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瑞民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微生物
  • 3篇污泥
  • 3篇活性污泥
  • 2篇栅藻
  • 2篇剩余污泥
  • 2篇受性
  • 2篇水处理
  • 2篇微生物群落
  • 2篇硝化
  • 2篇硝化活性
  • 2篇耐受
  • 2篇耐受性
  • 2篇废水
  • 2篇废水处理
  • 2篇臭氧
  • 1篇藻菌
  • 1篇真菌
  • 1篇支流
  • 1篇致病
  • 1篇致病菌

机构

  • 5篇河南师范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过...

作者

  • 7篇王瑞民
  • 5篇杨清香
  • 3篇闫桑田
  • 3篇初里冰
  • 3篇邢新会
  • 2篇张雪
  • 1篇王强
  • 1篇冯权
  • 1篇曹宇
  • 1篇李慧君

传媒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斜生栅藻与酵母共培养对微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王瑞民杨清香
黄河下游支流铬污染沉积物中耐Cr(Ⅵ)真菌的分离及转化机制
2024年
【背景】黄河下游支流——蟒河因长期受重金属废水排放的影响,其沉积物存在以铬污染为主的重金属复合污染,污染区形成独特的微生物群落。【目的】从该污染区的沉积物中筛选耐受和转化高浓度Cr(Ⅵ)污染的真菌,并对其Cr(Ⅵ)转化能力和机理进行探究。【方法】采用梯度培养法进行耐受和转化高浓度Cr(Ⅵ)污染真菌的筛选;采用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菌种鉴定;通过菌株不同组分对Cr(Ⅵ)的还原能力、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及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对菌株转化Cr(Ⅵ)的机理进行探究。【结果】筛选得到2株真菌p18和p20耐受1000 mg/L Cr(Ⅵ),经鉴定分别为云南木霉(Trichoderma yunnanense)和环形镰刀菌(Fusarium annulatum)。2株菌在100 mg/L Cr(Ⅵ)培养120 h的Cr(Ⅵ)去除率分别达到79.40%和63.48%,Cr(Ⅵ)还原率分别为73.55%和50.94%;对积累铬能力的测定发现,500 mg/L Cr(Ⅵ)条件下p18和p20每克菌体干重积累铬含量达到最大,分别为10.84 mg和6.98 mg。通过SEM菌体表征分析发现铬处理后的菌株p18和p20菌体表面附着铬颗粒;FTIR测定表明氨基、羟基、羰基、C–H和酰胺基参与了铬的吸附;通过XPS和XRD分析证实了菌体转化Cr(Ⅵ)生成Cr(OH)_(3),处于无定形和晶体之间。进一步测定菌体不同组分对Cr(Ⅵ)的还原能力,结果表明Cr(Ⅵ)还原物质主要位于胞外分泌物(extracellular secretion)。【结论】筛选得到的2株高耐Cr(Ⅵ)真菌T.yunnanense、F.annulatum对Cr(Ⅵ)具有高效的转化能力,为河流长期污染下重金属转化过程和污染修复提供依据。
王青青曹宇李欣雷曾祥朋王强王瑞民王瑞民杨清香
关键词:铬污染微生物修复
低剂量臭氧的直接通加对活性污泥的活性、微生物种群及污泥减量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研究构建了2个容积为1.1 L的好氧活性污泥反应器(即1号和2号反应器)1,号反应器每天直接通加低剂量臭氧(投加量为0.01 g O3/g TSS),不加臭氧的2号反应器作为对照平行运行,均采用每天换一次人工污水的充/排式操作。运行71 d的结果表明2,个反应器对人工污水COD的处理效果基本相同。反应器运行40 d后1,号反应器的污泥浓度比2号反应器的污泥浓度低1 400~1 700 mg/L并可稳定在8 200 mg/L,污泥减量化效果明显。低剂量臭氧的直接通加明显降低了胞内ATP浓度,并影响了微生物的抗氧化活性,2号反应器的平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酶活比1号反应器分别高了24.3%和9.5%。PCR-DGGE对两反应器微生物种群的分析结果表明:Uncultured gammaproteobacteria bacteri-um、Nannocystis exedens和Uncultured actinobacterium为1号反应器的主要种群;而2号反应器的主要种群为Uncultured bacte-rium和Uncultured gammaproteobacteria bacterium。
王瑞民闫桑田冯权初里冰杨清香邢新会孙旭林本杰明
关键词:微生物活性污泥减量化微生物种群
促进活性污泥中氨盐氧化细菌的生长和硝化活性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活性污泥中氨盐氧化细菌的生长和硝化活性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活促进性污泥中氨盐氧化细菌的生长和/或增强活性污泥的硝化活性的方法,是在活性污泥中添加臭氧溶胞污泥。本发明无需使用固定载体就可提高污泥的硝化活...
邢新会闫桑田张雪王瑞民初里冰
文献传递
新乡市冬季严重雾霾下医院和校园气传微生物群落组成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采集冬季严重雾霾天气下校园室外环境和医院门诊大厅的大气颗粒物样本,通过微生物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气传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组成.结果显示,雾霾发生时校园室外环境中空气微生物的浓度高于医院室内环境,医院的气传细菌多样性明显高于校园,气传真菌多样性则是校园高于医院.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培养法还是高通量测序,都检测出丰度较高的条件致病菌和致敏真菌,例如在医院采集到的黏质沙雷菌(Serratia marcescens)和测序到的丰度较高的隐球菌属(Cryptococcus)等条件致病菌,在校园和医院相对丰度均较高的曲霉(Aspergillus)、青霉(Penicillium)、链格孢霉(Alternaria)、镰刀霉(Fusarium)和木霉(Trichoderma)等致敏真菌.本研究可以为学校学生和医院患者在严重雾霾天气下感染、过敏等疾病的临床诊断、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杨清香辛媛李慧君王瑞民
关键词:雾霾大气颗粒物微生物群落条件致病菌致敏真菌
促进活性污泥中氨盐氧化细菌的生长和硝化活性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活性污泥中氨盐氧化细菌的生长和硝化活性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活促进性污泥中氨盐氧化细菌的生长和/或增强活性污泥的硝化活性的方法,是在活性污泥中添加臭氧溶胞污泥。本发明无需使用固定载体就可提高污泥的硝化活...
邢新会闫桑田张雪王瑞民初里冰
栅藻藻菌共生体系构建与调控
微藻与微生物的共生体系可以为微藻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微环境,但目前有关微藻-微生物共生体系中微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特性的研究仍然比较缺乏。本研究以一株产油微藻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研究对象,通过人...
王瑞民杨清香
关键词:微生物群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