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伟一

作品数:20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永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直肠
  • 5篇直肠癌
  • 5篇手术
  • 5篇肠癌
  • 4篇疗效
  • 4篇肛周
  • 3篇低位直肠
  • 3篇低位直肠癌
  • 3篇引流
  • 3篇术后
  • 3篇临床疗效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低位直肠癌保...
  • 2篇引流术
  • 2篇预后
  • 2篇直肠癌保肛
  • 2篇直肠癌保肛术
  • 2篇直肠癌根治
  • 2篇直肠癌根治术

机构

  • 17篇永城市人民医...

作者

  • 17篇王伟一
  • 11篇李娟
  • 7篇王强
  • 1篇朱本阳
  • 1篇张宇
  • 1篇吕国强
  • 1篇朱本白
  • 1篇卢大群
  • 1篇王玉章
  • 1篇刘浩
  • 1篇赵亚冰

传媒

  • 7篇中外医疗
  • 3篇中国肛肠病杂...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河南医学高等...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 11篇2015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儿肛周脓肿56例治疗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小儿肛周脓肿的治疗效果。方法该院肛肠科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对该院收治的56例小儿肛周脓肿患者进行一期根治术进行治疗,设为实验组,另外的56例患者进行切开引流术治疗小儿肛周脓肿,设为对照组,手术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56例小儿肛周脓肿患者通过一期根治术治疗(实验组),全部患者均有好转,治愈率为98.2%,进行切开引流术(对照组)的治愈率为87.5%,两组患儿的治愈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复发率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切口愈合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肛周脓肿进行一期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明显,无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王伟一李娟王强
关键词:小儿肛周脓肿一期根治术切开引流术
小儿肛周脓肿手术时机探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手术时机对小儿肛周脓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该院肛肠科就诊的86例小儿肛周脓肿患儿进行临床研究,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在发病一期进行根除手术,对照组患儿在发病一期后进行根除手术,观察比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100.0%)明显好于对照组(58.1%),复发率(0.0%)也显著低于对照组(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对患儿及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满意度(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适的手术时机对小儿肛周脓肿具有重要意义,合适的手术时机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可靠的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王伟一李娟王强
关键词:小儿肛周脓肿手术时机
外剥内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168例被引量:3
2008年
我科采用外剥内扎结合消痔灵注射术治疗混合痔16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70例,女98例;年龄18~65岁;病程10-35年。其中单发痔20例,合并血栓性外痔31例;内痔Ⅲ期58例,内痔Ⅳ期29例,环状痔30例。
王伟一
关键词:消痔灵注射治疗外剥内扎混合痔血栓性外痔注射术环状痔
内口缝合外口扩创引流治疗肛瘘32例被引量:1
2007年
我科采用内口缝合外口扩创引流术治疗低位肛瘘32例,疗效满意,观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18~56岁;病程6个月至5年。其中单纯性肛瘘21例,蹄铁型瘘11例。
王伟一
关键词:低位肛瘘引流治疗外口内口单纯性肛瘘
联合术式治疗直肠脱垂102例疗效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联合术式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并对其治疗作用进行分析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8月该院收治直肠脱垂患者共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腹、肛门联合术式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评价。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3%,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11.57±3.54)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21.61±6.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过程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肛门联合术式治疗直肠脱垂有效提高治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花销,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直肠脱垂的手术的方法。
王伟一赵亚冰
关键词:直肠脱垂联合术式临床疗效
隧道式拖线术与多切口切开引流术治疗低位蹄铁型肛周脓肿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研究隧道式拖线术与多切口切开引流术治疗低位蹄铁型肛周脓肿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低位蹄铁型肛周脓肿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65例,A组予隧道式拖线术治疗,B组予多切口切开引流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情况、愈合时间、瘢痕面积、肛门功能以及复发。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疼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愈合时间显著短于B组,A组瘢痕面积显著小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两组均无肛门狭窄、失禁和畸形等后遗症,A组复发2例,B组复发3例,均经再次手术治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隧道式拖线术治疗低位蹄铁型肛周脓肿能减轻术后疼痛,减少瘢痕面积,有利于术后愈合。
王伟一李娟王强
关键词:隧道式拖线术
末端回肠造瘘在降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末端回肠造瘘在降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保肛手术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保肛手术治疗基础上的末端回肠造瘘治疗,然后对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吻合口漏及并发症发生率0、5.0%(2/4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4/40)、20.0%(8/40)(P<0.05)。结论末端回肠造瘘能够有效降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
王伟一
关键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直肠癌大肠癌吻合口漏
消痔灵注射加括约肌侧切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12例
2006年
我们采用消痔灵注射加括约肌侧切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1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9例;年龄30-35岁;病程5~25年。患者排便时表现为直肠有梗阻感,越用力排便阻塞感越明显,排气不畅,肛门下坠,骶尾部酸胀不适,排便时间延长,便不尽感,成形软便,变细等。直肠指诊:肛门、直肠括约肌群活动正常。直肠内可触及松弛柔软的黏膜,宫颈举样,前壁明显。嘱努责排便动作,黏膜堆积感更加明显。肛镜检查:黏膜嵌入镜口。患者均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
王伟一王玉章吕国强刘浩
关键词:直肠黏膜内脱垂消痔灵注射侧切术括约肌用力排便肛门下坠
支撑管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2015年
目的探讨支撑管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了该院于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随机分为50例对照组采用DST双吻合技术,研究组50例采用支撑管吻合法,全部切除了直肠系膜,并完整保留了肛门括约肌,采用支撑管进行超低位结肠一肛管吻合术重建消化道。术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病理标本检查表明研究组未残留远端肿瘤,对照组1例;研究组的肿瘤远端切除距离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支撑管吻合术相比DST双吻合技术而言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经济,适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王伟一李娟
关键词:支撑管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04永城市人民医院肛肠科行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6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遵循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原则,实施直肠低位前切除术(LAR)。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31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情况、术后临床指标。以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ORTCQLQ-C30)评分评价术前、术后3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的EORTCQLQ-C30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各脱落1例,腹腔镜组患者的EORTCQLQ-C30各项评分均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遵循TME原则,腹腔镜LAR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淋巴结清扫数与开腹手术相当,而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以及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优势。
王伟一李娟
关键词:中低位直肠癌临床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