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涂平

作品数:40 被引量:222H指数:8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天文地球
  • 11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地理信息
  • 5篇信息系统
  • 5篇政务
  • 5篇土地利用
  • 4篇地理信息系统
  • 4篇空间信息
  • 4篇服务平台
  • 3篇信息共享
  • 3篇遥感
  • 3篇查询
  • 3篇WEB服务
  • 2篇地理信息网络...
  • 2篇电子政务
  • 2篇信息服务
  • 2篇养老
  • 2篇预警
  • 2篇政务信息
  • 2篇人口
  • 2篇适宜性
  • 2篇土地适宜性

机构

  • 40篇福州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厦门理工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空...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作者

  • 40篇涂平
  • 9篇肖桂荣
  • 9篇梁娟珠
  • 7篇吴升
  • 6篇陈崇成
  • 4篇徐涵秋
  • 4篇王钦敏
  • 4篇汪小钦
  • 2篇满旺
  • 2篇李桂平
  • 2篇王威
  • 2篇朱晓铃
  • 2篇励惠国
  • 2篇方莉娜
  • 2篇陈楠
  • 2篇何建农
  • 2篇周勇
  • 2篇邬群勇
  • 1篇樊明辉
  • 1篇徐伟铭

传媒

  • 6篇福州大学学报...
  • 4篇华侨大学学报...
  • 2篇计算机工程与...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测绘信息与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计算机应用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微型机与应用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水利水文自动...
  • 1篇微计算机信息
  • 1篇福建电脑
  • 1篇遥感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电子政务
  • 1篇测绘科学技术...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9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建省林业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中的信息共享方案设计被引量:8
2006年
以“数字林业”建设为背景,针对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中的信息共享体系结构、数据库共享方案、数据交换体系三个主要方面提出福建省林业信息共享方案,并对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论述.
梁娟珠涂平
关键词:林业信息服务平台
海域使用管理系统中宗海时空数据组织与查询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分析了海域使用的时态特性,扩展了基态修正时空数据模型,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海域使用的宗海时空数据组织模式,实现了历史数据的恢复和海域使用实体的历史追踪。
梁娟珠涂平
关键词:海域使用时空数据
自动调配的层次网格空间索引技术被引量:7
2005年
海量空间数据的处理需要通过空间索引来提高效率。在深入研究网格类空间索引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层次网格空间索引进行若干的改进,提出了有创造性的基于正态分布的第一层网格长宽自动调配算法和完全包含的重新定义算法,并分析了它们的性能。结果表明,改进的层次网格空间索引大大提高了索引的效率和自适应的能力。
周勇何建农涂平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区域应用基础设施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针对当前数字区域工程建设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数字区域”应用基础设施的概念,对其研究背景、参考模型和面向信息共享的公共应用服务平台进行了论述。数字区域应用基础设施是在区域网络基础设施和数据基础设施上层的基础设施,它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城市等各种数字区域信息化应用工程提供基础性的应用服务支撑,由专业信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标准规范、关键技术和公共应用服务平台构成。信息服务机构是数字区域应用基础设施的主体,是有效联系信息需求方和信息拥有方的桥梁;公共应用服务平台是数字区域应用基础设施的核心,为区域信息共享和交换提供了统一的构架和解决方案。其中,元数据管理和目录服务平台为信息的发布和查询提供了“一站式”入口;信息共享与协作服务平台实现了分布式数据库的信息共享和交换;地理空间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了地理空间信息的集中式共享。最后,总结了“数字福建”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果,对“十一五”“数字福建”工程的需求和发展作了展望。
吴升王钦敏涂平励惠国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城市扩张和形态变化分析被引量:16
2020年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城市化进程对其经济、政治和环境系统所起的重要作用,但对监测区域范围内城市扩张和形态变化的比较研究却极为有限。基于欧空局气候变化倡议项目最新发布的1992-2015年300 m分辨率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集、1992-2012年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2000-2015年LandScan人口数据,本文首先分析了1992-2015年"一带一路"陆域城市用地增长的空间格局和十大分区城市用地面积的动态。其次,通过分析3个时间点(1992年、2003年和2015年)上同心环内城市用地密度的时空变化,量化了"一带一路"沿线80个城市的扩张和形态变化。最后采用3种统计模型(线性、幂律和指数函数模型)来分析城市用地面积、加权灯光面积和城市人口之间的长期关系。结果显示,"一带一路"陆域城市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从1992年的0.24%上升至2015年的0.56%,并且非洲和亚洲的发展中国家是"一带一路"监测区域城市化的主要贡献者。同心环内城市用地密度从城市中心到城市边缘呈递减趋势,且城市间的空间分布完全不同。中国、欧洲、非洲、西亚、东南亚和印度6个分区人口数超过100万的城市间比较显示,除了中国城市形态变得分散,其他分区城市形态总体变得紧凑。分析结果也显示,夜间灯光信号所反映的城市经济活力和城市人口分布趋势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城市空间扩张和形态变化。
海凯王思远马元旭杨瑞霞涂平梁娟珠刘卫华吴林霖
大数据量数据网络传输研究与实现被引量:9
2010年
针对电子政务中大量业务数据网络传输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数据传输网络架构,研究了即时数据传输与离线数据传输,设计和实现了数据传输组件原型系统,实现了点对点数据传输的基本功能,并在内网与政务网中分别对P2P通信、离线上载、离线下载的传输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P2P通信控件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
涂平朱晓铃满旺
关键词:电子政务数据共享网络传输
面向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本体知识库构建被引量:2
2016年
针对无法实现水土保持领域内知识的重用与共享的问题,研究基于本体的知识库构建方法,研发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知识库系统,并以福建省长汀县梯田措施的适宜性评价为例验证系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本体知识库能够有效实现水土保持领域知识与经验的重用,提高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科学性.
姚应龙徐伟铭涂平
关键词:水土保持本体知识库
集聚扩散视角下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时空转移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以福建省市、县(区)为研究区域,在脱钩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区位熵和脱钩指数构建产业集聚扩散判定条件,对2005-2015年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时空转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0年产业集聚地区分布较为均匀,产业扩散地沿海呈阶梯状分布,2010-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沿福厦铁路、鹰厦铁路扩散,内陆地区产业集聚高于东部沿海;2005-2015年福建省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出现象明显,内陆非鹰厦铁路沿线地区适合承接产业转移且空间分布较为均匀;高新技术产业要素投入、政府政策、产业结构、人力资本等对产业转移存在显著影响作用.
涂平赵唯为梁娟珠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产业转移产业集聚脱钩理论
基于“3S”技术的县级土地资源动态监测技术系统被引量:46
2000年
土地资源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得传统的土地资源管理手段无法满足土地资源信息及时更新的要求。探讨了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3S”技术进行县级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和更新的原理和方法。遥感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 ,发现土地利用变化区域的主要手段。全球定位系统接收仪用于对变化区域进行现场精确定位和实测。实测的变更数据可用于对原有的地理信息系统本底数据库进行修改 ,从而完成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数据库的及时更新。福清市土地资源动态监测技术系统就是利用“3S”技术建立起来的业务运行系统。系统所具备的功能可以满足县级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及时更新。
徐涵秋涂平肖桂荣
关键词: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土地资源
福州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21年
以福州市为研究区域,按照地名反映出的自然及人文特征进行统计分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地名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与人类景观类地名的空间分布非随机且呈显著的集聚模式,形成“中部高、外围低”的核密度分化特征;对地名空间分异的影响程度从高到底排序依次为文物古迹数量、人均GDP、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年均降水量、坡度与路网密度;地名的空间分异受到自然生存环境与社会人文活动的综合约束作用,其中,文物古迹数量与人均GDP的交互占据主导约束作用.
涂平周千千
关键词:地名文化景观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