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林梅
- 作品数:211 被引量:926H指数:19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骨痹颗粒中桑寄生HPLC⁃PDA指纹图谱建立
- 2021年
- 目的建立骨痹颗粒中桑寄生HPLC⁃PDA指纹图谱。方法样品50%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Agilent ZORBX SB⁃C18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5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结果11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2个共有峰,相似度0.366~0.871。结论该方法稳定、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桑寄生药材的质量控制。
- 吴倩莲刘佳佳潘林梅朱华旭
- 关键词:桑寄生指纹图谱HPLC
- 一种注射用头孢美唑钠冻干粉针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射用头孢美唑钠冻干粉针,按重量计,由以下原料组成:头孢美唑钠1000份、助溶剂、抗氧剂、pH值调节剂、渗透压调节剂、稳定剂,注射用水定容至2000份,助溶剂为聚山梨醇酯‑80,用量为2‑5份,抗氧剂为1...
- 潘林梅付廷明
- 中药制药专业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建设的探索被引量:13
- 2020年
- 虚拟仿真实验技术的发展给传统实验教学方式带来了挑战。为提升中药制药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效果,基于“基础型-专业型-科研教学交互型”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思路,围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资源建设、教学与研究队伍建设、实验平台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通过“以虚促实、虚实结合”的虚拟教学平台建设,优化实验教学资源配置,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推动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
- 李存玉郑云枫潘林梅彭国平
- 关键词:中药制药实验教学教学平台
- 基于“方证相应”原理的中药生物药剂学PK/PD研究模式初探被引量:4
- 2013年
- 依据"方证相应"科学原理,借鉴药物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PK/PD结合模型),针对"中药生物药剂学"研究的技术关键问题①中药复方的组方配伍均可明显影响中药化学成分在体内的药动学,并与疗效和毒副作用密切相关,如何通过生物药剂学的模式描述此类作用?②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药动学过程有所不同,生物药剂学所用动物模型如何体现"证"的特征?③方作用于证,使证递减与转化,在机体生理、病理指标与药物分布等时空变化呈现动态对应状态下,如何确认方的药效物质种类及其数量?提出以PK/PD为基本研究手段的中药生物药剂学研究模式:①以"效"为核心,同时辅以成分药动学,更好的体现中医药的整体性;②综合多种主要药效成分的药动学与药效学,构筑"整合药动学/药效学"评价体系;③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时间-浓度-效应"三相同步表征的PK/PD数学函数,探讨"方证相应"有关"有是证即有是方,有证而为,无证而不为"机制的生物药剂学表达模式。
- 朱华旭潘林梅张启春唐于平郭立玮
- 关键词:方证相应PK药效物质
- 注射剂中热原在线检测仪及应用被引量:3
- 2017年
- 针对实验教学中热原检测周期长、不便于开展实体教学的问题,为了启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研发小组研制一种可实现热原在线监控的装置。该装置基于热原的光散射特征,在注射剂生产过程中通过密闭管路与生产线对接,杜绝了检测环境中微粒悬浮物对检测过程的污染,实现了热原快速、在线、无污染检测。该装置的研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力与创造性,实现课堂教学效果与实践能力的双提升。
- 李存玉彭国平郑云枫潘林梅
- 关键词:在线检测实验教学
- 面向中药制药工业节能减排重大需求的膜浓缩技术
- 李博王宇华李龙金唐慧朱华旭潘林梅郭立玮
- 关键词:节能减排膜浓缩
- 中药水提液真空膜蒸馏过程中膜通量衰减及清洗方法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中药水提液真空膜蒸馏过程中的膜通量衰减和清洗方法。方法选择代表性中药(黄芩、白芍、二丁颗粒)水提液,通过恒浓、浓缩实验分析膜通量衰减。以通量恢复率和膜表面结构变化为指标,考察不同清洗方法对聚偏氟乙烯疏水膜的效果。结果与吸附污染相比,浓度变化对膜通量的影响更大。酸碱液结合的清洗效果最好,通量恢复率可达97.98%;超声波清洗会破坏膜的表面结构,使通量恢复率大于100%。结论酸碱液(0.3%氢氧化钠+0.3%柠檬酸)结合更适合用于清洗聚偏氟乙烯疏水膜。
- 杨晨石飞燕潘林梅李博郭立玮朱华旭
- 关键词:中药水提液真空膜蒸馏清洗方法
- 复方芍药芪珠片的不同精制工艺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潘林梅傅佳
- 关键词:精制
- 黄连解毒汤活性部位的提取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复方黄连解毒汤活性部位的提取方法及其在制备抗血管性痴呆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所公开的提取方法采用了膜微滤、大孔树脂吸附等工业化的分离精制技术,大大降低了制剂的得膏率,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有效成分,提高了原料药...
- 朱华旭潘林梅付廷明黄山唐于平郭立玮
- 文献传递
- 黄连解毒汤的组合树脂精制物在脑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整合药动学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Huanglian Jiedu Tang active fraction,HLJDTAF)在脑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整合药动学。方法:采用电凝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MCA),建立脑缺血模型(MCAO),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灌胃给予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HLJDTAF)后按不同时间点采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栀子苷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建立整合药动学模型。比较单一成分的药动学参数与整合药动学参数的差异。结果:假手术组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C max分别为(17.95±3.18)mg·L-1·h,(1.37±0.51)mg·L-1,平均驻留时间(MRT)(0-t),t1/2z分别为(11.19±0.59)h,(68.28±44.56)h;模型组AUC(0-t),C max分别为(18.65±1.00)mg·L-1·h,(1.61±0.12)mg·L-1,MRT(0-t);t1/2z分别为(9.61±0.39)h,(15.04±3.73)h。可知,相对于假手术组,模型组AUC(0-t),C max较高,MRT(0-t),t1/2z较小。说明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在脑缺血模型大鼠体内吸收较好,达峰浓度更高;同时代谢加快,在体内停留时间较短。结论: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HLJDTAF)的整合药动学特征与单个成分的药动学特征基本一致。所获参数能够最大程度上表征中药复方多效应成分整体的体内处置规律,为建立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
- 王文哲邱碧菡周静潘林梅
- 关键词:黄连解毒汤抗脑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