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 作品数:29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中医药科技专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施用含硒有机肥对粉葛产量及硒吸收转运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1年
- 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6个处理,研究增施不同量含硒有机肥对粉葛生长、产量及硒在粉葛不同器官中富集状况的变化,探讨增施含硒有机肥对粉葛产量和硒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净光合速率先降低后升高,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则逐渐递增。施用含硒有机肥均显著提高了粉葛块根中的硒含量,块根硒含量最大值达0.084 mg/kg,比对照处理提高58.49%。藤/块根、芦头/块根中硒的转运系数均有降低,说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更多的硒被固定在块根中;根际土壤中总硒含量比对照提高6.9%~27.4%,有效态硒含量提高了9.5%~34.8%。施肥均显著提高了商品薯中的硒积累量,各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9.64%、13.73%、29.79%、47.66%和69.95%。综合考虑肥料成本、产量及块根硒积累量等因素,实际生产中施肥量6000 kg/hm^(2)较为合适。综上所述,增施生物有机肥可提高粉葛的光合作用,促进其生长,提高块根产量及硒积累量。研究结果为含硒有机肥调控下粉葛富硒栽培提供了理论参考。
- 王艳杨远宁王学礼曹升欧昆鹏
- 关键词:粉葛硒转运有机肥
- 有机肥对粉葛营养元素和产量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1
- 2020年
- 为探讨施用有机肥对粉葛不同部位N、P、K的分配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桂粉葛1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大田试验,设置6个施肥水平。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提高了粉葛块根、叶中的N、P含量和藤、叶的K含量,降低了藤的N含量和块根的K含量。有机肥的施用提高了粉葛块根的产量及商品率,除A2处理外,A1、A3、A4和A5处理的商品薯产量分别提高了10.46%、5.99%、14.98%和7.17%。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块根中的淀粉和葛根素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尤其是葛根素含量对有机肥的施用量特别敏感。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及成本等因素,实际生产中有机肥施用量为6000 kg/hm^2较合适。综上,施用有机肥可改变N、P、K在块根、藤和叶片中的分配,提高粉葛块根产量及商品率,促进有效成分的合成。研究结果为粉葛种植中有机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何明慧杨远宁王艳王学礼潘国飞欧昆鹏
- 关键词:粉葛有机肥NP
- 不同施肥水平下粉葛氮磷钾吸收及干物质积累的特征
- 2023年
- 为探明赤红壤区粉葛生长发育中氮、磷、钾及干物质吸收积累的规律,采用“3414”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粉葛关键生育期各器官的养分吸收积累特征。结果表明,粉葛氮、磷、钾积累量均在块根形成至膨大阶段增幅最大,积累曲线呈近似“S型”,其吸收能力为钾>氮>磷。不同施氮水平下,块根含氮量在苗期和块根膨大期的氮肥调控效应较为明显,茎氮含量虽比对照显著提高,但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各生育期氮含量表现为叶>块根、茎,成熟期减量施氮(N1)处理的氮素积累量最大,为19.91 g/株。不同施磷水平下,块根形成及膨大期的块根磷含量、块根形成期的茎磷含量、成熟期的叶磷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而其他生育期的磷肥调控效应不明显,块根膨大期正常施磷(P2)处理的磷素积累达到了最高峰,为2.04 g/株。不同施钾水平下,块根形成以后K2、K1处理提高各器官含钾量的幅度要大于K3、K0处理,K3处理甚至降低了成熟期块根含钾量,钾积累量表现为K2>K1>K0>K3>CK处理,成熟期各处理钾积累存在较大差异。从苗期到成熟期,块根干物质的量不断上升,而地上部分干物质的量表现先上后下的积累特征,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处理均显示块根干物质量的占比逐渐加大,成熟期块根占68.54%~78.56%,地上部分占21.44%~31.46%。不同施肥水平中,以减量施氮(N1P2K2)处理的块根干物质分配最高,占80.12%。
- 王艳何明慧黄廉康王学礼欧昆鹏
- 关键词:粉葛氮磷钾干物质
- 氮磷钾配施下赤红壤区粉葛的肥料效应及产量和品质研究被引量:7
- 2022年
- 为探明赤红壤区粉葛(Pueraria thomsonii Benth)高效栽培的合理施肥技术,采用“3414”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氮、磷、钾配施对桂中南赤红壤区粉葛的肥料效应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拟合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确定粉葛种植的最优施肥配方。结果表明,粉葛的产量及经济效益随着氮、磷、钾施肥量的增加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减量施肥(1水平)、正常施肥(2水平)和过量施肥(3水平)处理的产量分别较不施肥处理提高了59%、87%和42%,经济效益也相应增加了53%、79%和32%,而缺素处理(NPK、NPK、NPK)结果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减量施氮(NPK)处理的粉葛淀粉含量(40%)最高,减量施肥(NPK、NPK、NPK)处理的葛根素含量平均值为1.65 mg·g^(-1),高于其他处理;肥料的交互效应显示,N与P存在正交互作用,而N、P与K均呈负交互作用。NPK配施方案更能兼顾粉葛的产量和品质,以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为目标,对多元回归模型进行优化,明确桂中南赤红壤区条件下粉葛产量≥35000 kg·hm^(-2)、经济效益≥150000元·hm^(-2)的施肥方案为施氮(N)量312~455 kg·hm^(-2),施磷(PO)量397~547 kg·hm^(-2),施钾(KO)量362~489 kg·hm^(-2)。本研究结果可为赤红壤区粉葛精准、规范化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 王艳许振欣何明慧黄廉康欧昆鹏王学礼
- 关键词:赤红壤粉葛肥料效应
- 一种天冬快速采收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天冬采收技术领域的一种天冬快速采收装置,包括采收机构和移动机构,采收机构包括支撑板,支撑板底部铰接有若干的第一杆,第一杆远离支撑板一端铰接有第二杆,第二杆的长度大于第一杆;支撑板中心部贯穿有推杆,推杆上设有若...
- 郑波德石前庾韦花林茜王艳欧昆鹏
- 一种葛根育苗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葛根育苗的方法,涉及中药材栽培技术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葛根育苗的方法包括制备促芽剂阶段和育苗阶段,其中制备促芽剂阶段包括以下步骤:菌种扩大培养、制备上清液、制备螯合液、制备促芽剂;育苗阶段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培...
- 张尚文欧昆鹏王艳吴凤梅吴晓宇覃祚锋黄日盛黄鸿华
- 文献传递
- 氮、磷、钾肥不同配比对粉葛光合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2024年
- 研究氮、磷、钾肥不同配比对粉葛各生育期的光合特性影响,为粉葛科学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3414”随机区组设计,分析苗期、块根形成期、块根膨大期及淀粉积累期的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在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下的响应特征,以及不同施肥水平对粉葛产量、淀粉和葛根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块根形成期是施肥调控粉葛光合效率的较敏感阶段,减量氮(N_(1)P_(2)K_(2))、正常氮、磷、钾(N_(2)P_(2)K_(2))施肥处理可显著提高粉葛的产量,N_(1)P_(2)K_(2)的淀粉含量(40%)最高,减量钾(N_(2)P_(2)K_(1))和过量钾(N_(2)P_(2)K_(3))处理的葛根素含量较其他处理增幅显著。综上,N_(1)P_(2)K_(2)配施方案能够改善粉葛叶片的光合效率,促进粉葛产量的提高并增加块根淀粉和葛根素含量,相比其他施肥方案更能兼顾其产量及品质的提升。
- 欧昆鹏王学礼王艳何明慧黄廉康郑德波林茜
- 关键词:粉葛光合特性
- 检测植物中硒含量的水生植物采样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检测植物中硒含量的水生植物采样装置,包括收纳桶,所述收纳桶的内部活动插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拉环,通过在拉杆右端固定安装有吸盘,便于将水中植物吸入到收纳桶中,在拉杆上螺纹连接有限位环,便于...
- 刘永贤欧昆鹏陈锦平王艳潘丽萍
- 文献传递
- 地枫皮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采用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培养地枫皮种苗,为人工栽培提供优良地枫皮种苗。以地枫皮的茎段、顶芽作为外植体,用不同的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获得丛生芽,进而生根获得再生植株。结果表明,地枫皮初代诱导较好的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1 mg/L NAA;培养基MS+2.0 mg/L 6-BA+1.0 mg/L KT+0.3 mg/L NAA较有利于丛生芽继代增殖,增殖系数为3.2;培养基1/2MS+1.0 mg/L IAA较适宜诱导地枫皮无菌芽的生根;在适宜的基质上移栽,地枫皮种苗成活率为70%。得出的方法具有不受季节和地点限制、繁殖系数较高等优点,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技术不断完善,将为地枫皮种苗繁育提供技术支持。
- 李小泉韦坤华王艳石云平李林轩
- 关键词:地枫皮丛生芽
- 生态文明工程设计--基本农田保护+农业生态平衡=生态文明
- 2014年
- 生态文明,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在生态文明社会里,天是蓝的,水是清的,地是绿的,空气是新鲜的;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明突出的是自然、环境、植物、动物的平衡发展。可以想象:在人口膨胀、耕地减少,污染加重,农业生态失去平衡的环境基础上,谈生态文明何等容易!国土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素;农业生态平衡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硬指标。只有基本农田有足够的保有量,土壤肥沃而不污染;农田生态系统不破坏;才能谈得上生态文明。本文以“基本农田保护+农业生态平衡=生态文明”为框架,对生态文明工程建设中的困难、机遇提出了看法,并提出了生态文明工程建设中的工作建议。
- 刘华森王艳王学礼倪黎
- 关键词:生态文明社会农业生态平衡基本农田保护工程设计人与自然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