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控颅内血管取栓装置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控颅内血管取栓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本体、推拉杆、调节导丝、外套管、手柄、调节装置;该可调控颅内血管取栓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性强,不易移位的特点,可精确调控取栓器的位置... 王勇文献传递 睡眠呻吟症3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睡眠呻吟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睡眠呻吟症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吉林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例睡眠呻吟症患者病例,系统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3例均少年发病,夜间发出呻吟声音,患者不... 范玉兰 王勇 张蕾 梁晶晶 刘洋洋脑梗死患者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他汀药物的应用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他汀药物的应用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2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SLCO1B1基因多态性、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其中他汀疗效正常的ApoE基因E3型同时具有正常肌病分险SLCO1B1基因型137例作为观察组,其他基因型6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给予40 mg,1个月后调整为20 mg,对照组给予20 mg,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情况、肝功转氨酶、肌酸激酶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5个月,观察组LDL-C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3、5个月及对照组治疗1个月肝功转氨酶、肌酸激酶水平均正常。对照组治疗3个月出现肝功转氨酶增高2例,治疗5个月出现肝功转氨酶增高3例,其中伴肌酸激酶增高2例。结论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他汀类药物应用个体化、精准、安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范玉兰 王勇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基因多态性 他汀类药物 优势脑深静脉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3年 脑血管破裂出血的病灶在头颅CT上显示高密度信号改变,而畸形的血管团或扩张的脑静脉在头颅CT上有时也可显示高密度信号,容易误诊为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本文报道类似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动静脉发育异常(笔者将其称为"优势脑深静脉征"),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命名、影像学特征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71岁。因"持续头晕伴右侧枕部胀痛8h"于2012年4月14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查体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范玉兰 王勇 管艳敏 翁春璐 孙海明 王旭关键词:脑动静脉 发育变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他汀药物降脂强度疾病风险与疗效观察研究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在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下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降脂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67例)、 b组(67例)和c组(66例),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40、20、10 mg治疗。观察三组治疗1、3、5个月时的肝功能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情况。结果 a组治疗3个月时,发现1例肌酸激酶伴有转氨酶升高,其他均正常。治疗1个月时, a组LDL-C达标率89.6%高于b组的56.7%与c组的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83、60.375, P<0.05);b组LDL-C达标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25, P<0.05)。三组LDL-C达标率:c组0.05);c组LDL-C达标率60.6%均低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20、18.964, P<0.05)。三组LDL-C达标率:c组0.05)。结论在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下,脑梗死急性期大剂量强化降脂治疗的推荐剂量为40 mg/d, 1个月后调整为20 mg/d,监测下坚持服用,既有效又安全、经济。 范玉兰 王勇关键词:载脂蛋白E基因 阿托伐他汀钙 依达拉奉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2013年 目的观察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前和治疗第7日及21日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第7日总有效率为90.0%,第21日为98.0%;对照组治疗第7日总有效率为66.0%,第21日为72.0%;各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1例用药中出现左心功能不全表现。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可取得良好疗效。 管艳敏 范玉兰 王勇 翁春璐关键词:依达拉奉 自由基清除剂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科收治的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单抗+降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明显较低(P <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王勇关键词: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缺血性脑血管病 安全性 睡眠医学诊疗技术在临床的推广研究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集中培训的方式对基层医院相关专业医生推广睡眠医学诊疗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吉林省辖区内23家县医院或县级市医院,从事与睡眠医学相关专业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生,培训前、后分别进行试卷考试,培训前的考试成绩为对照组,培训后的考试成绩为观察组,观察培训前、后睡眠医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培训后及培训前睡眠知识掌握成绩优的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3.49,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及培训前睡眠知识掌握成绩优和良两者总和的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8.15,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睡眠医学诊疗技术这项适宜技术在基层医院临床的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范玉兰 梁晶晶 张蕾 王勇关键词:睡眠医学 诊疗技术 局部亚低温疗法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疗法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64例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通过降颅压、改善内循环、脑组织保护干预等常规治疗,对研究组基于常规治疗进行局部亚低温治疗联合全程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各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白蛋白与血红蛋白水平,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以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对比差异均较为显著(P <0.05);研究组整体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局部亚低温疗法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相对较好,该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同时降低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以及电解质紊乱等的发生率,有效改善大面积脑梗死的预后。 王勇关键词:肠内营养支持 大面积脑梗死 睡眠呻吟症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1年 目的探讨睡眠呻吟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睡眠呻吟症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吉林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例睡眠呻吟症患者病例,并系统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3例均少年发病,夜间发出呻吟声音,患者不知晓,均被他人发现,醒后无记忆,日间活动不受影响。多导睡眠脑电图发现呼吸相缓慢的酷似中枢性呼吸暂停的呼吸模式,成串出现,伴有胸腹运动消失,不伴有低氧血症和微觉醒,音频可闻及高调呻吟声音。1例患者口腔矫正器治疗有效,其他2例拒绝治疗,1年后随访无变化。结论睡眠发出呻吟结合多导睡眠脑电图上述表现是诊断此病的金标准,应充分评估患者,个体化采取呼吸道持续正压通气(CPAP)、口腔矫正器、药物等治疗措施。 范玉兰 王勇 张蕾 刘洋洋 梁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