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骨折
  • 9篇腰椎
  • 8篇股骨
  • 7篇内固定
  • 7篇关节
  • 6篇固定术
  • 5篇髓内
  • 5篇髓内钉
  • 5篇椎体
  • 4篇融合术
  • 4篇入路
  • 4篇退变
  • 4篇微创
  • 4篇内固定术
  • 4篇关节置换
  • 3篇腰椎不稳
  • 3篇置换术
  • 3篇椎体后凸
  • 3篇椎体后凸成形
  • 3篇椎体后凸成形...

机构

  • 32篇苏州大学

作者

  • 32篇盛晓文
  • 29篇薛峰
  • 22篇陈兵乾
  • 17篇钱宇峰
  • 15篇彭育沁
  • 11篇王正飞
  • 9篇房小文
  • 3篇陆建明
  • 3篇顾叶
  • 3篇徐怡良
  • 3篇钱宇锋
  • 3篇彭玉沁
  • 3篇陆建民
  • 1篇杜伟中
  • 1篇李乐翔

传媒

  • 10篇实用骨科杂志
  • 7篇临床骨科杂志
  • 3篇岭南现代临床...
  • 3篇脊柱外科杂志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交通医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91例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X线透视下行PFN-A内固定术。结果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9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24个月,骨折均愈合。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67例,良16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为91.7%。1例术后1周出现肺动脉的不全性栓塞;1例术后3周猝死;2例术后8个月发现防旋刀片向后退出。结论 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术后可早期活动,临床疗效满意。
陈兵乾薛峰盛晓文彭育沁钱宇峰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微创性
后路椎间融合术和经椎间孔入路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比较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比较研究经椎间孔入路和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31例腰椎滑脱症的患者行椎间融合术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PLIF组16例,TLIF组15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率和植骨融合率等。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神经根痛加剧:PLIF组有3例,TLIF组1例。术中硬膜囊撕裂:PLIF组1例,TLIF组未出现该并发症。PLIF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5.1%,而TLIF组优良率为90.2%,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植骨融合率:PLIF组植骨融合率为93.4%,TLIF组植骨融合率94.1%,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LIF和TLIF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两者在临床疗效满意率和植骨融合率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手术时间、创伤、并发症等方面,TLIF组明显优于PLIF。
盛晓文陈兵乾薛峰房小文钱宇峰
关键词:椎间融合术腰椎滑脱症后路椎间融合术
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踝部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 研究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等。方法 采用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踝部骨折32例,其中Ⅱ度损伤5例,Ⅲ度损伤8例,Ⅳ度损伤19例;术中腓骨接骨板均放置在腓骨后侧,后踝21例采用空心螺钉固定,6例采用接骨板固定,术中均未行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记录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踝关节评分情况。结果 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2周拆线。本组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2~14个月,平均12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腓骨后侧疼痛,考虑为内固定所致的腓骨肌腱刺激征,待骨折愈合拆除内固定后疼痛消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12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优23例,良8例,差1例,优良率为96.8%。结论 俯卧位后外侧入路复位和固定旋后外旋型踝部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具有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手术创伤小等优点。
陈兵乾薛峰盛晓文房小文王正飞钱宇峰
关键词:踝部骨折旋后外旋型后外侧入路
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尺桡骨多段骨折15例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尺桡骨多段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应用尺桡骨交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切开复位结合闭合复位治疗尺桡骨多段骨折15例。结果随访12~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9~16周,平均13周,术后仅1例发生伤口感染、骨不连,未发生髓内钉松动或断裂。按Anderson评价标准评定,优9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尺桡骨多段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愈合率高等优点。
王正飞盛晓文薛峰
关键词:尺桡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AO双接骨板系统治疗肱骨髁间骨折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AO双接骨板系统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AO双接骨板系统治疗27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4~6个月。术后1周切口感染1例,骨化性肌炎(BrookⅠ度)2例。无尺神经损伤、接骨板螺钉断裂等情况。肘关节功能根据Cassebaum评分系统:优8例,良14例,可3例,差2例。结论尺骨鹰嘴截骨能为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提供满意的术野暴露,而双接骨板系统能提供足够坚强的稳定性,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陈兵乾薛峰盛晓文钱宇峰彭玉沁
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
Discover颈椎间盘置换对颈椎曲度和置换节段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单节段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及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颈椎整体曲度和置换节段活动度的变化情况,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治疗的48例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18例行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置换组),男8例,女10例,年龄31-58岁,平均44.2岁;30例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融合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35-68岁,平均49.8岁。测量手术前后和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置换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al unit,FSU)Cobb角和颈椎整体曲度(C2-7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末次随访置换节段屈伸活动度置换组较术前稍增加,左右侧屈活动度无明显变化,而融合组屈伸及左右侧屈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末次随访相比较,融合组屈伸及左右侧屈活动度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FSU置换组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融合组无明显变化;两组间末次随访相比较,置换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颈椎曲度置换组较术前稍增加,而融合组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末次随访相比较,融合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对颈椎整体曲度及置换节段活动度的影响小,与传统前路减压融合术相比,可以较好发挥其对颈椎的保护作用。
顾叶彭育沁薛峰盛晓文徐怡良陆建明
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
全膝置换后24h内与48h后开始康复锻炼的疗效比较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后24 h内与48 h后开始康复锻炼对膝关节功能疗效的差别。方法因骨关节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40例患者,术后24 h内开始行康复锻炼的患者(A组)与术后48 h后开始行康复锻炼的患者(B组),配以相同的锻炼方法至出院,并应用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活动度、疼痛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估系统及相关不良事件来评定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情况。结果出院时,除肌力无明显差异外,膝关节活动度、疼痛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A组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24 h内开始康复锻炼较48 h后更能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薛峰盛晓文彭育沁房小文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锻炼
半肩置换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病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病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起对5例肱骨近端严重病损患者采用半肩关节置换术。结果:随访5~48个月,采用国际上最常采用的Neer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术后评分平均为81分,评定为满意。5例患者术后均无明显疼痛,其中4例患者活动范围满意,1例患者功能有所影响,所有患者均无肩关节脱位或不稳出现。结论: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和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肱骨近端严重病损的一种有效疗法。
王正飞盛晓文薛峰
关键词:肱骨近端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方法、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4 例,其中男10 例,女14 例;年龄45~85 岁,平均年龄55 岁.均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锁定接骨板固定,随访8~20个月,观察临床疗效、骨折愈合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12个月.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24周,平均愈合时间15周.无腋神经损伤、内固定失败、肱骨头坏死等情况出现.1 例出现约15°内收畸形,但不影响关节功能.1 例肱骨大结节复位欠佳,肩关节上举功能轻度受限,但不影响日常生活.采用Neer疗效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90~100分)20 例,良(80~89分)3 例,可(70~79分)1 例,优良率95.8%.结论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固定坚强、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陈兵乾薛峰盛晓文钱宇峰彭玉沁
关键词:肱骨外科颈微创
单髁膝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退变的疗效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对比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退变的疗效。方法选择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退变患者52例(54膝),其中UKA组22例(24膝)应用Oxford phaseⅢ单髁假体行UKA治疗,TKA组30例(30膝)应用Biomet全膝关节假体行TKA治疗。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2周、3个月、3年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和膝关节屈伸活动度(ROM);随访3年,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UKA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优于TK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KA组术后2周HSS评分、ROM优于TKA组(P均<0.05),术后3个月及3年两组HSS评分、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3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与TKA比较,UKA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退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康复快、近期疗效优。
彭育沁顾叶薛峰盛晓文王正飞徐怡良陆建明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