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
-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山西枣黑顶病致病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为了探明枣黑顶病的致病因素,在山西省晋中枣区选取5个有代表性的枣园,调查了枣黑顶病发病规律,对病果上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与回接试验,测定了发病枣树的枣叶、枣果氟含量及大气的氟含量,并进行了氟化物浸果诱导黑顶病试验。结果表明:枣黑顶病的发病规律与普通侵染性病害不同;枣黑顶病在枣果膨大期、白熟期和成熟期均可发病,从黑顶病病果中分离到6种真菌,对这些病原菌进行回接试验,均未诱导出与黑顶病相似的症状;枣黑顶病发病率与大气氟含量、枣叶片含氟量、枣果含氟量呈正相关关系;用氟化氢溶液也成功地诱导出枣黑顶病。说明氟污染是枣黑顶病的主要病因。
- 邓彩萍刘贤谦刘随存王琼李盼盼
- 关键词:发病规律氟含量致病因素
- 红枣产业化开发及绿色生产技术的研究
- 刘贤谦王曰鑫吴克友刘汉云冀卫荣郭继生李拴明王宏伟卢雅娟王琼高洁刘惠娟李怀忠吴建功赵怀俭闫师杰
- 该项目是山西省农业与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022035。项目针对红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产业化模式与无公害生产技术两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 (1)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红枣产业化经营模式; ...
- 关键词:
- 关键词:红枣无公害
- 枣黑顶病发病原因、规律及防治的研究
- 王琼
- 关键词:枣树病原氟
- 万寿菊根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枣缩果病病原菌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比较了万寿菊根甲醇、氯仿、无水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对枣缩果病三种病原菌:细交链孢菌、聚生小穴壳菌和橄榄色盾壳霉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万寿菊根粗提物对枣缩果病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乙酸乙酯粗提物对枣缩果病三种病原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分别为79.77%,66.20%,70.26%,其次为丙酮、无水乙醇。有效抑菌成分有待进一步分离确定。
- 孟翔刘贤谦胡俊杰王琼
- 关键词:万寿菊枣缩果病抑菌活性
- 山西枣黑顶病的危害症状及发病规律研究被引量:9
- 2011年
- 选取山西省晋中地区5个有代表性的枣园,系统调查了枣园枣黑顶病的症状、病果的分布型以及发病规律。结果显示:枣黑顶病在四卦、里美庄、王村、东崖、南流等枣区普遍发生,以四卦发病最重,主栽品种壶瓶枣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分别达73.6%、63.45。发病症状为果实顶部失水萎缩,坏死,但不腐烂,果实病斑处味苦涩,病果无食用及商品价值。枣黑顶病在枣果膨大期、白熟期和成熟期均可发病,首先在果实顶部出现淡黄色的小病斑,随后斑块逐渐变大,呈黑褐色,皱缩。枣黑顶病的发病规律是树顶重于树下,外缘重于内膛;在病区内黑顶病病株呈均匀分布,不存在中心病株和中心病区;离砖厂距离近的区域发病重,远离砖厂的区域发病轻或者不发病。枣黑顶病的发病符合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病规律。
- 邓彩萍刘贤谦刘随存王琼范卫国阎宏晋
- 关键词:症状发病率发病规律
- 枣果新病害枣黑顶病及其诱因研究初报被引量:14
- 2009年
- 枣黑顶病是一种生理病害,果实顶部变黑、皱缩是其典型症状。杀菌剂防治、发病区环境调查分析、氟化氢溶液喷雾诱导试验及枣果、枣叶、土壤、大气氟含量的测试和分析表明,氟化物是黑顶病的直接诱因。氟化物主要来自枣园附近的砖厂、磷肥厂、钢铁厂、焦化厂等。
- 刘贤谦王琼李盼盼
- 关键词:发病规律诱因
-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周边农田甲虫群落调查被引量:3
- 2007年
- 2006年6~8月,在山西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111°22′~111°33′E,37°45′~37°55′N)周边的农田(海拔16001640m),包括玉米田、马铃薯田、莜麦田、胡麻田、大豆田、退耕还林地和荒地。利用巴氏罐诱法,并结合网筛、扫网等采集方法对甲虫群落进行了初步调查,共获标本1980号,隶属13科。优势类群为步甲科Carabi—dae,占总捕获量的74.04%。并结合该地区的农田耕作方式对不同功能类群的种类及数量分布进行分析。
- 冀卫荣胡俊杰刘贤谦孟翔王琼
- 关键词:甲虫群落功能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