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成
-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 西南天山托云盆地新生代火山岩古地磁结果及构造意义被引量:6
- 2004年
- 对西南天山托云盆地新生代火山岩的古地磁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样品可分离出一以反极性为主的稳定特征剩磁分量.正的褶皱检验结果表明此特征分量可能为成岩时获得的原生剩磁.对比欧亚大陆60Ma的极位置,表明在西南天山南缘至西伯利亚板块南缘之间,始新世印度/欧亚大陆的碰撞及持续挤压并未引起显著的南北向构造缩短.此外,托云盆地白垩纪∽第三纪古地磁结果表明,托云盆地在古新世之后很可能发生了20°∽35°左右的局部顺时针旋转.推测此局部旋转很可能与新生代帕米尔弧北东东向挤压所引起的局部变形有关。
- 王永成黄宝春朱日祥刘涛
- 关键词:托云盆地新生代火山岩古地磁学退磁
- 甘肃北山地区早古生代火山岩的古地磁学研究:北山地体早古生代运动学过程初探被引量:6
- 2002年
- 对采自甘肃北山马鬃山地区中志留世公婆泉组和红柳园地区中奥陶世花牛山组火山岩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表明,公婆泉组和花牛山组火山岩以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可能携带了岩石形成时期的特征剩磁分量;但除采样点go20的样品外,绝大多数花牛山组火山岩样品均具有较弱的天然剩余磁化强度和不稳定的退磁特征,不能分离出稳定的特征剩磁组分.将所获得的古地磁结果与塔里木地块和西伯利亚板块古生代视极移曲线相对比可以发现,直到中志留世,明水-石板井-小黄山一线以南的甘肃北山地区(北山地体)与相邻的塔里木地块和西伯利亚板块尚未形成现今的构造格局;同时,明水-石板井-小黄山早古生代小洋盆在奥陶-志留纪期间可能具有由西向东开口的特征,推测中志留世之后该小洋盆的封闭可能是通过由西及东逐渐旋转剪切闭合的。
- 黄宝春王永成朱日祥张福勤
- 关键词:早古生代火山岩古地磁学岩石磁学磁铁矿
- 西南天山托云盆地白垩—新生代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 中国西部诸块体在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碰撞后的运动学过程一直是国内外地质学家关注的焦点,尤其关于青藏高原隆升的动力学机制与过程,在印度板块持续北向挤压下中国西部各地块存在的地壳缩短量和侧向挤出量等重大问题仍然存在严重的分歧和...
- 王永成
- 关键词:岩石磁学古地磁学年代学托云盆地
- 人类最早出现在东北亚高纬度地区的新证据
- 2006年
- 确定早期人类扩散到亚洲的时间是人类演化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在华北泥河湾盆地马圈沟湖相沉积剖面发掘出四层无可争议的石器层。本项研究的磁性地层学结果表明,这四层石器层的年龄介于Olduvai极性亚时和Cobb Mountain事件之间的近34万年时间间隔内。层位最低的旧石器的年龄约1.66Myr,代表了东亚地区利用石器加工动物遗骨最古老的记录。
- 朱日祥R.Potts谢飞K.A.Hoffman邓成龙石采东潘永信王红强史瑞萍王永成施光海吴乃琴
- 关键词:碎屑沉积物旧石器石制品泥河湾盆地磁性地层学湖相沉积
- 吐鲁番山间盆地早白垩世岩石的磁组构和古地磁新结果
- 为进一步认识天山褶皱带及其南北两侧块体在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始新世碰撞前的古构造格局,揭示该地区在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后的总的运动学特征,我们在中国西部的吐鲁番山间盆地内开展了系统的白垩纪古地磁研究.经系统热退磁,绝大多数样...
- 黄宝春王永成朱日祥
- 关键词:早白垩世古地磁学运动学
- 文献传递
- 吐鲁番山间盆地早白垩世岩石的磁组构和古地磁新结果被引量:9
- 2003年
- 为进一步认识天山褶皱带及其南北两侧块体在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始新世碰撞前的古构造格局,揭示该地区在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后的总的运动学特征,我们在中国西部的吐鲁番山间盆地内开展了系统的白垩纪古地磁研究。经系统热退磁,绝大多数样品可分离出一具双极性特征的高温剩磁分量,热退磁特征和岩石磁学结果表明这一高温特征分量主要为赤铁矿所携带。正的褶皱和倒转检验结果表明此高温特征分量为成岩时或稍后获得的原生剩磁,与中国西部各块体上所获得的白垩纪古地磁结果相类似,吐鲁番山间盆地的早白垩世古地磁结果相对于稳定的欧亚大陆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倾角偏差。但磁组构研究表明吐鲁番盆地早白垩世胜金口组砂岩不仅具有较弱的磁化率各向异性度,且磁化率各向异性度与高温特征剩磁倾角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由吐鲁番盆地早白垩世古地磁极与塔里木和准噶尔地块的结果及稳定欧亚大陆的古地磁视极移曲线相对比,发现吐鲁番山间盆地在新生代印度板块的碰撞和持续挤压下相对于其南侧的塔里木地块未发生明显的构造运动;但相对于其北侧的准噶尔地块和欧亚大陆之问可能存在明显的南北向构造缩短。
- 黄宝春王永成朱日祥
- 关键词:早白垩世岩石磁学磁组构古地磁学运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