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春燕 作品数:27 被引量:84 H指数:5 供职机构: 德阳市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142例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分析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142例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泌尿道,再其次为皮肤、粘膜。易发生感染的疾病主要是脑出血;感染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肺炎克雷伯氏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真菌。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基础护理和危重患者的营养疗法,并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方向。 邓先芳 甘春燕 钱蓉 辜艳关键词:神经内科 住院患者 医院感染 营养疗法 对不同受试者群体进行多元化指导可提高肺功能检测成功率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对不同受试者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多元化指导,以提高肺功能检测成功率。方法将453例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9例、对照组224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指导,观察组根据不同受试者群体予以多元化指导,比较两组受试者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分钟通气量(MVV)、一口气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SB)的检测质量,及不同时间段内检测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短时内即能达到可接受标准,质量控制达标率及检测成功率高,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检测时针对不同受试者群体运用多元化指导,能显著提高肺功能检测质量和检测成功率,减少患者体力消耗,缩短检测时间。 甘春燕 王新 李玉红关键词:肺功能检测 心理评估及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研究心理评估及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d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53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7例、干预组76例;以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为测评工具对两组患者在肺功能检查前后进行心理测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针对性护理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受试者肺功能检查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情况、肺功能指标及质量控制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肺功能检查前后焦虑、抑郁相关情绪无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经针对性护理后其焦虑/抑郁评分明显改善,肺功能检查顺利,质量控制及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功能检查应关注COPD患者的精神心理卫生状况,本研究表明,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从而提高患者检查依从性及肺功能检查质量。 甘春燕 冯银合 赵天霞 李玉红关键词:心理评估 护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呼吸支持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和分析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呼吸(有创呼吸机)支持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1月至2011年11月我科呼吸支持(有创呼吸机)治疗43例肺性脑病按是否给予呼吸支持(有创呼吸机)治疗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分析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治愈率以及死亡率。并对结果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按GOS标准;治疗组经过呼吸支持治疗和糖皮质激素、氨茶碱、沙丁胺醇等治疗危重支气管哮喘后的住院天数是(12.26±0.66)d明显少于非治疗组(23.12±1.40)d(P<0.05);治愈率:治疗组为95%明显高于非治疗组治愈率50%(P<0.05);病死率:治疗组为4%明显少于非治疗组病死率50%(P<0.05)。结论及时有效的呼吸支持(有创呼吸机)治疗和抗生素、氨茶碱、沙丁胺醇等治疗重症肺炎,可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治愈率,降低住院天数和降低死亡率。 曾建明 李勤 王新 甘春燕关键词:重症肺炎 有创机械通气 呼吸支持治疗COPD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和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呼吸(有创呼吸机)支持治疗COPD并发肺性脑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2月至2012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治疗228例COPD并发肺性脑病按是否给予呼吸支持(有创呼吸机)治疗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分析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治愈率以及死亡率。并对效果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按GOS标准;治疗组经过呼吸支持治疗和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氨茶碱、沙丁胺醇等治疗COPD并发肺性脑病后的住院天数是(10.26±0.66)d明显少于非治疗组(21.12±1.40)d(P<0.05);治愈率:治疗组为89.71%明显高于非治疗组治愈率13.20%(P<0.05);死亡率:治疗组为5.71%明显少于非治疗组死亡率84.90%(P<0.05)。结论及时有效的呼吸支持(有创呼吸机)治疗和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氨茶碱、沙丁胺醇等治疗COPD并发肺性脑病,可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治愈率,降低住院天数和降低死亡率。 曾建明 王新 李勤 甘春燕关键词:糖皮质激素 氨茶碱 沙丁胺醇 一种用于肺部雾化的辅助含口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肺部雾化的辅助含口管,包括直通管,所述直通管的外周壁上固定套设、覆盖有环形气囊套,且该环形气囊套内充满气体;所述环形气囊套由食品级液态硅胶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能够缓解肺部雾化时患者嘴部长时间含住辅... 李玉红 魏红英 赵天霞 甘春燕文献传递 一种鼻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鼻夹,包括中部以弹性结构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所述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上分别具有、且相互匹配的夹持部和手捏部,所述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的夹持部分别以可拆卸结构设置有柔性的鼻垫。本实用新型在无需鼻... 甘春燕 赵天霞 李玉红 魏红英文献传递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食道癌术后肺不张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食道癌术后肺不张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纤支镜室2003-03 ~ 2012-03间在机械通气下治疗40例食道癌术后肺不张,按是否给予纤支镜干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及肺复张总有效率,并对结果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1h后心率、呼吸频率降低,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2h、12 h血气分析结果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复张总有效率85% (17/20),对照组总有效率40%(8/2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有创机械通气下行床旁纤支镜治疗食道癌术后肺不张疗效显著,创伤小,操作简单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甘春燕 曾建明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 有创机械通气 实用新型鼻夹的研制及在肺功能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针对目前肺功能检查所用鼻夹存在的技术缺陷,研制一种能够满足临床实际工作需要的实用新型鼻夹,并探讨其在肺功能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将德阳市人民医院2015年7~9月收治的51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n=256例,使用现有鼻夹),2015年10~12月收治的设为观察组(n=261例,使用实用新型鼻夹),两组患者使用不同鼻夹辅助完成用力肺活量测试。将两组患者检查的配合程度、检查完成时间、检查质量等级以及患者对所使用鼻夹的评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肺功能检查的配合良好程度、≤8 min内完成率、检查质量(A+B级)达标率分别为71.5%、80.5%、78.5%;观察组分别为83.5%、91.2%、8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对鼻夹的舒适性、稳固性、安全性、接受程度评价分别为69.5%、30.5%、16.8%、10.2%;观察组为87.4%、98.1%、98.5%、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用新型鼻夹比现有鼻夹使用卫生、安全,利于交叉感染控制;同时还具有使用寿命长、成本低廉、可靠性高、操作便捷、患者普遍接受等优点,因而利于肺功能检查质量的控制及工作效率的提高。 甘春燕 冯银合 赵天霞 魏红英 李玉红关键词:用力肺活量 血红蛋白浓度对肺一氧化碳弥散量的影响及其校正意义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回顾分析94例(肺通气功能正常)不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浓度受试者其Hb浓度对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on capacity for carbon monoxide of the Lung,DLCO)的影响及对其Hb浓度进行校正的意义。方法将33例Hb>12 g/100 m L受试者设为对照组,30例12 g/100 m L>Hb>9g/100 m L受试者设为A组,31例Hb<9 g/100 m L受试者设为B组;经肺功能仪测试获得3组Hb浓度校正前DLCO、DLCO实测值/预计值(B/P)及校正后DLCOc及DLCOc(B/P)。结果对照组及A组各组组内Hb浓度校正前后比较,DLCO与DLCOc及DLCO(B/P)与DLCOc(B/P)变化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Hb浓度校正前后DLCO与DLCOc比较差异值为(1.09±0.21),而DLCO(B/P)与DLCOc(B/P)比较差异值为(16.64±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将A组DLCO与DLCOc、DLCO(B/P)与DLCOc(B/P)Hb校正前后差异值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A、B 2组Hb浓度校正后,弥散功能损伤比校正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正常达标率分别提高36.7%和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浓度的下降可致DLCO不同程度降低,在对肺功能测试结果进行评价时除需排除其它因素对DLCO的影响外,还需要同时观察DLCO及DLCOc,以正确评估Hb浓度对DLCO的影响。 甘春燕 冯银合 魏红英 赵天霞关键词:血红蛋白 一氧化碳弥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