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意
- 作品数:25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光动力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 湛意肖嵘
- 穿孔素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体外区域性高甲基化
- 2009年
- 目的克隆穿孔素基因启动子区域(PRF1),并对PRF1进行体外区域性高甲基化,为探讨穿孔素基因调控序列高甲基化能否引起穿孔素表达下调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穿孔素基因启动子区域(PRFI)后,先将PRFI克隆到T载体,再定向亚克隆至报告基因载体;然后对PRF1片段进行体外区域性高甲基化。结果(1)克隆PRF1到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后双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正确。(2)对PRF1片段进行体外区域性高甲基化后鉴定显示PRF1片段区域性高甲基化完全。结论成功克隆PRF1至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并对PRF1片段进行体外区域性高甲基化,为今后研究奠定了基础。
- 袁娟肖嵘陆前进李亚萍杨心洁汪峰湛意张桂英张静周英
- 关键词:DNA甲基化
- 系统性硬化症血管病变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2年
- 系统性硬化症(SS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免疫功能失调、组织纤维化和血管系统功能障碍为特征,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血管损伤、血管重塑和内皮功能障碍是该疾病的标志性病理改变,在SSc发生的早期,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凋亡可导致血管及血管周围炎症、氧化应激和组织缺氧,从而导致多种临床表现,包括雷诺现象、手肿胀、肢端溃疡、肺动脉高压、勃起功能障碍、硬皮病肾危象和心脏受累等。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刘力聪史雅倩肖轩曾茁桐唐冰思喻江帆尤睿璇朱芮萱湛意肖嵘
- 关键词:系统性硬化症血管炎血管病变
- 595 nm可调脉宽染料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683例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595 nm可调脉宽染料激光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595 nm可调脉宽染料激光(Vbeam血管激光治疗仪)治疗皮肤血管性疾病683例,其中鲜红斑痣154例、毛细血管扩张33例、草莓状血管瘤312例...
- 赵莎周怡新张静陆前进肖嵘苏玉文张桂英李亚萍周英湛意
- 关键词:脉宽皮肤血管性疾病
- 文献传递
- 光动力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经验分享
- 肖嵘周怡新湛意
- 罕见鼻部皮肤肌纤维瘤1例(英文)
- 2018年
- 皮肤肌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皮肤软组织肿瘤,病变为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常见于年轻成年人和青少年的肩部及颈部,其次好发于上臂、大腿、胸壁、背部、腋窝和腹部。本文报道1例罕见发生于鼻部的皮肤肌纤维瘤,此例肿物表现为无症状的坚硬的皮肤结节,病理上证实与皮肤肌纤维瘤相符。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肌特异性肌动蛋白(HHF35)和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手术切除后随访2年无复发。
- 付思祺张静湛意张慧明Edward I.Herman陆前进周英张桂英
- 关键词:鼻部肌纤维母细胞瘤
- 光动力疗法在非肿瘤性皮肤病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6
- 2018年
- 光动力疗法在皮肤科主要用于治疗皮肤肿瘤、癌前病变及尖锐湿疣。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组织选择性和美容效果,且操作简单方便,现在已经逐渐应用于多种非肿瘤性皮肤病的治疗,包括尖锐湿疣、痤疮、玫瑰痤疮、慢性皮肤溃疡、真菌性皮肤病、瘢痕疙瘩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湛意肖嵘张智炜
-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痤疮玫瑰痤疮慢性皮肤溃疡真菌性皮肤病瘢痕疙瘩
- 养血固表法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评价中医养血固表法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5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玉屏风散合桃红四物汤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标准剂量),对照组只予盐酸西替利嗪片,均连用30 d,观察2组在治疗前和治疗5,10,15,20,25,30 d的症状积分和治疗后的有效率,并对2组治愈患者进行2个月的复发情况随访。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对症状积分的改善逐渐优于对照组,治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愈患者的复发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医养血固表法联合抗组胺药可获得较单用抗组胺药更高和更稳定的疗效。
- 湛韬湛意戴幸平陈泽奇
- 关键词: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抗组胺药随机对照试验
-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35例临床分析
- 2020年
- 目的通过分析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科收治的35例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结果35例患者中,引起或可能引起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药物有10类,致病药物中以抗生素最多见,其次为别嘌呤醇、抗癫痫药、非甾体抗炎药。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发热、淋巴结肿大.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肝功能损害等。皮疹表现多样,65.71%(23/35)的患者表现为发疹样皮疹。主要治疗方法为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必要时可联合免疫抑制剂和血液灌流。结论如患者有明确的用药史,出现皮疹、高热、淋巴结肿大,检查结果出现嗜酸性粒细胞、转氨酶升高等,应高度怀疑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早期诊断及治疗预后较好。
- 陈秀芳梁愉笳屠纯海陈盼谢健平肖嵘张桂英湛意
- 关键词:嗜酸粒细胞增多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皮疹糖皮质激素类
-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系统性硬皮病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对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中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抗纤维化作用的机制,为临床寻找有效的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1)系统性硬皮病
- 湛意肖嵘汪峰李亚萍李干群周英陆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