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敏 作品数:32 被引量:127 H指数:7 供职机构: 沈阳区域气候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 辽宁省气象局科研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辽宁省2011年农业气候灾害趋势预测及年景展望 本文通过对封冻前农田土壤墒情监测、前期降水情况、土壤水分监测、春季干旱预估进行分析,结合对前期海洋、大气状况、天气气候异常特征及影响辽宁气候的物理因子的综合分析,对辽宁省2011年农业气候灾害趋势进行预测。辽宁省2011... 沈玉敏 胡春丽 纪瑞鹏关键词:人工增雨 预警机制 文献传递 空气质量预报质量考核自动评分系统 被引量:2 2002年 采用VB 6 .0制作业务软件 ;使用VB程序化语言 ,结合数据库访问技术 ,提取空气质量预报质量考核数据 。 张菁 石宇虹 沈玉敏关键词:空气质量预报 自动评分 系统设计 CMIP5对东北地区气温评估和2℃/4℃升温阈值出现时间研究 被引量:2 2021年 利用全球气候模式、多模式集合和东北三省观测数据,评估了不同典型浓度路径下全球气候模式和多模式集合对东北区域气温变化模拟能力和可信度,结果发现最优模式模拟结果优于多模式集合,具有较高的可信度。2℃升温阈值结果分析表明:大部分地区首次稳定到达2℃阈值开始年份分别出现在2025年之前(RCP2.6),在2015年之前(RCP4.5)和在2033年(RCP8.5)之前;其中RCP2.6情景下出现最早,RCP8.5情景下最晚,各情景下大体呈西晚-东早分布形势。4℃升温阈值结果分析表明:随着情景增加,首次达到4℃阈值的年份呈提前趋势,其中RCP4.5下出现最早,大部分站点出现在2048年之前,RCP8.5下出现最晚,大部分站点出现在2073年之前。东北三省气温预估结果分析表明:东北三省未来气温呈同步一致变化特征,随着情景增加,各省升温速率均呈上升趋势。 王涛 赵萌初 王乙舒 周晓宇 沈玉敏 王小桃 沈历都关键词:不确定性 汛期辽宁各流域降水量变化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准确预测汛期辽宁省的洪涝灾害趋势,更好地为农业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建立汛期辽宁省各流域的洪涝灾害趋势客观化预报方法,以便为实际气候预测为农服务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以辽宁省53个测站1961—2011年6—8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内流域都属于面积较小的流域,可以用算术平均法作为汛期各流域的降水量的计算方法。除浑河流域汛期降水量略有增加趋势外,其他流域都是下降趋势。各流域在1960s中期前后发生了突变。1月500 h Pa位势高度场西太平洋副高系统、1月太平洋海温场Nino3-4区、2月海平面气压场西伯利亚高压系统、2月东南太平洋区域海温场与辽宁省各流域汛期降水相关显著。所建立的各流域汛期总降水量多元回归预报方程都通过了0.01信度的显著性检验,说明这些回归方程有显著意义。 张运福 赵连伟 李菲 徐方姝 丁抗抗 廖晶晶 沈玉敏 张海娜关键词:农业气象 汛期 洪涝灾害 台风'麦莎'路径及降水强度客观分析 台风路径和降水强度预报是做好台风预报服务的关键.本文利用Micaps系统提供的常规资料,结合副热带高压、风场、云图及物理量场特点,分析台风'麦莎'沿西北路径北上之后,向偏北方向移动,在大连登陆的客观原因,及由此产生辽东半... 吴曼丽 沈玉敏关键词:台风路径 降水强度 文献传递 辽宁春季界限温度发生日期的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在春季气候预测工作中,尽可能准确地预测辽宁春季稳定通过5℃的日期,采用1961—2010年辽宁省53站逐日气温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的月平均位势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资料以及由NOAA重构的月平均海温场资料,通过相关分析方法并开展物理因子的普查工作,寻找辽宁春季稳定通过5℃日期的影响因子,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预报方程。结果表明:1961—2010年辽宁春季气温稳定通过5℃日期随时间有提前出现的趋势;稳定通过5℃日期与2月北大西洋海温、1月西北太平洋海温、2月北极涛动、1月印度洋海温、10月阿留申低压强度和1月北大西洋涛动关系密切;建立的预报稳定通过5℃日期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意义。 房一禾 晁华 王小桃 沈玉敏 顾正强 张海娜 赵建云 林蓉关键词:春季 界限温度 多媒体演示程序的开发 2001年 采用VB 6 .0编程实现了多媒体系统演示程序 ,通过控制鼠标平滑移动及按钮动作 ,模拟控件事件的响应 ;引入MP3语音介绍 。 王茜 沈玉敏关键词:多媒体系统 图像处理 程序设计 辽宁省2011年夏季气候特点及成因分析 2011年夏季,辽宁平均降水量为447毫米,比常年偏多约1成;平均气温为22.9℃,比常年偏高0.3℃。特点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异常气候频发。冷涡活动频繁,且位置偏南,对辽宁的影响较明显;台风影响异常偏早。季内发生雷电、... 沈玉敏 胡春丽关键词:夏季气候 降水量 台风 1961—1987年与1988—2014年辽宁省气候区划界线变化及可能气候成因 被引量:3 2019年 基于同一区划方法、指标体系,使用1961—2014年辽宁省52站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辽宁省气温、气候区划指标、范围及界线的变动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年均气温在1988年发生一次突变,突变后气温开始显著上升;≥10℃积温日数比较显著地响应气温突变,而干燥指数、7月平均气温变化不显著。在空间分布上区划指标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①全省≥10℃积温日数均出现增加,但在中西部地区显著增加;②在盘锦-抚顺一线以北(南),气候总体呈不显著变湿(干)趋势;③7月平均气温呈缓慢上升趋势。区划范围及界线位置出现更加显著地变化:①暖温带范围主要向北向东扩展,中温带向东收缩;②半湿润区范围主要向北向西扩展,半干旱区向西北方向收缩,湿润区范围基本不变;③Tb范围显著向北向东扩展,Ta范围向北向东收缩。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候格局变化的可能气候成因,发现突变后≥10℃积温日数期间500hPa高度场增加与4月和10月东亚冬季风减弱,4—10月东北冷涡持续天数增加和7月500 hPa高度场增加,可能分别是温度带,Tb区、Ta区和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变化的原因。 王涛 王乙舒 崔妍 敖雪 侯依玲 沈玉敏 王小桃关键词:气候区划 东北冷涡 辽宁省春季气温长期变化的时空特征 本文利用辽宁省53个测站的1961-2007年春季(( 3-5月)共47年的平均气温资料,从辽宁省春季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历史演变规律出发,找出辽宁春季气温与海温场、ENSO循环、高度场、太阳黑了等物理因子的关系。 沈玉敏关键词:春季气温 突变检验 物理因子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