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满囷
- 作品数:73 被引量:406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稻纵卷叶螟信息素结合蛋白的免疫定位及结合特性分析
- 气味结合蛋白OBPs(含信息素结合蛋白PBPs)在嗅觉识别过程中运输气味分子方面起着一定作用。本文以水稻重要害虫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为研究对象,在对其PBPs原核表达...
- 赵振菲王满囷
-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信息素结合蛋白免疫定位
- 从“学生中心论”角度谈如何提高植保专业高等教育服务水平
- 2012年
- 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植物保护专业应用性的属性越来越明显,我国的高等教育植保人才培养也开始从计划式管理和教学转变为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模式。本文主要从在高等教育服务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中心论"角度分析如何提高植保专业高等教育服务水平。
- 田春培王满囷姜道宏黄俊斌侯明生
- 关键词:学生中心论植物保护高等教育服务
- 二化螟虫生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 试验结果表明,菌落生长最适温度为23℃;pH6时菌丝量最大;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粗壮,生长态势最好.菌落日生长速率达2.0067cm/d;液体培养6d,产孢量达到了107个/ml.
- 阮雪莲牛璐王满囷张国安
- 关键词:虫生真菌生物学特性二化螟生物防治
- 文献传递
- 桦三节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 闵水发王满囷曾祥福黄贤斌赵飞陈晓光陈京元
- 桦三节叶蜂是2007年在该省神农架新发现的一种危害红桦的重要食叶类害虫。为有效控制该害虫,该项目对桦三节叶蜂在湖北省发生范围及危害程度、生物学特性、天敌及其防治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推广。重要的创新点在于(1)首次...
- 关键词:
-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天敌森林病虫害防治
- 不同植物对云斑天牛成虫发育及血淋巴中羧酸酯酶活力的影响
- 在室内研究了云斑天牛成虫取食不同植物对其取食量、存活、产卵量及羧酸酯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云斑天牛成虫以野蔷薇为补充营养源时,其取食量、寿命及每雌产卵量为最高;对其幼虫寄主柳树的取食量及寿命远低于取食野蔷薇,但产卵量仍...
- 李娟诸葛飘飘王满囷张国安
- 关键词:云斑天牛羧酸酯酶
- 文献传递
- 云斑天牛气味结合蛋白基因BhorMius-OBPs的克隆及表达
- 气味结合蛋白在昆虫嗅觉信号传导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构建了云斑天牛成虫触角cDNA文库,随机挑选了692个克隆进行测序分析。使用BLAST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4个候选的气味结合蛋白基因。利用RT-PCR技术克...
- 王满囷李慧
- 关键词:云斑天牛气味结合蛋白CDNA文库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 文献传递
- 桑天牛胚胎发育过程中多胺的动态
-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桑天牛(Apriona germar)胚胎发育过程中多胺的含量。结果表明,桑天牛胚胎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等多胺的含量随着胚胎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 王满囷
- 关键词:桑天牛多胺
- 文献传递
- 转cry1Ab/1Ac,cry1C,cry2A基因水稻对田间稻纵卷叶螟及其捕食类天敌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在转Bt基因水稻商业化之前需要评价其对靶标害虫及其天敌的影响.本研究连续2年在3个地点调查了3种转Bt水稻材料和非转基因水稻田间稻纵卷叶螟为害情况,稻纵卷叶螟及其4种捕食类天敌的种群密度、相对丰富度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水稻材料对卷叶率和稻纵卷叶螟幼虫种群密度有显著影响.非转基因水稻田间卷叶率显著高于3种转Bt基因水稻田.在调查期间,不同地点3种非转基因水稻田间稻纵卷叶螟幼虫的种群密度以及它在植食类功能团内的相对丰富度均显著高于3种转Bt基因水稻田.水稻材料、水稻材料×调查日期、水稻材料×调查年份、水稻材料×调查日期×调查年份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种群动态均有显著影响.但是,3种转Bt基因水稻材料和非转基因水稻田间4种捕食类天敌的相对丰富度、种群密度以及种群动态基本没有显著差异.从上述结果可推论,转Bt基因水稻中的Bt蛋白能明显抑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但对4种捕食类天敌没有显著影响.
- 徐雪亮韩宇吴刚蔡万伦袁本琦王晖刘方舟王满囷华红霞
- 关键词:转BT基因水稻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卷叶率天敌
- 二化螟人工饲料关键因子的优化及其优化配方的饲养效果被引量:14
- 2008年
- 采用5因子4水平正交试验,将作者在以前筛选出的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人工饲料的5个关键因子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并得出了二化螟人工饲料的优化配方,其成分如下:稻茎粉18.75g、大豆粉15.00g、麦芽粉15.00g、稻糠粉6.25g、茭白茎粉7.50g、干酪素10.00g、酵母粉18.75g、纤维素7.50g、蔗糖15.00g、葡萄糖7.50g、维生素C7.50g、复合维生素B3.00g、胆固醇0.375g、氯化胆碱0.25g、Beck氏盐2.50g、山梨酸1.35g、琼脂13.49g和自来水809.25g。通过连续3代继代饲养试验,比较了该优化配方和二化螟天然饲料水稻茎的饲养效果。结果表明,在一些关键指标上(如存活率、化蛹率和羽化率等),所优化的二化螟人工饲料配方的饲养效果明显的好于其天然饲料水稻茎的;而在许多其它的指标上(如蛹期、成虫期、产卵量、卵期和孵化率等),该优化配方对二化螟的饲养效果与水稻茎的相当;但该配方饲养的二化螟在第3代时幼虫历期明显的比水稻茎的有所延长。
- 刘慧敏李闪红王满囷张国安
- 关键词:二化螟人工饲料正交试验饲养效果
- 昆虫内共生菌-昆虫-植物互作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20
- 2016年
- 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昆虫与其体内的共生菌建立了密切的互利共生关系。昆虫内共生菌不仅能调控宿主昆虫的营养代谢和生殖代谢,还能协助昆虫抵御生物、非生物胁迫,提高昆虫对化学农药的抗性及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等。因此,内共生菌是宿主昆虫生长发育及适应性的重要调控因子。目前,随着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内共生菌在宿主昆虫和寄主植物中的原位功能不断被挖掘,通过对内共生菌-昆虫-植物互作模型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昆虫内共生菌与昆虫、植物的互作机理,加深对昆虫适应性机制的理解并推进新型害虫防控和靶标技术的研发。本文就昆虫内共生菌的起源、特点、分布和传递,昆虫内共生菌在昆虫-植物-环境互作中的作用,以及昆虫内共生菌研究的方法和新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昆虫内共生菌介导的防御效应及昆虫适应性机理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展望。
- 李迁范佳孙京瑞王满囷Frederic Francis陈巨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