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孝高

作品数:36 被引量:212H指数:9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静脉
  • 15篇血栓
  • 14篇深静脉
  • 14篇静脉血
  • 14篇静脉血栓
  • 13篇深静脉血栓
  • 12篇下肢深静脉
  • 11篇下肢深静脉血...
  • 10篇血栓形成
  • 9篇血管
  • 9篇静脉血栓形成
  • 8篇深静脉血栓形...
  • 8篇下肢
  • 7篇下肢深静脉血...
  • 7篇下肢深静脉血...
  • 6篇综合征
  • 5篇动脉
  • 5篇溶栓
  • 5篇腔内
  • 5篇疗效

机构

  • 34篇蚌埠医学院第...
  • 2篇蚌埠医学院
  • 2篇蚌埠市第一人...
  • 2篇太和县人民医...
  • 2篇成都医学院第...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淮北矿工总医...
  • 1篇淮南东方医院...
  • 1篇合肥市第二人...
  • 1篇阜阳市肿瘤医...

作者

  • 35篇王孝高
  • 24篇陈世远
  • 22篇高涌
  • 20篇余朝文
  • 18篇卢冉
  • 18篇聂中林
  • 15篇官泽宇
  • 9篇孙勇
  • 5篇徐超
  • 4篇刘春江
  • 4篇宋涛
  • 4篇唐文波
  • 4篇王晖
  • 2篇李博
  • 2篇施彪
  • 1篇李春
  • 1篇焦旸
  • 1篇马强
  • 1篇吴华东
  • 1篇陈景侠

传媒

  • 5篇中华全科医学
  • 4篇齐齐哈尔医学...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重庆医学
  • 3篇包头医学院学...
  • 2篇长治医学院学...
  • 2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济宁医学院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血管外科...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激光闭合联合硬化剂注射用于大隐静脉曲张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探讨激光闭合联合硬化剂注射用于大隐静脉曲张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84例,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激光闭合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长、切口长度、切口数量、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术后1、2、3年大隐静脉曲张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数量、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63%vs.12.68%,P<0.05);术后观察组血清IL-2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3年复发率分别为1.14%、4.93%、11.27%,对照组分别为2.11%、5.63%、10.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激光闭合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较好,安全性更高,炎性反应程度低。
陈海瑞张剑平王孝高王颖余朝文卢冉陈世远孙勇官泽宇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复发率安全性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及Nomogram模型的构建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选取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在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患者(病例组),9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未并发肺栓塞患者(对照组)进行分析。对患者基本资料、基础疾病、血液指标等进行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连续性变量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将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性能评价。结果病例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静脉血栓病史占比及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的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772(0.703~0.831)、0.724(0.652~0.787)、0.873(0.815~0.918)、0.858(0.798~0.905)。年龄>61岁、BMI>23.80 kg/m^(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二聚体>5.94 mg/mL、同型半胱氨酸>18.85μmol/L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风险阈值>0.02时,此模型所提供的临床净收益较高。结论年龄>61岁、BMI>23.80 kg/m^(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二聚体>5.94 mg/mL、同型半胱氨酸>18.85μmol/L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研究依据此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Nomogram模型预测性能良好。
桂锐周伟王孝高高涌卢冉陈世远官泽宇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
经导管持续溶栓联合间歇性脉冲抗凝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经导管持续溶栓联合间歇性脉冲抗凝治疗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下肢DVT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尿激酶不同使用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将10万单位尿激酶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48 m L,以4~8 m L/h持续泵入,维持24 h,治疗期间应用低浓度肝素溶液脉冲式冲洗溶栓导管辅助置管溶栓,2~3次/天;对照组30 min内一次性用完,无肝素溶液和地塞米松使用。结果:治疗1、2周时,观察组病人下肢肿胀缓解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和P<0.05);治疗2周时,2组肿胀缓解度、疼痛程度和观察组静脉通畅度均明显优于治疗1周(P<0.01)。治疗后,2组病人动脉血氧分压和国际标准化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治疗有效率为65.00%(13/20),与对照组的35.29%(6/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例病人共随访32例,随访时间90~360 d,观察组1例病人轻度肿胀(5.56%,1/18),对照组4例中度肿胀(28.57%,4/14),彩色多普勒超声超或下肢顺行深静脉造影检查显示瓣膜不同程度破坏,髂股静脉及腘静脉部分血栓残存或复发。结论:经导管持续溶栓联合间歇性脉冲抗凝治疗能缓解DVT病人下肢肿胀,改善静脉通畅度,并有助于减少血栓残存及复发。
孙勇余朝文卢冉聂中林王孝高高涌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尿激酶肝素
皖北地区布加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分析皖北地区布加综合征(BCS)人群分布及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来自皖北地区信息资料齐全的554例确诊BCS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病例组性别、年龄、病史、城乡与职业、地区,临床症状和病变分型.临床症状、体征主要包括:食欲低下与乏力、发热、腹痛、腹水、黄疸、下肢水肿、肝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下肢色素沉着、下肢溃疡形成等.病变类型采用临床最常用的分型:(1)肝静脉型;(2)下腔静脉型;(3)混合型(病变同时累及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结果 患者男女比例1.4∶1.与理论上人群性别比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81,P=0.004);年龄范围为16~79岁,平均年龄47.4岁,中位年龄49岁;BCS病程多在1年以上,5~10年多见,病程在0~6月则以肝静脉型最为多见;农村地区绝对多发(82.1%),经济水平越低,BCS发病率越高.病变类型以下腔静脉型最多[345例(62.3%)],肝静脉型次之[141例(25.5%)],混合型最少[68例(12.2%)].主要症状与体征依次为下肢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下肢色素沉着、肝脾肿大以及乏力与纳差.结论 皖北地区BCS的分布存在明显地域性差异,提示BCS可能与生活环境相关.
高涌余朝文陈世远聂中林卢冉宋涛刘春江唐文波王孝高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流行病学
腔内治疗和人工血管搭桥术在治疗股-腘动脉段动脉硬化闭塞症TASCⅡB、C级时的应用及预后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比较腔内治疗和人工血管搭桥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股—腘动脉段动脉硬化闭塞症ⅡB、C级的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本院血管外科因股-腘动脉段动脉硬化闭塞症ⅡB、C级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腔内治疗组(39例)和人工血管组(20例)两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近期(术后6个月以内)病情好转率、ABI指数恢复情况,以及中远期(1~3年)血管通畅率、肢体存活率。结果腔内治疗组近期好转率为89.74%,人工血管组为7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内治疗组术后ABI指数基本或完全恢复(0.80≤ABI≤0.90)的比率为92.31%,人工血管组为7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内治疗组中远期血管通畅率为94.74%,人工血管组为62.50%(P>0.05);腔内治疗组肢体存活率为93.48%,人工血管组为69.2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股-腘动脉段动脉硬化闭塞征ⅡB、C级时,腔内介入和人工血管搭桥在近期都能有效疏通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闭塞血管,而在中远期血管通畅率、保肢率上,介入治疗则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陶源黄忍林晨琛王孝高余朝文
关键词:腔内治疗人工血管搭桥术动脉硬化闭塞症
布加综合征腔内治疗再干预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CS)腔内治疗再干预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81例接受了2次及以上的腔内治疗的BCS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1例患者中,下腔静脉单纯隔膜型3例(3.70%)(病变长度≤5 mm),下腔静脉短段闭塞型46例(56.79%)(病变长度>1~<5 cm),下腔静脉长段闭塞型17例(20.99%)(病变长度≥5 cm),下腔静脉闭塞并发下腔静脉血栓15例(18.52%);51例接受2次腔内治疗,21例接受3次腔内治疗,8例接受4次腔内治疗,1例接受8次腔内治疗。全组无死亡病例,无心包填塞,无下腔静脉破裂出血导致胸腔出血和腹腔出血的发生,无肺栓塞的发生,所有患者顺利出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长度是再手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0);弹性回缩、无合适支架使用、病因的持续存在是再干预的主要原因。结论:病变长度>1 cm的下腔静脉短段闭塞、长段闭塞或并发血栓形成等类型的BCS患者接受多次腔内治疗难以避免。定期的随诊,及时再干预是防止症状复发的有效措施。
陈世远余朝文聂中林卢冉宋涛孙勇官泽宇唐文波王孝高徐超高涌
关键词:BUDD-CHIARI综合征再手术
应用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治疗静脉栓塞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评价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Recoverable 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r IVCFs)置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1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 51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组、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组(Permanent 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r,p IVCFs)和单纯抗凝组(Anticoagulation,AC)。患者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随访3个月至2年,对3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复发率、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发生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可回收滤器组患者的DVT复发率低于永久性滤器组(1.15%VS 10.09%,P=0.006),与单纯抗凝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5%VS 3.15%,P=0.299);可回收滤器组患者的PE发生率低于单纯抗凝组(0.00%VS 5.40%,P=0.026),与永久性滤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0%VS0.38%,P>0.566);结论:置入可回收滤器不会导致患者的DVT复发率升高,下腔静脉滤器可以降低DVT患者的PE发生率。
王浩然陈世远王孝高徐超刘世程高涌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肺栓塞
辛伐他汀干预临床前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程进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临床前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程进展的干预作用。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51位临床前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老年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依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予一般性生活指导(清淡饮食+进行体育锻炼),观察组(87例)予一般性生活指导+口服辛伐他汀(10 mg/d)。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9、18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CIMT)、踝肱指数( ABI)、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baPWV)进行观测比较。结果进行干预前、干预后9个月及18个月两组的CIMT未见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行干预前、干预后9个月两组的AB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18个月,观察组ABI高于对照组[(0.96依0.18) vs (0.90依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9、18个月,观察组baPWV低于对照组[(1408.0依172.5) cm/s vs (1517.7依171.7)cm/s],[(1381.1依176.1)cm/s vs (1501.7依185.3)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辛伐他汀有提高ABI及减小baPWV的作用,对临床前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病情进展有缓解作用。
陈世远王孝高聂中林卢冉官泽宇刘春江高涌
关键词:闭塞性动脉硬化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辛伐他汀踝肱指数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超声可视化血管穿刺技术在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本研究通过探索超声可视化血管穿刺技术在血管穿刺技术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血管穿刺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于蚌埠医学院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进行实践教学的本科实习医生、规培医生70人作为研究对象。先对其进行常规的入科宣教及血管穿刺技术的培训,再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应用超声可视化血管穿刺技术进行血管穿刺教学组(观察组,35人)、常规血管穿刺技术教学组(对照组,35人)。分析比较2组学生血管穿刺完成的时间、穿刺成功率、发生并发症情况等,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2组学生均成功完成血管穿刺操作,观察组学生自局麻开始穿刺针进入目标血管的时间、血管穿刺完成的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14.06±1.98) min vs.(17.84±2.07) min;(23.51±3.49) min vs.(28.64±2.94) min;5.71%(2/35)vs.25.71%(9/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超声可视化血管穿刺技术在血管外科血管穿刺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良好,相较传统的穿刺教学方法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少、教学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在血管穿刺教学中广泛应用。
王孝高马强官泽宇聂中林陈世远卢冉余朝文
关键词:血管穿刺临床教学
皖北地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下肢深静脉的造影结果及体会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以下肢静脉曲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皖北地区患者的病因。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 018例皖北地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并分类统计所检查的2 841条肢体的造影结果。结果: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964条下肢(占肢体数的33.93%);髂静脉受压综合征732条下肢(占患者例数的25.77%);单纯大隐静脉曲张569条下肢(占肢体数的20.03%);先天性双股静脉症及下肢深静脉无瓣膜症、先天性静脉曲张骨肥大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等共298条下肢(占患者例数的10.49%);下肢血栓形成后综合征278条下肢(占肢体数的9.79%)。结论:皖北地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主要病因是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髂静脉受压、原发性大隐瓣膜功能不全等;以下肢深静脉造影探究下肢静脉病因是目前各种检查的最佳检查方法。
王孝高陈世远王晖官泽宇余朝文聂中林高涌
关键词:静脉曲张下肢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