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丽华
-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运用临床路径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对护理工作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以我院88例糖尿病患者为此次实验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44例。其中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予以健康宣教;研究组患者使用临床护理路径予以健康宣教。结果:在疾病健康教育内容了解和掌握方面,研究组患者明显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 陈相英王淑凤温丽华徐先琴
-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
-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置缝合针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置缝合针的方法,评价不同方法的优劣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接受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第一组为从右侧阑尾点的trocar附近腹壁缝合路经;第二组为从1cmtrocar路径;第三组为从阴道路径;第四组为从腹壁穿刺孑L路径。记录置缝合针采用不同的首选路径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从阴道路径置缝合针的成功率为100%(30/30);从左下腹腹壁穿刺孔路径的成功率为90.0%(54/60);从右侧阑尾点的trocar附近腹壁缝合路经的成功率为80.0%(48/60);三从1cmtrocar路径的成功率为46.7%(14/30)。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腹壁穿刺孔的路径对左下腹腹壁穿刺孔路径的影响最大。(3)下腹壁厚度对右侧阑尾点的trocar附近腹壁缝合路经的影响最大。结论:(1)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中腹腔放置缝合针的最佳路径为从阴道路径。(2)从左下腹腹壁穿刺孔路径放置缝合针成功的相关因素中对其影响最大的是手术者在放置trocar的技术。(3)从右侧阑尾点的trocar附近腹壁缝合路经的相关因素中对其影响最大的是患者下腹壁厚度。
- 徐咏莲邹忠香邵清春温丽华石文静李英孙娟娟陈昭日
- 关键词:腹腔镜外科手术子宫切除术子宫良性疾病
- 血清β-HCG和E_3测定在晚期妊娠并发症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研究正常晚期妊娠和常见妊娠并发症孕妇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β-human chorionicgonadotropin,β-HCG)和雌三醇 ( E3)含量变化及相关性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对 550例正常晚期妊娠和 164例妊娠并发症孕妇测定血清β-HCG和 E3 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妊高征患者血清β-HC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 ,其增加值与妊高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P<0 .0 5) ,而 E3 含量随妊高征病情加重而降低。 2胎儿宫内生长迟缓( 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患者血清β-HC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 ( P<0 .0 5) ,而 E3 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妊娠者 ( P<0 .0 1)。 3过期妊娠 NST试验无反应型患者血清β-HCG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 ( P<0 .0 1) ,而 E3 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妊娠者 ( P<0 .0 1)。结论 妊娠晚期血清β-HCG增高发生妊娠并发症的机会增多 ,临床可作为一种筛选试验 ,如同时行 E3
- 戴淼胡明英栾强刘仕英李洁温丽华
- 关键词:促性腺激素绒毛膜雌三醇并发症
- 胎儿窘迫194例分析
- 2002年
- 傅秀珍李洁刘茹辛温丽华
- 关键词:妊娠合并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
- 护理干预对分娩疼痛及分娩结局的影响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分娩疼痛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190例待分娩产妇,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时疼痛程度、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分娩疼痛,降低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发生率.
- 邵清春温丽华祖新霞李玉华王翠萍
- 关键词:护理干预疼痛分娩
- CSSD器械篮筐持续改进
- 根据器械具体情况进行不同隔断设计;根据器械分类多视角设计,量身定做。根据每组器械特点进行器械篮筐的设计,对每组器械量体定制,不仅安全有效,也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既增加了护士的视角享受,也激发了护士的潜力,同时形成了同...
- 温丽华
- 关键词:手术器械篮筐
- 早期电针治疗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效果观察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早期电针治疗预防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84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预防尿潴留,实验组采用传统方法加电针治疗预防尿潴留。结果:实验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残余尿量、重置导尿管率与重置导尿管后带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采用传统方法加早期电针治疗,可促进膀胱功能恢复,预防尿潴留发生。
- 陈相英王丽温丽华孙金红吉秀芹李英
- 关键词:宫颈癌电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