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亚男

作品数:80 被引量:329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生物学
  • 24篇医药卫生
  • 14篇农业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8篇土荆芥
  • 28篇荆芥
  • 23篇细胞
  • 20篇挥发油
  • 16篇化感
  • 12篇化感作用
  • 9篇抗氧化
  • 9篇根边缘细胞
  • 8篇活性
  • 8篇基因
  • 8篇蚕豆根尖
  • 6篇凋亡
  • 6篇细胞凋亡
  • 6篇TK6细胞
  • 6篇TK基因
  • 5篇突变
  • 5篇基因突变
  • 5篇根尖
  • 5篇TK基因突变
  • 4篇遗传毒性

机构

  • 66篇四川师范大学
  • 14篇四川大学
  • 4篇宜宾学院
  • 3篇兰州生物制品...
  • 3篇深圳出入境检...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四川出入境检...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昆明学院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攀枝花学院
  • 1篇成都大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渠县第三中学
  • 1篇成都市林业局

作者

  • 78篇王亚男
  • 47篇马丹炜
  • 24篇张红
  • 16篇王煜
  • 13篇李群
  • 8篇何兵
  • 7篇张立实
  • 5篇胡琬君
  • 5篇任秋蓉
  • 4篇汪利沙
  • 3篇李安奇
  • 3篇王棣
  • 3篇林燕奎
  • 3篇廖颖
  • 3篇郭亚杰
  • 3篇颜治
  • 3篇唐明
  • 3篇何亚强
  • 3篇周健
  • 3篇陈斌

传媒

  • 16篇四川师范大学...
  • 7篇西南农业学报
  • 6篇现代预防医学
  • 5篇生态环境学报
  • 4篇生态学报
  • 2篇癌变.畸变....
  • 2篇天然产物研究...
  • 2篇毒理学杂志
  • 2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种子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食品工业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卫生事业...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11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春花碱和秋水酰胺诱导TK基因突变的比较研究及两类突变集落机制研究
非整倍体是人类健康中非常严重的遗传问题,因此非整倍体诱变剂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用人类淋巴母细胞进行TK基因突变试验评价纺锤体毒物遗传毒性的报道,本研究使用人类淋巴母细胞进行TK基因突变试验,对非整倍体毒物的...
王亚男
关键词:非整倍体杂合性丢失长春花碱
用TK基因突变试验评价土荆芥精油的遗传毒性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采用TK基因突变试验评价土荆芥精油的遗传毒性,为其安全性评价提供资料。方法:土荆芥精油浓度设置分别为体积分数0.002%、0.004%、0.006%和0.008%,对L5178Y细胞进行3 h染毒处理;同时分别设二甲基亚砜(DMSO)和环磷酰胺(CP)为溶剂对照和阳性对照,微孔板法进行TK基因突变试验。检测土荆芥精油对L5178Y细胞的细胞毒性及TK基因位点突变频率。结果:随土荆芥精油浓度的增大,L5178Y细胞相对存活率(RS)、相对悬浮生长率(RSG)和相对总生长率(RTG)较溶剂对照组有下降趋势;0.008%剂量组时,RS、RSG和RTG分别为溶剂对照组的29.38%、38.13%和5.75%,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与溶剂对照组相比,突变频率(TMF)随土荆芥精油浓度增加则呈上升趋势(F=410.5,P=0.00)。TMF在土荆芥精油各浓度组间以及和阳性、溶剂对照组间的多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集落百分比(SC)均超过95%。结论:土荆芥精油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可诱导L5178Y细胞TK基因位点突变频率增高,有一定的致突变性。
王亚男李辛欣王煜张杜宇杨军马丹炜
关键词:土荆芥精油遗传毒性
TK基因突变试验检测叶绿素的抗诱变性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用人的类淋巴母细胞TK6的TK基因突变试验检测叶绿素的抗诱变性。方法:不加S9活化的条件下,用叶绿素10、20、40、80μg/ml与阳性致突变物丝裂霉素C(MMC)0.5μg/ml同时处理TK6细胞3 h,采用微孔板法进行平板接种效率和突变频率的测定。结果:随受试物剂量的增加,叶绿素对MMC诱变性的拮抗作用增大,当剂量达到40μg/ml以上时总突变频率较MMC组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叶绿素具有拮抗MMC诱导的tk基因突变的作用。
郭亚杰王亚男张立实
关键词:TK6细胞TK基因突变叶绿素
土荆芥醇提物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为研究土荆芥醇提物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Hochest染色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变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抗氧化酶相对活性和丙二醛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土荆芥醇提物对MCF-7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时间和浓度效应(P<0.01),作用12、24、48 h后,其IC_(50)值分别是3.85、3.70和3.28 mg/m L;形态学观察显示,细胞核出现凋亡小体、染色质凝集、呈边缘化分布等典型的凋亡特征;随土荆芥醇提物浓度增大,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相对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丙二醛相对含量先升高,而后保持恒定,在质量浓度3.50 mg/m L时三者均达到最高值.结论:土荆芥醇取物抑制MCF-7细胞增殖是通过扰乱细胞抗氧化系统,诱导细胞氧化损伤,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朱晓换张杜宇钟守慧任秋蓉王亚男
关键词:土荆芥醇提物MCF-7细胞细胞凋亡
一种抗冲击可穿戴材料和可穿戴传感材料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抗冲击材料以及传感器领域,公开了一种抗冲击可穿戴材料和可穿戴传感材料及制备方法。其中,抗冲击可穿戴传感材料同时具备抗冲击和传感性能,且遭受外部冲击后仍能保持结构完整性和稳定的传感性能。
黄鑫王亚男石碧
土荆芥挥发油化感胁迫对土壤胞外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入侵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可改变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群落结构,通过与土壤微生物的互作抑制本土植物生长。为了进一步诠释土荆芥化感作用机制,采用温室培养瓶法,探讨了其挥发油对土壤胞外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荆芥挥发油不同程度降低了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P<0.05);较高剂量的挥发油处理组显著促进了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处理初期挥发油对土壤胞外酶活性影响较大,但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其影响逐渐减弱;处理16 d后,较高剂量(20μL和50μL)的挥发油处理组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挥发油对土壤放线菌数量的影响表现为低剂量促进,高剂量抑制的效应;PCR-DGGE分析表明,随着挥发油处理剂量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增大。结论:土荆芥挥发油可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胞外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王亚男李睿玉朱晓换马丹炜张红
关键词:土荆芥挥发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人源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中的IgG含量被引量:1
2003年
采用山羊抗人IgG作为包被抗体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人IgG作为标记抗体 ,建立一种双抗体夹心法用于定量检测人源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的IgG含量。以纯化的IgG作标准 ,用平行线法测得亲和层析纯化的人源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G2的含量为 0 .5 12 μg/ml,与分光光度法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因而样品检测采用纯化G2作参考标准 ,制作标准曲线 ,测定了已知样品和未知样品的抗体含量。结果表明本法重复性好 ,特异性强 。
赵红桥爪秀一王棣李晓进龟井优德林卫王亚男马瑞
关键词:双抗体夹心ELISA法
麻风树叶水浸提液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被引量:6
2012年
麻风树是重要的生物柴油树种。为了评估种植麻风树的潜在生态风险,应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研究了麻风树叶水浸提液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麻风树叶水浸提液诱导了染色体畸变,导致畸变率和微核率显著高于对照;较低浓度的麻风树叶水浸提液促进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进而促进根的生长,而较高浓度的叶水浸提液抑制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根的生长。
邓骛远王亚男罗通马丹炜张红冯静郝梨岚胡彦如方心田
关键词:麻风树化感作用遗传毒性
干旱胁迫对外来杂草野茼蒿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1
2008年
野茼蒿(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Benth.) S. Moore)原产非洲,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江西、湖南、四川、云南等地,是我国的外来入侵植物,研究其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适应机制对于有效治理该入侵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自然干旱胁迫法,研究了干旱胁迫下野茼蒿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野茼蒿叶片内丙二醛含量升高,复水后下降;在胁迫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持续下降,酶结构破坏;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3种酶活性先升高,后下降,在复水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恢复到胁迫前水平,而GR未能恢复.研究结果表明SOD、CAT和GR协同作用,维持了体内活性氧的平衡.
李永强王亚男何杨艳马丹炜
关键词:入侵植物抗氧化酶丙二醛
蚕豆根缘细胞对加拿大蓬挥发油的响应被引量:7
2011年
化感作用是入侵植物加拿大蓬(Erigeron canadensis L.)成功入侵和快速扩散的机制之一.为了深入探讨加拿大蓬的化感机制和入侵机制,以蚕豆为材料,采用悬空气法研究了加拿大蓬挥发油对根边缘细胞和果胶甲基酯酶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在加拿大蓬挥发油作用下,蚕豆根的生长受到抑制,根缘细胞存活率下降,根果胶甲基酯酶活性升高,但随着挥发油剂量增大和作用时间延长,这种促进效应逐渐降低.这些结果说明加拿大蓬挥发油对根边缘细胞具有致死效应,从而抑制了周围植物的生长发育.
张红贾贵芳王亚男李群马丹炜
关键词:挥发油化感作用根边缘细胞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