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华
- 作品数:144 被引量:710H指数:13
-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局基金青岛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心下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术式改良
- 董念国周诚苏伟王国华胡志伟洪昊
-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外科治疗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总结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外科治疗及相关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武汉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2000年1月至2011年5月54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23.0±21.4)岁。51例患者瘘口为单个,3例为多发瘘口。共计57个瘘口。其中11个汇入右心室(19.3%),16个汇入右心房(28.1%),23个汇入肺动脉(40.3%),2个汇入左心室(3.5%),5个汇入冠状静脉(8.8%)。有34个瘘口来源于右冠状动脉,23个瘘口来源于左冠状动脉,其中有1例多发瘘口,分别起源于左、右冠状动脉。有3例罕见病例为回旋支汇入右房。合并有其它畸形的患者22例(38.9%)。手术方式:34例在体外循环下行经心腔或肺动脉瘘口缝闭术,其中4例因瘘口较大,用补片予以修补,以避免张力过高;14例行冠状动脉切开瘘口修补;6例患者行单纯结扎。结果患者无死亡。术后随访(3.0±2.3)年,心功能均为Ⅰ~Ⅱ级。无残余漏发生。3例患者随访中发现瘘口残端血栓形成。结论有症状或有明显左向右分流的冠状动脉瘘患者,均应争取手术治疗。根据病变的病理特点、有无心内畸形决定手术方式。冠状动脉瘘手术效果优良。
- 周诚王国华肖诗亮杜心灵胡志伟张凯伦董念国
- 关键词:冠状动脉瘘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控制研究:最佳重组时相与心率关系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量化评估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各分支不同重组时相图像质量,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最佳重组时相与心率关系。资料与方法102例患者均采用64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男68例,女34例,平均年龄(58.1±9.7)岁,平均心率(66.4±11.5)次/min。心率<65次/min(n=43)为Ⅰ组,65~75次/min(n=34)为Ⅱ组,>75次/min(n=25)为Ⅲ组,每例患者的4支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共分为12个节段用于图像质量分析。扫描原始数据以间隔5%在20%~80%时相分别回顾性重组冠状动脉图像,采用横断位、曲面重组、容积再现等方法对图像质量综合评分。结果Ⅰ组60%、65%和70%为最佳时相,Ⅱ组60%、65%时相为最佳时相,Ⅲ组右冠状动脉较优时相为35%、40%,左冠状动脉较优时相为60%、65%。结论心率和重组时相的选择是决定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平均心率≤75次/min,冠状动脉各分支图像质量在心脏运动的舒张中期(60%、65%)最佳;>75次/min时,左右冠状动脉分别进行重组能明显提高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
- 胡斌徐文坚张通陈海松王国华
-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 70岁以上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总结70岁以上患者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心脏瓣膜手术的经验。方法选择70岁以上患者同期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心脏瓣膜手术患者22例。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置换3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2例,二尖瓣成形5例,二尖瓣加三尖瓣成形2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二尖瓣成形1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整形1例。共旁路移植67支,平均1~5(3.1±1.7)支。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无死亡。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59~163(91.6±35.9)h,机械通气时间12~96(43.8±26.1)h,术后住院时间15~44(21.3±9.2)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较术前明显降低[(50.5±7.7)mmvs(56.5±10.2)mm,P<0.01)],LVEF较术前明显升高[(52.6±10.6)%vs(47.9±10.2)%,P<0.05]。术后随访6个月~1年,死亡2例。结论老年患者同期施行CABG与心脏瓣膜手术效果满意。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恰当处理瓣膜病变、心肌充分再血管化、良好心肌保护和缩短心肌缺血时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 吴龙孙宗全董念国杜心灵苏伟叶芬王国华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心脏瓣膜心脏瓣膜假体植入手术后医护
- 髋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CT诊断被引量:2
- 1998年
- 髋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CT诊断王国华吴新彦程楷张通患者,女,52岁,左髋部疼痛伴行走困难5年,疼痛向大腿后侧放射。体检:左髋关节后侧压痛,屈伸活动受限,托马斯征(+),4字征(+),直腿抬高试验(一)。左大腿变细,肌力V级,双髋关节CT扫描:左髋关节囊...
- 王国华吴新彦程楷张通
- 关键词:滑膜肿瘤骨软骨瘤病髋关节CT
- 1047例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105
- 1997年
- 目的:分析1047例骨转移瘤X线、放射计算机体层摄影(ECT)、CT及MRI表现,并比较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材料和方法:原发肿瘤主要为肺癌(28.75%),乳腺癌(12.03%)及鼻咽癌(5.06%)等,27.03%来源不明。X线诊断988例,ECT检查126例,CT扫描97例,MRI扫描47例。结果:X线显示骨转移部位为脊椎、肋骨、四肢近段及颅骨。ECT表现多骨多处浓集灶(82.54%)或单发浓集灶(16.67%),仅1例表现为稀疏病灶。MRIT1WI表现低信号(80.85%)或其他异常信号(19.15%);T2WI呈高信号(68.85%)或其他异常信号(31.15%)。结论:MRI及ECT敏感性高于CT和X线。MRI、CT及X线特异性高于ECT。骨转移瘤首选ECT并结合X线检查,必要时做CT或(和)MRI检查。
- 曹来宾王安明徐爱德何树岗田维泽江志勇田维泽吴树森江志勇许祖闪高士伟王学庆田军王天保李先启庄悦新高士伟殷焕起王学庆王学庆唐桂长田军徐万峰李会祥王国华庄悦新周韶龙秦东京
- 关键词:CTNMR成像骨转移瘤
- 局部RNA干扰下调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信号通路抑制大鼠颈静脉颈动脉间置模型静脉移植血管新生内膜增生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局部干扰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p110β亚单位对移植血管新生内膜增生的作用。方法大鼠颈静脉分支-颈动脉间置模型,通过 Pluronic F-127-质粒缓释系统在血管吻合完成后局部 RNA 干扰。分6组:第1组:25%Pluronic F-127组,第2组:pU6-Pik3cb-shRNA-1组,第3组:pU6-Pik3cb-shRNA-2组,第4组:1/2(shRNA 1+shRNA 2)组,第5组:pGenesil-1质粒错配shRNA 组,第6组:渥曼青霉素阳性对照组。实验时分别将200μl含有50μg shRNA 质粒,或50μg渥曼青霉素,或空白 Pluronic F-127凝胶均匀地涂在移植桥血管的周围。每组30只 SD 大鼠,分别于1、3、7、14、28 d 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内膜厚度;术后3 d 进行荧光定量 PCR 和 Western 印迹法测定 P13K p110β亚单位 mRNA 和其下游效应分子磷酸化 Akt 和 mTOR。结果 Pluronic F-127质粒缓释系统平滑肌细胞转染效率为60%,内皮细胞达90%以上,pU6-Pik3cb-shRNA 和渥曼青霉素转染后 Pik3cb mRNA 和其下游效应分子磷酸化 Akt 和 mTOR 下调,移植血管内膜增生减轻。结论靶向Pik3cb 的 shRNA 下调 P13K-Akt-mTOR 信号通路,减轻移植血管新生内膜增生。
- 邓勇志刘苏健马丽孙宗全陈家军苏刚刘超王国华柯俊
- 关键词:移植物闭塞血管血管内膜增生
- 3.0T MR IDEAL-IQ序列对T1、T2期直肠癌术后化疗后骨髓抑制评估价值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使用3.0T MR IDEAL-IQ序列定量测量T 1、T 2期直肠癌患者术后骨髓抑制情况。方法选取青岛市市立医院T 1、T 2期直肠癌术后进行化疗的男性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后14天、90天血常规结果将患者分为急性骨髓抑制组、慢性骨髓抑制组、无骨髓抑制组;化疗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3.0 T MR成像仪,患者于化疗前1~3天、化疗后4~6天,化疗后85~90天分别进行盆腔IDEAL-IQ序列MRI扫描,定量测量患者髂骨、骶骨、股骨颈骨髓脂肪分数,并比较各组患者骨髓脂肪含量的差异。结果T 1、T 2期直肠癌化疗后急性骨髓抑制组、慢性骨髓抑制组及无骨髓抑制组患者骶骨、髂骨、股骨颈骨髓脂肪分数与对照组骨髓脂肪分数比较均有差异,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 MR IDEAL-IQ序列定量测量T 1、T 2期直肠癌术后化疗后骨髓脂肪分数,可以较外周血细胞检查更早发现骨髓抑制,对临床诊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桑慧卿王娟张振李萌菲方明王国华
- 关键词:化疗骨髓抑制
- 人工腱索技术在婴幼儿二尖瓣膜关闭不全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婴幼儿瓣膜关闭不全,由于其瓣膜菲薄、面积有限,成人中常用的腱索转移、部分瓣叶切除等技术实施困难,而腱索包埋缩短技术也被证明复发率高.本中心在 15 例婴幼儿患者二尖瓣关闭不全中采用了人工腱索技术,取得满意效果.
- 周诚董念国苏伟王国华胡志伟杜心灵洪昊
-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诊断(附三例报告)
- 1997年
- 刘庆双赵秀臣王国华张通程楷张中收
- 关键词:纤维性骨皮质缺损X线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