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国兴

作品数:10 被引量:64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微红梢斑螟
  • 4篇斑螟
  • 2篇桑天牛
  • 2篇桃蛀螟
  • 2篇天牛
  • 2篇种群
  • 2篇害虫
  • 2篇发育进度
  • 2篇成虫
  • 1篇嗅觉反应
  • 1篇幼虫
  • 1篇越冬
  • 1篇枝梢
  • 1篇枝梢害虫
  • 1篇枝梢生长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生长
  • 1篇植物生长物质
  • 1篇桑天牛成虫
  • 1篇桑天牛幼虫

机构

  • 10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10篇王国兴
  • 9篇嵇保中
  • 7篇高江勇
  • 6篇况美华
  • 6篇高玉国
  • 2篇吴华
  • 2篇张凯
  • 2篇黎保清
  • 1篇王彦

传媒

  • 2篇林业科技开发
  • 1篇昆虫知识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森林病虫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华东昆虫学报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取食针叶的桃蛀螟越冬状况调查和生物学特性被引量:7
2009年
结合林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记录取食针叶的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6e)冬状况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幼虫吐丝将嫩梢针叶缀合成虫苞,以3~4龄幼虫在虫苞内越冬。松树的有虫梢率为7.6%,每梢虫数为3。16头,平均8.5头。桃蛀螟幼虫期和蛹期的死亡率总和为26.06%,雌雄性比为2:3。越冬代桃蛀螟蛹重、蛹长和蛹宽的平均值分别为75.1mg、13.42和3.39mm。成虫多在22时~8时羽化,羽化率为92.22%。成虫始盛期为5月8日,高峰期为5月11日,盛末期为5月15日。补充营养对成虫寿命有显著的影响,饲喂水、10%蜂蜜水、10%糖醋液均能提高成虫寿命。在室内用清水、10%蜂蜜水和10%糖醋液饲养,成虫寿命的差异不显著。
况美华刘曙雯嵇保中高江勇高玉国王国兴
关键词:桃蛀螟生物学特性
微红梢斑螟发育进度和成虫行为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野外采集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幼虫进行室内饲养并结合灯诱试验,研究其发育进度和成虫活动规律。结果表明,越冬代幼虫蛹期平均为(13.8±2.8)d,化蛹率为57.2%,3月中旬始见化蛹,高峰期为4月中旬;成虫期平均为(6.7±1.2)d,羽化率51.7%,4月上旬始见成虫,高峰期为4月下旬。第1代幼虫蛹期平均为(10.5±2.3)d,化蛹率62.3%,7月下旬始见化蛹,高峰期为8月中旬;成虫期平均为(6.8±1.1)d,羽化率61.3%,8月上旬始见成虫,羽化高峰期为8月下旬。成虫补充营养的时间集中在01:00—10:00之间,在6种食料中取食蜂蜜的占53%,取食板栗花精油的占35%,取食梨汁的占11%。成虫白天静伏松梢针叶基部或笼壁上,夜间野外成虫有两个活动峰段,高峰期为21:00—24:00,次高峰期为01:00—03:00,野外峰段要比室内提前2 h。室内成虫求偶活动高峰时段为19:00—23:00,成虫求偶行为雌雄有别,日龄越接近,雌雄虫之间的求偶行为越明显。
王国兴嵇保中刘曙雯高江勇高玉国况美华
关键词:微红梢斑螟室内饲养发育进度活动节律求偶行为
微红梢斑螟蛀道节肢动物种群结构及生态位被引量:14
2010年
选择我国江苏、安徽和广东7个不同林型的松树林地,对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蛀道节肢动物种群结构及生态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微红梢斑螟蛀道节肢动物种群隶属2纲9目13科,分别为蛛形纲蜘蛛目、蜱螨目,昆虫纲弹尾目、革翅目、啮虫目、半翅目、缨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利用相对优势指标判别微红梢斑螟蛀道节肢动物优势种有螨科和隐翅虫科,丰盛种有跳虫科,常见种有啮虫科、蠼螋科、蚁科、锯谷盗科、象甲科、蓟马科和茧蜂科,偶见种有小蠹科、蝽科和微蛛科;利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对各种群生态位计算表明,隐翅虫科与微红梢斑螟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重叠值最大,说明在各种群中隐翅虫科与微红梢斑螟的跟随关系最为紧密;利用聚集度指标法判别优势种群隐翅虫的空间分布属于聚集型分布,用零频率方法计算隐翅虫种群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型,种群类型为聚集度逆零频率制约型。
高江勇嵇保中刘曙雯王国兴况美华高玉国
关键词:微红梢斑螟节肢动物种群结构生态位
几种植物生长物质对松树枝梢生长的调控及对枝梢害虫的防治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CEPA、GA3、PP333、B9等植物生长物质,以不同浓度处理马尾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枝梢,比较药剂种类和处理浓度对枝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GA3(2 500 mg.L-1)对各供试树种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试验3中对湿地松除外);试验1中,5 000 mg.L-1PP333显著抑制马尾松枝和黑松枝的伸长生长,具有最佳调节效果;试验2中,5 000 mg.L-1PP333显著抑制湿地松和马尾松枝的伸长生长,具有最佳调节效果;试验3中,5 000 mg.L-1PP333+5 000 mg.L-1B9复合制剂显著抑制湿地松和火炬松枝梢的伸长生长,具有最佳调节效果。用"Y"型嗅觉仪测定微红梢斑螟成虫对松梢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处理组枝梢对微红梢斑螟成虫驱避效果明显;微红梢斑螟等松梢害虫危害率调查表明,处理枝梢的被害率也明显低于对照枝梢。
高玉国嵇保中刘曙雯高江勇王国兴况美华
关键词:植物生长物质嗅觉反应
微红梢斑螟和桃蛀螟预测预报方法研究
本研究通过林间调查、引诱方法筛选、室内饲养、性诱、灯诱等途径进行微红梢斑螟和桃蛀螟的预测预报,最终给出测报结论,并进行林间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意见,供相关部门参考。 主要结果如下: (1)危害调查结果:微红梢斑螟危...
王国兴
关键词:微红梢斑螟桃蛀螟发育进度历期种群动态
文献传递
南京地区微红梢斑螟对松林的危害调查被引量:9
2008年
微红梢斑螟是南京地区重要的松树蛀梢害虫,尤其对人工火炬松幼林危害严重。对南京及周边4个不同立地条件和林型的野外试验地松林受害株率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微红梢斑螟对人工纯林危害大于天然更新林;对火炬松危害大于马尾松和黑松;此外,统计分析表明马尾松受害梢率与受害株胸径呈典型的负线性相关关系。对采集回的受害松枝室内剖查结果统计显示,火炬松受害大于马尾松、黑松和湿地松。
高江勇嵇保中刘曙雯王国兴高玉国况美华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花蜜及传粉昆虫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植物依赖昆虫传授花粉,昆虫从植物获得花粉和花蜜作为食物,两者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密切的互惠共生关系。大量研究表明,CO2浓度升高对植物花蜜的产量和组成有显著的影响。CO2浓度增加后,有花植物花蜜的产量和组分在不同物种之间的变化差异很大,即使是种内不同基因型植株的花蜜对CO2浓度增加的反应也有所不同。大部分种类花蜜的产量会增加,也有些种类会减少。花蜜中糖类、氨基酸、次生代谢物质等的含量会有不同的改变,但花蜜的主要组分基本不发生变化。CO2浓度升高对访花昆虫的影响主要通过植物间接作用于昆虫。CO2浓度增加引起物候的改变以及花蜜总量、质量、次生代谢物的改变对传粉昆虫的能量分配、繁殖、寿命和访花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未来研究趋势及其存在的问题。
吴华嵇保中刘曙雯高江勇王国兴王彦
关键词:CO2大气变化花蜜次生代谢物传粉昆虫
松树梢果蛾类害虫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08年
松树梢果蛾类是松林和松树种子园的重要害虫。本文综述了这类害虫的种类、寄主范围与分布、发生危害特点、天敌资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嵇保中刘曙雯高江勇况美华高玉国王国兴
关键词:天敌资源
桑天牛成虫生殖行为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在室内进行桑天牛成虫饲养,并对其取食、交配、产卵、刻槽等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桑天牛成虫在同一构树枝上取食时有部位选择行为,其先试探选择2~5个部位,选定后连续取食;雌虫的日取食量明显大于雄虫;成虫求偶交配行为分为求偶、抱对、交配、拆对等阶段;雌成虫刻槽产卵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可明显区分为位置选择、咬槽、产卵、封槽4个阶段。成虫取食高峰期为6:00—8:00,次高峰期为12:00—14:00,上午取食量占日取食量的一半以上;求偶时间可达78~148 s,平均约119.56 s;每次交配的持续时间为312~605 s,平均约445.62 s;雌成虫咬刻槽的时间为15~25 min,每产1粒卵的时间为3~5 min;桑天牛成虫在1 d内产卵最多的时间段是20:00—22:00,约占日产卵量的1/3;产卵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雌成虫交配后可持续产卵1个月以上。
黎保清嵇保中刘曙雯张凯王国兴
关键词:桑天牛取食行为交配行为
桑天牛幼虫龄数与划分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通过林间采样和室内养虫获取虫源,根据Dyar规律划分幼虫龄数,确定桑天牛幼虫有6龄,其中头壳宽度为最佳分龄结构。在确定幼虫龄数的基础上,对第1腹节背步泡突后横沟下方瘤突数、尾节刚毛数、上颚外侧刚毛数进行了观察统计,并对上述形态特征判别龄数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综合应用3项形态特征与Dyar规律划分的符合率为90.47%,上述形态特征可应用于桑天牛幼虫龄数的判别。
黎保清嵇保中刘曙雯王国兴张凯吴华
关键词:桑天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