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涛

作品数:5 被引量:7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地层
  • 3篇地层学
  • 3篇高分辨率
  • 3篇高分辨率层序
  • 3篇高分辨率层序...
  • 3篇高分辨率层序...
  • 3篇层序
  • 3篇层序地层
  • 3篇层序地层学
  • 2篇地层格架
  • 2篇旋回
  • 2篇盆地
  • 2篇珠海组
  • 2篇珠江口盆地
  • 2篇基准面
  • 2篇基准面旋回
  • 2篇格架
  • 1篇地层剥蚀
  • 1篇地层剥蚀厚度
  • 1篇油层

机构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华东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作者

  • 5篇程涛
  • 3篇张尚锋
  • 2篇佟彦明
  • 2篇王振奇
  • 1篇宋立军
  • 1篇淡卫东
  • 1篇余慧娟
  • 1篇曾少军
  • 1篇王振奇
  • 1篇危宇宁
  • 1篇刘军

传媒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河南石油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坪北地区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与等时对比被引量:7
2005年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 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和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 采用多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案研究陕北坪北地区上三叠统长4+5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 通过钻井岩心与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 从该油层组中识别出三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界面, 以界面的成因和级别为依据, 将长4+5油层组划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级次的旋回层序。根据多级次旋回层序划分结果, 运用旋回等时对比法对各级次旋回层序进行等时对比并建立不同尺度的时间地层格架, 讨论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层序地层格架在油气勘探开发各阶段的研究意义。
程涛余慧娟佟彦明
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地层格架
坪北地区长6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与等时对比被引量:3
2004年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和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采用多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案,研究陕北坪北地区上三叠统长6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通过钻井岩心与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从该油层组中识别出三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界面,以界面的成因和级别为依据,将长6油层组划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级次的旋回层序。根据多级次旋回层序划分结果,运用旋回等时对比法则对各级次旋回层序进行等时对比并建立不同尺度的时间-地层格架,讨论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层序地层格架在油气勘探开发各阶段的研究意义。
程涛王振奇张尚锋
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地层格架
海陆交互相三角洲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探析——以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珠海组为例被引量:6
2007年
针对海陆交互地区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多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案,通过对地震与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珠海组海陆交互相三角洲沉积体系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在珠海组中识别出短期、中期和长期3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在此基础上,运用等时对比法则对各级旋回进行对比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归纳了珠海组沉积时期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内的沉积体系演化规律及其特征。
程涛王振奇张尚锋刘军
关键词:海陆交互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惠州凹陷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珠海组三角洲沉积特征被引量:7
2005年
利用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珠海组取心井、测井及地震资料,探讨了珠海组三角洲沉积的岩石相、沉积微相、沉积亚相特征及发育分布规律,分析了其岩电响应特征,进而建立岩电响应模式,并通过研究区井-震对比,建立了珠海组三角洲沉积的地震响应模型。
王振奇张尚锋淡卫东程涛
关键词:三角洲沉积沉积微相渐新统珠海组珠江口盆地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新方法被引量:56
2005年
Dow在1977年提出的利用上下构造层镜质体反射率(Ro)差值来估算不整合面地层剥蚀厚度的方法,在国内仍有广泛的应用。但国内有些学者已认识到了该方法的不合理性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其中最高古地温法因其思想合理而具有代表性。为了能更合理和更简便地利用Ro数据来估算不整合面地层剥蚀厚度,对最高古地温法作了改进,得到了一种利用Ro数据恢复剥蚀厚度的新方法。新方法不仅继承了最高古地温法的合理思想,而且大大简化了具体操作过程。对某一构造层恢复其顶面剥蚀厚度时,在使用Ro数据恢复剥蚀厚度的前提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直接将该构造层的ln(Ro)-H线性回归关系外推至ln(0.2)处而得到近似的古地表位置,古地表位置和不整合面位置的差值即为剥蚀厚度。用最高古地温法和新方法对Dow(1977)的实例数据进行了重新计算,分别得到2735m和2537m的剥蚀厚度,相近的结果说明了新方法是实际可行的,且操作起来更加简便。但Dow(1977)得出的剥蚀厚度只有500m,从多个方面分析Dow(1977)的结果和原理不太合理。新方法将广泛应用于多个地质分支学科中。
佟彦明宋立军曾少军程涛危宇宁
关键词:不整合面剥蚀厚度镜质体反射率地层剥蚀厚度数据恢复构造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