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巍 作品数:74 被引量:1,057 H指数:19 供职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图像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预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土壤有机质建模预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智能手机图像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预测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智能手机图像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土壤样品风干、研磨、过筛,之后将土壤样品放置在拍摄环境中;设置手... 王天巍 杨家伟 沈飞龙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崩岗侵蚀强度评价 被引量:6 2019年 为了研究湖北省通城县杨垄小流域崩岗群的崩岗侵蚀强度,提高评估的可靠性,使用RTK测量崩岗,获取崩岗面积、主沟坡降、内部平均坡度等11个参数,将其作为崩岗侵蚀强度分析的评价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崩岗侵蚀强度参数的4个主成分因子,得出选择的16个崩岗侵蚀强度。结果表明:杨垄小流域不同崩岗侵蚀强度分为3类:2号,5号,10号,11号为高度侵蚀;8号,15号,16号为中度侵蚀;其余为轻度侵蚀;小流域的中高度侵蚀型崩岗面积占崩岗群总面积的2/3以上,侵蚀面积较大。依据分类结果,可针对不同崩岗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对应的风险控制方案和措施,有利于崩岗的防治。 冯春杰 邓羽松 何溢钧 丁树文 王天巍关键词:小流域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污染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31 2002年 根据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决策的需求 ,应用遥感与GIS一体化的方法 ,研究设计了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污染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数据库的组成 ,并建立了可运行的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污染动态监测信息系统 ,在系统支持下可有效地实现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污染动态监测、最佳管理措施的选择以及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规划。系统可以为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对有效的保护汉江流域水资源环境 ,控制汉江流域水污染有着重要意义。 史志华 张斌 蔡崇法 丁树文 王天巍 李朝霞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 动态监测 汉江流域 水污染 RS 一种基于Sentinel-2A卫星遥感影像提取崩岗信息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entinel‑2A卫星遥感影像提取崩岗信息的方法,包括:对原始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得到遥感影像的反射率;通过面向对象的方法对Sentinel‑2A卫星遥感影像反射率图像进行图... 王家强 王天巍 李念 盖宇函文献传递 江汉平原典型土壤的系统分类及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23 2014年 对采自江汉平原区的69个典型土壤剖面,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进行鉴定、检索和分类,确认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明确了其在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共划分5个土纲、5个亚纲、8个土类、18个亚类。讨论了江汉平原成土母质、地形及人类活动对土壤属性和土壤空间分布与演化的影响,表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体系能很好的反映母质、地形、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空间变异与土壤类型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完善土壤系统分类研究提供范例。 陈芳 张海涛 王天巍 陈家赢 蔡崇法关键词:江汉平原 土壤系统分类 诊断层 近10年湖北省植被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41 2019年 为了明确湖北省植被长势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利用Landsat影像提取2005年、2010年以及2015年湖北省景观类型信息,分析近10年来景观时空变化特征;基于2005—2015年夏季MODIS/NDVI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Theil Sen median趋势、Mann Kendall检验等分析方法对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显著性进行探讨;采用最小二乘法对NDVI与气候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使用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探讨NDVI与人类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类型变化以建设用地和耕地为主。耕地面积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主要转变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多,主要由耕地和林地转变而来,集中在武汉、荆州、襄阳城市圈;研究区NDVI值整体上表现为西高东低,以林地为主的十堰、恩施等地区NDVI值较高,以建设用地为主的武汉、襄阳、荆州等地区NDVI值较低;整体上NDVI变化呈轻微改善趋势,局部地区下降明显,鄂西北、鄂西南等地区NDVI稍有上升,武汉城市圈植被呈退化趋势;NDVI与降水量、气温的相关性均较弱,气候因子不是该区NDVI变化的主导因子;NDVI与夜间灯光亮度值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8030,整体上人类经济活动与NDVI呈负相关关系,且有着分区性的特点,在武汉、襄阳等以建设用地为主的地区人类经济活动对NDVI起抑制作用,而在恩施、十堰等林地为主的地区人类活动对NDVI起促进作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是影响研究区景观格局和植被变化的重要驱动力,城镇化扩张是湖北省植被变化的主要原因。 赵维清 李经纬 褚琳 王天巍 李朝霞 蔡崇法关键词:NDVI 气候因子 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影响 被引量:44 2001年 以鄂南红壤丘陵典型区的三个村为代表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 1981和 1998年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壤质量进行对比研究 ,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总体上具有农业型特点 ,17a间水田减少了 2 1% ;其余的利用方式则有不同幅度的增加 ,居民地、水域、林地、园地和旱地增加了 4 2 .2 %、99.6 %、8%、5 6 .8%和 8%。土壤质量有从优劣两端向中等靠拢的趋势 ,17a后 、 、 和 等地面积分别减少 18.6 %、12 .2 %、2 9.6 %和 2 5 % ; 等地增幅达 5 1.9%。土地利用方式及管理措施是影响土壤质量演变方向和强度的关键因子 ,园地和林地的土壤质量大多得到明显改善 ,水田的Δ SQI多数呈下降的趋势 ,旱地的土壤质量变化比较复杂 ,与土地利用结构相关。依此 。 史志华 蔡崇法 王天巍 丁树文 张光远关键词:红壤丘陵区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变化 土壤质量 降雨条件下土壤侵蚀及其光谱曲线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1 2010年 以红砂岩紫色土、紫色页岩紫色土、泥质岩黄棕壤3种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了降雨条件下丹江口库区典型土壤微地形变化及其光谱曲线的耦合机制并得出两者之间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地表粗糙度和土壤本身的特性有一定的关系,降雨过程中雨滴溅湿和土壤结皮也影响土壤表面粗糙度的变化。光谱反射率会受到土壤表面含水量和地表粗糙程度的影响,但是当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之后,此时地表粗糙度将会成为制约光谱反射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郭龙 王天巍 钱小将 魏文娟关键词:光谱反射率 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草被对氮磷污染物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5 2021年 为明确三峡库区消落带草被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作用,采用野外放水冲刷试验,分析草带对地表径流中氮磷的拦截率和冲刷前后氮磷含量在土壤内的空间变化,研究消落带典型草被对氮磷污染物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草带拦截污染物的效率总体较好,对NO_(3)^(-)-N的拦截率最高,达93.5%~99.3%。拦截率与草带宽度成正比,与冲刷强度成反比。(2)冲刷前后TN、TP、NO_(3)^(-)-N和NH_(4)^(+)-N污染物含量的变化率最大值分别为2.30,1.96,5.01,4.75,均出现在小区下坡。随着草带宽度增加以及冲刷强度的减弱,污染物含量的变化率增大。(3)各氮磷污染物在0—10 cm土层的变化率较大,变化范围为0.91~5.01。TN、TP和NH_(4)^(+)-N在10—30 cm土层的变化率普遍接近1,而NO_(3)^(-)-N在该土层依然存在较大的变化率。(4)RDA结果显示,影响冲刷前后污染物变化最大的因子是土层深度,其次是坡位、草带宽度、冲刷强度。综上,消落带草被能够有效拦截污染物并促进其向土壤内部迁移,在消落带草本植物恢复及面源污染防治过程中应注意增加消落带草被覆盖宽度,减小高强度降雨径流的影响,促进污染物在上坡位被拦截并进一步向土壤内部迁移,降低污染物向上覆水释放的风险,为三峡库区消落带草本植被恢复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郭振勇 李朝霞 周怡雯 李雪垠 王天巍关键词:消落带 草被 污染物迁移 农业面源污染 基于模糊神经系统与GIS的区域土壤侵蚀快速评价 被引量:11 2010年 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对区域土壤侵蚀评价进行了尝试性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系统和GIS技术的快速评价方法。研究中利用模糊神经系统技术从地面监测调查数据中提取土壤侵蚀强度的评价规则,建立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特定区域范围内土壤侵蚀自然特征及规律的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之上结合GIS技术以实现对整个地区的快速评价。采用该方法进行湖北省土壤侵蚀普查,结果表明全省侵蚀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0.1%。其中,鄂西南、鄂西北高山区土壤侵蚀情况最严重,鄂东南、鄂东北低山丘陵区次之,鄂北岗地中度侵蚀面积较大,而江汉平原基本无明显侵蚀。经验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朱惇 王天巍 蔡崇法 李璐 史志华关键词:土壤 GIS 模糊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