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莉 作品数:14 被引量:25 H指数:3 供职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高度近视眼负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摘除联合负、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对66例94眼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植入负、低度数人工晶状体,随访3mo。结果:术中2眼发生后囊破裂,术后3眼晶状体后囊混浊,无视网膜脱离者。结论:超声乳化摘除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尤其同时植入负、低度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增加了眼内组织的稳定性,防止了视网膜脱落,同时矫正了屈光不正。 秦莉 张林军 张瑛关键词:高度近视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 人工晶状体 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对比评价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评价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0例肝外胆道结石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选取年份: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将患者以数字表法方式分为两组,即A组(腹部CT诊断)、B组(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每组患者均20例,以手术结果或ERCP诊断为准,对比两组确诊结果和误诊率。结果:患者完成临床诊断后,根据数据显示,A组诊断结果为:10例患者检查为肝外肝结石,检出率50%,准确率35%,B组诊断结果为:19例患者检查为肝外肝结石,检出率95%,准确率18%。根据诊断结果发现,B组检出率、准确率较高于A组,且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外胆结石患者临床诊断过程,患者采取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方式,具有操作简单特点的同时,其诊断准确率较高于腹部CT检查,可以将其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方婷婷 秦莉关键词:腹部CT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2016年 闭角型青光眼是青光眼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抗青光眼手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青光眼的方法,因对房水循环产生较大影响,从而会加重患者晶体的混浊,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如何提升好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后的临床效果,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1]。 秦莉 张林军 胡川燕关键词: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 闭角型青光眼 疗效分析 房角分离 抗青光眼手术 超声乳化吸除术在长眼轴及正常眼轴白内障治疗中的效果及优势分析 2020年 分析对于长眼轴和正常眼轴的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治疗效果和优势。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中进行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共计160例。按照患者眼轴不同分为正常眼轴的观察组80例和采用长眼轴的对照组80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的正常眼轴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长眼轴的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以上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对于长眼轴患者也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白内障的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秦莉关键词:超声乳化吸除术 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2011年6月~2013年1月经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1例(39只眼),行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及视野的变化,并分析术后并发症。随访2年。结果随访期间所有术眼眼压较术前显著降低,中央前房深度明显增加,36只眼房角完全开放,38只眼最佳矫正视力比术前提高。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有效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开放房角和提高视力,是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 秦莉 张林军 张瑛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 房角分离 闭角型青光眼 多波长激光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体会 2010年 目的应用多波长激光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疗效观察及体会。方法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11月应用多波长治疗仪对6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119只眼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的疗效观察、分析。结果视网膜激光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2年。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Ⅱ期21只眼,光凝治疗后有效21只眼,有效率100%;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Ⅲ期及Ⅲ期以上98只眼,光凝治疗后有效率为91.8%、总有效率为93.3%。结论视网膜激光治疗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情发展的控制有积极的治疗意义,尤其是多波长激光的应用更加完善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周志云 韦民 张瑛 张林军 马秀艳 秦莉 锁丽娜关键词:多波长激光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激光光凝 巩膜表层新生血管阻断联合推进式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张瑛 杨明膳 张林军 胡玉红 周志云 伍继光 马秀艳 秦莉 刘黎明 该项目利用烧灼的方法阻断胬肉复发时的血源供养,将带有丰富血运的推进式结膜瓣覆盖在手术创面上,延缓了结膜上皮到达角膜缘的时间,阻止了角膜上皮结膜化,从而达到重建眼部组织结构的目的,来阻止胬肉复发。关键技术:1.巩膜表层新生...关键词:关键词:翼状胬肉治疗 结膜瓣移植治疗 手术方法 1.5 T 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分析1.5 T 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妇科且临床资料完整的4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1.5 T MRI检查且影像学资料完整。以术后病理分期结果为“金标准”,检验术前1.5 T 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一致性及诊断效能。结果42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检出Ⅰ期27例(64.29%)、Ⅱ期6例(14.29%)、Ⅲ期8例(19.05%)、Ⅳ期1例(2.38%);术前1.5 T MRI检出Ⅰ期25例(59.52%)、Ⅱ期9例(21.43%)、Ⅲ期6例(14.29%)、Ⅳ期2例(4.76%),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吻合度较强(Kappa=0.829);术前1.5 T MRI鉴别诊断子宫内膜癌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的准确度(95.24%、97.62%、92.86%、97.62%)、敏感度(92.59%、100.00%、75.00%、100.00%)、特异度(100.00、97.22%、97.06%、97.22%)较高;术前1.5 T MRI鉴别诊断Ⅰa期、Ⅰb期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3.33%,准确度为96.30%,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吻合度较强(Kappa=0.886)。结论1.5 T 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吻合度,且各期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并且在Ⅰ期的浸润程度评估中同样具有较高价值,可为临床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病情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李丽娟 秦莉 方婷婷 王二洋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术前分期 远程眼底图像阅片培训在提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眼科医师诊断能力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索利用线上阅片培训的远程医疗教育模式对提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地区”)眼科医师眼底疾病诊断能力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建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系统师级医院-兵团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三级阅片培训体系。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连续收集自新疆地区兵团医院和兵团医疗系统内4家师级医院眼科的后极部彩色眼底像4159张。其中,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萎缩型AMD、视网膜静脉阻塞分别为3073、651、43、186、206张。图像按病种比例均分为3轮次(初次、二次、末次)阅片的图像集。参与培训(以下简称“参训”)医师来自新疆地区兵团医院和兵团系统师级医院的15名眼科医师。其中,男性7名,女性8名;年龄(38.1±4.0)岁。职称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分别为1、6、5、3名;学历本科、硕士分别为13、2名。从事眼底病专科工作时间(9.6±3.3)年。第一轮标注前进行阅片系统培训,每轮阅片后由北京协和医院医师对阅片结果进行反馈和讲解。每轮次阅片间诊断一致率、灵敏度、特异性比较行成对样本t检验;参训医师诊断水平提高与职称、学历、年龄、眼底病专业工作时间的相关性行Spearman或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参训医师均完成初次、二次、末次阅片。每一轮次阅片结束后均进行了阅片总结,时间2h。所有参训医师初次、二次、末次阅片的平均诊断一致率分别为53.0%、67.0%、75.0%;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38、0.69、054和0.66、0.85、0.96。初次与末次阅片诊断一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次阅片灵敏度较初次阅片明显提高,末次阅片灵敏度较二次阅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阅片较初次阅片、末次阅片较二次阅片的特异性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训医师� 赵旭峰 马秀艳 李雪静 秦莉 锁莉娜 马文萍 李仕豪 陈甲兴 杨亚新 李新霞 谢涛 李娟 熊元姗 巫志勇 常志怀 房默文 王婷 刘虹 马朋举 刘朋朋 冉静 杨棣 薛长乐 谢臻 范召 汪洋 雷鹏 黄庆江 李冰 冯时 韦张琬钰 毛亦爽 于伟泓 张林军关键词:眼底疾病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远程医疗 CT和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对比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应用磁共振和CT检查方法,并对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观察和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断的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20例,均接受磁共振和CT检查,经过穿刺病理或手术证实,将病理与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并分析两种影像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20例患者中经磁共振检查共有19例患者诊断为股骨头坏死,准确率95.00%,其中Ⅰ期患者9例,Ⅱ期及以上患者10例;经CT检查共有14例患者诊断为股骨头坏死,准确率70.00%,其中Ⅰ期患者6例,Ⅱ期及以上患者8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4.3290,P<0.05。结论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磁共振检查与CT检查均具有一定效果,但是磁共振准确率更高,值得应用。 方婷婷 秦莉关键词:核磁共振 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