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善迈
- 作品数:61 被引量:1,615H指数:21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北京市科委博士生论文资助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中国教育经济学的发展与展望——王善迈先生专访被引量:1
- 2019年
-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中国教育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王善迈先生进行专访。王先生认为,中国教育经济学经历了从引进、独立研究到蓬勃发展3个阶段;教育经济学发挥着支持国家教育决策和影响学科发展等重要作用;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应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中国教育中的经济问题,进行理论创新;要努力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理论与方法。教育经费投入要着力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二是教育财政经费投入的制度保障问题。"三个增长"在保证教育经费投入和推动教育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将继续发挥作用。政府教育投入应和生产总值、财政支出"脱钩",要定标准、定责任、入预算,用制度来保证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改革开放和发展是一个非均衡的过程,"双一流"建设有可能进一步拉大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的差距,这是一个发展战略问题。民办教育的核心是区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教育是经济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出发讨论教育问题,不能只就教育论教育。
- 王善迈蔡宗模杨小敏赵婧
- 关键词:教育经济学教育经费投入公共教育财政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被引量:96
- 1997年
- 一、资源配置方式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随之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提出了资源配置方式、运行机制和体制等问题,但对这些范畴并未加以明确的界定,人们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在教育改革中,人们关注的问题,多集中在体制上,诸如办学体制、投资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等。
- 王善迈
- 关键词:准公共产品教育资源配置非义务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私人产品教育市场化
- 论教育领域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构建被引量:3
- 2006年
- 赵秋雁王善迈
- 关键词:惩戒机制反腐倡廉教育领域教育腐败现象教育公平
-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制度探索——《“双一流”建设大学科研绩效评价与拨款机制研究》评介
- 2024年
-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百年夙愿。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持续实施重点大学建设政策,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进入新时代,为了克服以往重点建设中的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国家出台了“双一流”建设政策,实施开放竞争、绩效评价和动态支持,旨在提高建设经费的分配效率和使用效益。引入基于绩效评价的约束激励机制,是“双一流”建设政策设计的一个重大创新。从财政视角来看,这种制度设计实质是一种绩效拨款机制,制度实施的难点在于如何进行绩效评价,关键在于如何将绩效评价结果与经费分配挂钩。因此,研制科学、合理和可行的“双一流”建设大学科研绩效评价体系与经费动态支持机制,是推进“双一流”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和迫切任务。
- 王善迈
- 关键词:绩效激励绩效评价
- 关于教育经济学对象与方法的思考被引量:30
- 2006年
- 教育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是教育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经济学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的发展规律,研究教育领域中经济投入和产出规律的科学。教育经济学以马克思、恩格斯确立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为基本研究方法,在具体研究中采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包括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从学科性质的角度来看,教育经济学属于经济学的分支学科。
- 王善迈
- 关键词:教育经济学学科性质
- “新常态”下教育经费增长的长效机制——对制定“十三五”教育规划的几点意见被引量:1
- 2015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包括预算制度、税收制度、中央与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制度的改革。2014年6月,中央政治局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同年8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教育财政制度也面临新的改革。
教育支出不挂钩,坚持“三个增长”
- 王善迈
- 关键词:教育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税体制改革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教育财政制度预算制度
- 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对策被引量:115
- 2003年
- 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在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学生收费制度和贫困学生资助制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地表现为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和公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理论分析表明,应强调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教育财政职能。今后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和完善教育财政法规、建立公平的公立学校资源分配制度、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制度、选择合适的高等教育财政模式以及完善贫困学生资助制度。
- 王善迈袁连生刘泽云
- 关键词:公共教育财政体制
- 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被引量:160
- 2002年
- 我国现行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有三个突出特点 :受教育者和政府共同负担经费 ,政府经费以地方负担为主 ,居民义务教育负担城乡有别。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着义务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地区、城乡、学校之间资源分配差距拉大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现行体制下各级政府间财力资源与义务教育责任的不对称 :中央和省级政府掌握了主要财力 ,但不承担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 ;县、乡政府财力薄弱 ,却承担着举办义务教育的筹资重任。建立规范的中央和省级政府承担更大财政责任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 王善迈袁连生
-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义务教育财政体制
- 我国中小学教育经费的拨款体制被引量:7
- 1991年
- 我国中小学教育的费用,包括国家财政对中小学的拨款;用于中小学的税费和附加费;社会集资、捐资;中小学学杂费收入;学校勤工俭学或其他收入。其中,国家财政对中小学的拨款是中小学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据1990年不完全统计,约占中小学经费的71.26%。1980年进行了财政体制的改革,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灶吃饭”.自此,中小学经费基本上由地方财政负担。地方各级政府把中小学经费纳入本地区财政预算,通过财政支出对普教进行拨款,普教经费成为地方预算支出的一部分,它包括预算内事业费拨款,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拨款;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种专项资金用于中小学的支出。中小学经费的拨款体制与财政预算体制紧密相联。它是处理各级财政部门与教育部门之间的预算拨款关系以及教育部门内部的预算拨款关系,解决财政部门与教育部门之间横向的分配关系以及教育部门内部的纵向分配关系。建国40多年来,我国中小学经费的拨款体制,随着国家财政预算体制的变动而变动,并且,自身也形成了一套方法和制度体系。
- 王善迈李春玲
- 关键词:教育经费教育事业费社会集资学杂费
-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拨款体制被引量:10
- 1991年
- 教育经费一般是指投入到教育领域中的资金。从概念所体现的数量关系讲,它小于教育投资和教育成本。教育经费的构成可分为两部分,即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其中教育事业费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由于我国社会的性质,教育基本上由国家承办,所以建国后长期以来教育经费的绝大部分由国家财政负担。其中高等教育经费更主要是靠政府拨付。而本文所述教育经费拨款正是指国家财政每年对高等教育事业所拨付的经费。
- 王善迈周为
- 关键词:高等教育经费教育事业费教育投资教育成本高等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