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斌
-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9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胸、腰椎结核经前路手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分析胸、腰椎结核经前路手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1年1月11例胸腰椎结核经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失败来自笔者医院就诊和复治的患者,其中7例在笔者医院二次手术翻修,并经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二次胸、腰段脊柱手术翻修和重建的7例患者全部临床康复,随访6个月~2年无结核复发、窦道形成和内固定再次失败等。结论胸腰椎结核经前路手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有一定失败率(笔者医院统计为3.7%),内固定手术的成功与失败与术者操作技术有明确相关性,此类高难度手术应由经过严格训练的资深医师完成,内固定失败后应及时翻修,二次脊柱稳定性重建选择后路经椎弓根固定具有明显优越性。
- 吴广森才晓军李宏伟田斌靳青
- 关键词:内固定失败
- 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在骶髂关节结核合并腰骶部巨大脓肿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评价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在骶髂关节结核合并腰骶部巨大脓肿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10月~2010年10月临床收治的17例骶髂关节结核合并腰骶部巨大脓肿患者行手术病灶清除,术后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7~10天,观察在院治疗效果和愈后复发情况。结果 17例病人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8个月,病人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无结核病灶复发。结论骶髂关节结核合并腰骶部巨大脓肿在手术清除脓肿病灶后,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创腔内炎性积液排空干净,并能确保切口愈合、防止术后复发,在骨与关节结核的临床治疗中拓展了技术空间,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吴广森才晓军李宏伟田斌李林赵春满
- 关键词:骶髂关节结核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 非侵入性下肢筋膜间隙感染的外科治疗
- 2013年
- 目的总结非侵入性下肢筋膜间隙感染的成功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3例非侵入性下肢筋膜间隙感染患者进行手术脓肿清除,术中置VSD引流,术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在院治疗效果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13例病人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病人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无复发。结论在非侵入性下肢筋膜间隙感染的外科治疗中,彻底的脓肿清除是基础,深度(持续、足时、通畅)引流是关键,敏感药物抗感染是条件,营养支持是保障。
- 吴广森赵春满才晓军李宏伟田斌靳青张建斌
- 关键词:非侵入性筋膜间隙持续负压引流
- 胸腰椎结核不同手术入路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观察单纯前路、单纯后路和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及相关指标分析。方法回顾2001年6月~2011年6月间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10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前路、单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进行手术结核病灶清除和脊柱稳定性重建,随访3~36个月,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手术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手术治愈率、复发率、以及神经功能改善方面,3种术式比较无统计学差别;在畸形矫正度方面:单纯前路<单纯后路和前后联合入路,而后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别;在术后矫形角度丢失方面,前后联合入路<单纯后路<单纯前路;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医疗总费用方面,单纯后路<单纯前路<前后联合入路。结论 3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椎结核均能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前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多、医疗费用高。从短期的临床研究结果看,后入路手术优势更明显、更具可选择性,而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的观察。
- 吴广森才晓军田斌崔继东李宏伟靳青
- 关键词:脊柱结核胸腰椎手术入路病灶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