕作的复合影响。土壤CEC、有机碳、有效磷、速效钾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表现为坡麓>下坡>中上坡,土壤容重一般是坡麓<下坡<中上坡;土壤pH一般是坡麓高于下坡和中上坡。随着种植时间的增加,土壤有机碳、有效磷、速效钾、微生物生物量碳呈现增加的趋势,土壤容重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呈先增加后降低,土壤pH呈现连续下降。坡麓与下坡、中上坡之间的土壤性状差异较大,而下坡与中上坡之间的土壤性状差异相对较小。种植时间对土壤性状的影响在坡麓比下坡、中上坡更为明显。多元统计分析表明,土壤肥力指标之间的变化存在协同性,根据变化的相似性大致可归为3组:第1组包括CEC、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效磷和速效钾;第2组包括pH、容重和有效钙,第3组包括土体厚度和水稳定性团聚体。研究认为,丘陵果园土壤质量的空间异质性是客观现象,同时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采取管理措施上需要考虑坡位与种植时间的差异。
郑铭洁余红伟陈志良章明奎
关键词:果园土壤性状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被引量:122
2013年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建立了亚类以上高级单元分类标准和检索,但在基层分类标准方面尚待系统建立和完善。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与土系划分的标准,从标准建立的背景、原则与特点到标准本身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并用实例演示了土族土系标准在具体土壤上的应用。
张甘霖王秋兵张凤荣吴克宁蔡崇法章明奎李德成赵玉国杨金玲
关键词: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土系
长期不同施肥对茶园土壤碳氮磷构成的影响被引量:16
2015年
从浙西茶区采集了34个茶园表层土壤,按施肥模式分为施用有机肥+化肥、单施化肥和不施肥等3组茶园,用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下茶园土壤碳、氮、磷库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3组施肥模式之间的茶园土壤p H和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明显;单施化肥或有机肥+化肥的茶园土壤全磷、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明显高于不施肥茶园;全磷与全碳的比例(P/C)和全氮与全碳的比例(N/C):化肥>有机肥+化肥>不施肥;施用有机肥+化肥土壤的有机质结合态磷比例明显高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土壤,单施化肥土壤的钙结合态磷的比例明显高于施有机肥+化肥和不施肥土壤,不施肥土壤的闭蓄态磷的比例高于施有机肥+化肥和单施化肥土壤;单施化肥土壤具有较高的NO3--N/NH4+-N比和无机氮含量;施用有机肥+化肥土壤有较高比例的颗粒态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基于19项分析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研究的34个土壤进行聚类的结果也表明,土壤之间碳、氮、磷库组成的差异主要与施肥模式有关。施用有机肥+化肥的茶园土壤养分较为协调。
吴崇书章明奎
关键词:茶园土壤施肥模式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有机质积累的影响被引量:36
2007年
采用田间采样分析与室内培养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有机质积累的差异及重金属污染强度对土壤有机质矿化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大量积累可减弱有机物质的矿化速率,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土壤中颗粒态有机质及其占总有机碳的比例随重金属积累的增加而增加;而微生物生物量碳占总碳的比例却随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污染土壤中颗粒态有机质对重金属有显著的富集,这可能是影响土壤有机物质进一步矿化的原因之一.重金属污染可改变土壤有机质的矿化速率,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与分配.
章明奎王丽平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有机质积累矿化
突发性暴雨积水对低洼菜地土壤可提取态养分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解异常降水事件引起的暴雨积水对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选择17块蔬菜地,采集分析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前后土壤速效养分的变化,调查因台风暴雨引起的地表积水对农田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台风引起的强暴雨积水可明显改变土壤性状,土壤有机质呈轻微的下降(下降1.85%),土壤pH有所提高(提高0.11个单位);积水后多数土壤盐分、NO_(3)-N和有效磷迅速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18.84%、70.41%和13.49%,但土壤NH_(4)-N的变化相对较小。积水后多数蔬菜地土壤有效态钙、镁、硅和硫及有效态铜、锌、硼呈现下降。台风引起的强暴雨积水导致的土壤养分指标的变化值与蔬菜地积水前养分水平呈正相关;积水后砂土养分的变化值和变化幅度均高于壤土。
周成云董代幸郎均英章明奎
关键词:蔬菜地强暴雨土壤养分
杭州市城市和郊区表土磷库及环境风险评价被引量:8
2003年
杭州市城市和郊区土壤磷素具有明显的积累特征并有较高的潜在释放能力。可提取态P(包括H2O-P、NaHCO3-P、NaOH-P和HCl-P)平均在80%左右,其中以HCl-P的比例最高,平均约55%。32个研究土样中,26个土样的水可溶性P(H2O-P)在10 mg/kg以上,15个土样的NaHCO3-P在100 mg/kg以上。酸性条件下P的释放潜力明显增加。土壤水溶性P含量及在酸性条件下P的释放量与土壤总P呈正相关,与土壤pH负相关。
章明奎符娟林王美青
关键词:城市表土环境风险评价土壤
杭州西郊茶园土壤重金属的积累特点与来源分析被引量:22
2010年
选择了杭州市西部近郊、远郊和农村等3个受人为不同程度影响的区块,分析了同为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的茶园与附近林地土壤剖面中重金属垂直分布的特点,探讨了茶园土壤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相同区块的茶园与附近林地土壤重金属Pb、Cd和Hg剖面分布相似,均随剖面深度下降,表土Pb、Cd和Hg含量随离城市距离增加而下降,说明研究区茶园土壤中重金属Pb、Cd和Hg的积累主要与大气沉降有关;茶园与附近林地土壤重金属Cu和Zn也随剖面深度而下降,但同一区块中茶园表土重金属Cu和Zn含量明显高于附近林地土壤,说明施肥等农业措施对茶园土壤Cu和Zn的积累有较大的影响;茶园土壤中Cu和Zn的积累与地理位置关系不大。茶园土壤中Cr和Co的积累不明显,并有淋失的趋势。
李仪章明奎
关键词:茶园土壤重金属大气沉降施肥
共4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