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蔚
- 作品数:12 被引量:13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大于41周孕妇行计划分娩与新生儿预后的探讨
- 1997年
- 月经周期正常及末次月经确实的孕妇,妊娠≥42周称为过期妊娠。其发生率占妊娠总数的1~18%。一些学者将41孕周末临产、进行监护、做好引产准备、以期不超过42孕周结束分娩者,称为计划分娩。对此国内外学者观点不一,颇有争议。本文总结我院1994年对302例>41孕周孕妇采取积极处理措施的体会。并与1987年过期妊娠分娩的215例进行比较(因我院1987年以后逐渐实行计划分娩,为不影响过期妊娠真正发生率的统计,故将1987年作为对照组)。
- 王瑾蔚
- 关键词:计划生育分娩新生儿预后
- 预测卵巢储备能力54例分析
- 1999年
- 目的 探讨不孕症患者采用克罗米芬(CC) 兴奋试验,预测卵巢储备能力。方法 通过54 例不孕症妇女月经第3 天测定血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月经第5~9 天口服CC100mg/d,第10 天再次测定FSH、E2 ,B超跟踪监测卵泡发育及妊娠情况。结果 35 岁以上和以下两组患者基础FSH、CC兴奋试验和妊娠率均有显著差异。年龄越大,基础FSH值越高,CC兴奋试验反应率越低,妊娠率越低。本组54 例采用改良CC兴奋试验有反应36 例,反应不良18 例,分别采用CC、CC/hMG、hMG、FSH 促排卵,共86 个周期,妊娠14 例,周期妊娠率分别为16-67% 、12-50 % 、40 % 、100 % 。结论 采用改良CC 兴奋试验预测卵巢储备能力有更高的筛选价值,并指导卵巢有控制性过度刺激(COH)方案的选择,有效提高妊娠率。
- 胡祥秀王瑾蔚裴海萍包秋萍
- 关键词:卵巢储备基础卵泡刺激素不育症COHCC
- 女性围绝经期不同阶段血清抑制素B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妇女不同阶段血清抑制素B(inhibin B,INHB)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黄浦区中心医院妇科门诊患者及健康普查妇女118例,年龄45~53岁,按月经周期分4组:对照组30例,月经周期规则;围绝经早期组30例,闭经3~6个月;围绝经晚期组28例,闭经7~12个月;绝经后期组30例,闭经13~36个月。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NHB,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促卵泡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分析各组激素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NHB于围绝经早期就明显下降(t=2.79,P〈0.01),但FSH、E2于围绝经早期无明显变化(P﹥0.05);而FSH明显上升(t=7.67,P〈0.001)与E2的明显下降(t=6.43,P〈0.001)都发生在围绝经晚期,而此阶段INHB也有进一步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期与围绝经晚期比较INHB进一步下降(t=2.68,P〈0.01)、FSH进一步上升(t=3.41,P〈0.01)、E2进一步下降(t=3.39,P〈0.01)。研究还显示,INHB的变化与FSH呈负相关(r=-0.423,P〈0.01)、与E2呈正相关(r=0.407,P〈0.01)。结论血清INHB的下降是围绝经期最早变化的生化指标,可预判卵巢功能衰退和围绝经期起点。
- 王瑾蔚张莉顾一村杨文蔚施云星
- 关键词:围绝经期抑制素B卵巢功能衰退月经周期
- 改良克罗米芬兴奋试验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判断卵巢储备功能,指导COH(控制性刺激方案)的选择。方法:在卵巢COH前,常规进行改良克罗来芬(CC)兴奋试验,从月经10天起B起监测卵泡。结果:CC兴奋试验有反应36例,无反应的18例,共进行86个促排卵周期妊娠14例。CC有反应组妊娠6例,妊娠率16.67%,18树无反应者,无妊娠病例。对妊娠失败的预测率达100%。结论:改良CC兴奋试验可预测卵巢储备能力较基础FSH有更高的筛选价值,并指导COH选择,可提高不孕症妇女的妊娠率。
- 胡祥秀王瑾蔚裴海萍
- 关键词:不孕症克罗米芬卵巢储备
- 全子宫切除术后雌激素及孕激素的变化与子宫内膜相应受体的关系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雌、孕激素水平的变化与子宫内膜组织中相应受体的量化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未绝经病人70例(观察组),根据术后标本中测得子宫内膜组织雌激素受体含量分为3组,A组,雌激素受体平均含量>80%;B组,50%~80%;C组,<50%。所有病人分别于术前经净7d内及术后6个月同一日早晨空腹抽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孕酮(P),另同时选择体检人群中健康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所测FSH、LH、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E2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术后半年A、B、C3组分别与术前比较FSH、LH(C组除外)均明显升高,E2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P无明显变化;术后组间比较,A组FSH、LH明显高于C组,E2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B、C组术后FSH均上升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LH均上升,但B组上升较C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E2均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后半年卵巢功能明显衰退,且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含量高的A组较受体含量低的B、C两组卵巢功能改变更明显,证实了子宫内膜受体在生殖内分泌系统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 王瑾蔚杨佳张羽
- 关键词:子宫肿瘤子宫切除术雌激素孕激素受体
- 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病灶及其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Evision二步法)分别检测38例子宫肌瘤(肌瘤组)的肌瘤病灶和在位内膜及30例子宫腺肌病(腺肌病组)的腺肌病病灶和在位内膜中ER、PR的表达水平。结果肌瘤组和腺肌病组病灶的ER、PR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在位内膜组织;肌瘤组中ER、PR表达均符合增生期高于分泌期的变化规律,腺肌病组ER、PR除在位内膜PR外均丧失周期性变化规律。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雌、孕激素水平及其受体含量的周期性变化有关,腺肌病病灶ER、PR的低表达和缺乏周期性变化及相应在位内膜ER也丧失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 王瑾蔚蒋树娟张羽
-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
- 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终止早中期妊娠的比较研究
- 2001年
-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对终止孕 10~ 16周妊娠的效果。方法 实验组 3 0例 ,米非司酮口服、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 ;对照组 40例 ,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均口服 ,比较两组米索前列醇的用量、流产时间、流产成功率及流产后 1h阴道出血量。结果 实验组米索前列醇用量及给药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流产时间缩短 ,经χ2 检验、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实验组流产成功率高 ,流产后 1h内阴道流血量也少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米非司酮口服配伍米索前列醇阴道用药诱导早中期妊娠流产 ,优于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均口服用药 。
- 王瑾蔚
-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药物引产
- 产后出血致产妇死亡22例分析
- 1995年
- 本文对启东市1987~1992年22例因产后出血致死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防治以降低围产期产妇的死亡率。
- 王瑾蔚
- 关键词:产后出血孕产妇死亡率宫缩乏力乡卫生院分娩地点产后出血原因
- 生化汤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观察被引量:42
- 2000年
- 目的 :观察生化汤在缩短药物终止孕 10~ 16周妊娠后的阴道出血情况。方法 :对 98例孕 10~ 16周要求药物流产的健康妇女根据药物流产成功率及药物流产后 B超情况进行分组 ,药物流产后做 B超示宫内未见残留物为对照组 ,有少量残留物为治疗组 ,较多残留物及药物流产失败为清宫组 ,对治疗组流产后加服生化汤 ,与对照组、清宫组比较 ,观察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量及时间。结果 :治疗组服用生化汤后阴道出血时间与清宫组接近 ,与对照组相比平均缩短约4天左右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1)。出血量也较治疗组少 ,但 P>0 .0 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生化汤在药物终止孕 10~16周妊娠中对缩短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上有一定的作用 ,值得推广。
- 王瑾蔚周凌仁
-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阴道出血生化汤终止妊娠
- 子宫全切除术对血清抑制素B水平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除术后抑制素B(INHB)、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FSH)的变化。方法因子宫肌瘤行保留双侧卵巢的子宫全切除患者30例(试验组),于术前月经第5-7天及术后6个月同日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FSH、E2及INHB。另选择同期在门诊进行体格检查的健康妇女30名,于月经第5-7天测定FSH、E2及INHB,作为正常参考值。结果术前,试验组E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参考值(P〈0.05),而FSH、INHB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试验组的FSH水平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E2、INHB显著下降(P值均〈0.01);E2、FSH水平与正常参考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NHB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参考值(P〈0.01)。INHB的下降幅度为(47.4±24.2)%,显著高于E2的(18.2±52.5)%(P〈0.05)。结论子宫全切除术后半年卵巢功能衰退,且术后血清INHs的下降幅度较E2更明显,INHB可能成为反映卵巢功能衰退更显著、更敏感的指标。
- 王瑾蔚阎华顾一村杨文蔚张羽
-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全切除术抑制素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