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 作品数:41 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科研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 《宋氏女科撮要》版本及学术思想探要被引量:6
- 2015年
- 宁波宋氏女科是浙江"四大"妇科世系之一,起源于唐宋时期,负盛名于浙东,渊源久远,至今其传人仍广泛地分布在宁波、舟山、杭州等地。《宋氏女科撮要》系宋氏女科创始人宋广平27代孙宋林皋于明代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录家传之所藏、记生平之所验编撰而成。书中对妇科的经、带、胎、产诸病作了详细阐述,充分反映了宋氏妇科强调辨证审因、重视气机调理、用药娴熟灵活的主要学术思想与临证诊疗经验。全书理法方药俱备,为后世妇科临床治疗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资料。本文阐述了《宋氏女科撮要》现存的主要版本,对历代所存不同的版本进行了比较分析与考辨,并探讨了宋氏女科的主要学术思想。
- 王英
- 关键词:学术思想中医妇科
- 丹溪医学在日本的发展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研究丹溪医学对日本汉方医学体系的影响,总结其在日本的发展轨迹,为我国中医研究工作提供思路。[方法]通过研读丹溪相关著作及日本汉方医学相关文献,探析丹溪医学理论对日本汉方医学各流派的影响,阐释其在日本汉方医学体系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并总结丹溪医学在日本几百年来的发展轨迹。[结果]丹溪医学在日本的发展历程中经历盛衰,其间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派生出更为日本化的医学理论。[结论]丹溪医学不仅对日本汉方医学体系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对三大汉方医学流派均有深远影响,其在日本的发展轨迹及所面临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总结。
- 李晓寅庄爱文王英
- 关键词:汉方医学中医研究医学史
- 略论张锡纯的治学精神被引量:1
- 2004年
- 王英江凌圳盛增秀
- 关键词:治学精神中医处方
- 朱丹溪对针灸学理论及临床应用发挥
- 朱丹溪(1282~1358年),名震享,字彦修,元代婺州(今浙江义乌)人,世居丹溪,人称丹溪先生.作为"金元四大家"最晚出的一位,他得罗知悌嫡传,又对《黄帝内经》进行精心的研究,融会张仲景、刘完素、李杲等各家的学术经验,...
- 江凌圳王英盛增秀
- 关键词:针灸学朱丹溪
- 集中医文献学家教育家临床家于一身的张山雷被引量:2
- 2006年
- 张山雷是近代著名的中医文献学家、中医教育家和临床家,在医林享有盛誉。该文从评议百家,精于小学,在文献整理研究上成就突出;育桃栽李,培养后继,为中医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勤于实践,着力创新,临床卓然成家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张氏在中医文献研究、中医教育和中医临床上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认为其治学精神和学术思想及经验是很值得后世称道和学习的。
- 王英盛增秀
- 关键词:张山雷文献学家教育家中医
- 《医宗备要》学术源流考
- 2015年
- 《医宗备要》为清·曾鼎撰,刊于1814年。作者专精脉理,注重脉诊,该著作阐述中医脉学理论及诊脉要领,详述伤寒五法,对《四言举要》脉证并脉理分析之透彻,对"发、解、和、攻、救"五种治则论述之详细,实非俗备所能及。
- 李军伟王英陈勇毅
- 关键词:学术特点
- 中医优势病种治疗方法的古今文献整理研究
- 王英盛增秀江凌圳竹剑平胡森
- 研究成果《常见中医优势病种治法集粹》对入选的常见病、多发病如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病毒性肝炎、高血压病、月经失调等涉及内、外、妇、儿、皮肤、骨伤、眼科等各科45个病种进行中医治法古今文献的整理研究,全书分概说、...
- 关键词:
- 关键词:中医治疗方法
-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信息平台建设
- 江凌圳王英李健竹剑平韩冬周兰天胡森王小仙王水远蔡华盛增秀
- 该项目主要针对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近年来承担的多项任务,如浙江省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的检索查新工作、浙江省中医文献学重点学科的文献研究工作、浙江省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平台建设、现代中药信息研究中心(中药现代化产业浙...
- 关键词:
- 关键词:数据库
- 改“亚”为正健康成长
- 2013年
- 提到“亚健康”,人们往往视为成年人的专利。殊不知许多没有明显病痛、能吃能睡、看起来健康的宝宝,也有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他们要么太胖,要么体质不好,要么总爱生病,很多宝宝更是一感冒了就好不了。那么,什么是小儿“亚健康”呢?它对宝宝有什么危害?又该怎样帮宝宝走出“亚健康”呢?一起来看下吧!
- 陈俐王英
- 关键词:婴儿保健知识个人卫生预防措施
- 五汁饮对温病高热伤阴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研究五汁饮对温病高热伤阴动物模型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建立家兔温病高热伤阴的动物模型,模型组和空白组灌服生理盐水,五汁饮组灌服五汁饮,以体温、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等作为相关性指标来观察五汁饮的养阴清热作用。结果:五汁饮组发热高峰和发热持续时间均低于模型组,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模型组造模3h后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与造模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24h后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下降明显,与造模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汁饮对家兔温病高热伤阴动物模型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并提示五汁饮的养阴清热作用可能与细胞保护有关。
- 江凌圳徐珊王英王绪平
- 关键词:温病发热养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