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民
- 作品数:26 被引量:145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法学院(律师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论犯罪预防的哲学基础被引量:1
- 2005年
- 犯罪预防的目标是防患于未然,其哲学基础是人性的恶与善及人的理性与非理性。人性恶、人的非理性使犯罪预防具有必要性;人性善、人的理性使犯罪预防具有可能性。应注意犯罪预防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的界限。
- 谭志君沈志民
- 关键词:犯罪预防人性善人性恶非理性
- 犯罪之间的界限与区分问题探究
- 2016年
- 我国刑法理论在此罪与彼罪的区分上存在一定问题:或者机械套用四要件且只做简单比较,得出的区分标准往往只是一般性的,丧失理论指导意义;或者否定此罪与彼罪区分的理论探讨,主张不必讨论犯罪之间的界限,只要正确解释犯罪的各个构成要件,并运用想象竞合犯的理论就能准确适用刑法条文。文章认为,犯罪之间的界限是客观存在的,探讨此罪与彼罪的区分也是必要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罪与罪在模糊地带上的根本区分"的新观点,即犯罪之间的区分应限于罪与罪在易混难辨的模糊地带上的区分,而决定犯罪之间区分的关键在于两罪之间的互斥性要素。
- 沈志民
- 关键词:犯罪界限
- 抢劫罪研究
- 抢劫罪是一种常见多发且性质严重的侵财犯罪,长期以来一直倍受我国刑法学界的关注。不仅因为抢劫罪发案率高,对人身和财产的破坏性大;而且还在于抢劫行为极具复杂性,并由此产生许多理论和司法上的疑难问题。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
- 沈志民
- 关键词:抢劫罪暴力侵犯财产罪财物
- 文献传递
- 论我国刑法中的非典型抢劫罪被引量:5
- 2003年
- 我国刑法规定的非典型抢劫罪包括转化型抢劫罪、携带凶器抢夺的准抢劫罪和聚众打砸抢中毁坏财物的准抢劫罪。司法实践中,应注意这三类非典型抢劫罪的正确认定。
- 沈志民高晓春
- 关键词:准抢劫罪转化型抢劫
- 抢劫罪加重处罚情节研究
- 2006年
- 加重抢劫罪是指行为在符合普通抢劫罪的基础上,因具有法定的加重处罚情节而使其法定刑升格的情形。由于加重抢劫罪起点刑就是十年以上,还可判处无期徒刑或死刑,因此对这些加重处罚情节的界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立法对这些加重处罚情节表述的抽象性和语言本身的多义性,围绕着这些加重处罚情节的理解与适用产生了诸多分歧,本文拟结合最高人民法院的两个司法解释,探讨对8种加重处罚情节的理解与界定。
- 沈志民
- 关键词:抢劫罪加重情节
- 再论财产罪保护法益被引量:6
- 2011年
- 在刑法理论上,对所有权人采取盗窃、诈骗、抢夺等非法手段取回他人合法占有的本人财物是否构成财产犯罪观点不一。此类案件案情并不复杂,但背后涉及深层次理论问题。研究此类案件的价值有两点:一是从宏观层面上讲,法律人按照刑法理论和刑法规范得出的结论无论多么符合逻辑,
- 沈志民
- 关键词:财产罪保护法益刑法理论所有权人非法手段刑法规范
- 和谐社会语境下刑事政策探析被引量:1
- 2009年
- 刑事政策是国家惩治与预防犯罪的准则和措施,可分为基本的刑事政策与具体的刑事政策两种。通过历史考察,我国基本的刑事政策经历了由单纯功利主义向功利主义与人本主义相结合的转变。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保障,应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以及刑事执行各个阶段发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作用。
- 沈志民梁居峰
- 关键词:刑事政策和谐社会宽严相济
- 犯罪预备可罚性的本质探究——兼论抢劫罪犯罪预备的认定被引量:7
- 2003年
- 处罚犯罪预备是因为预备行为具有危险性,如果不是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阻挡,这种预备行为将可能会发展成实行行为。正是预备行为本身所具有的这种惯性,对刑法法益具有现实的危险性,因此立法者事先动用刑罚权,来保护刑法法益,这对维护社会秩序是完全必要的。然而,事先动用刑罚权的行为毕竟是一种推定行为,对其应严格加以限制,否则将造成刑罚权的滥用和忽视刑法对人权的保障。
- 沈志民
- 关键词:犯罪预备可罚性危险性
- 犯罪本质与实质违法性的判定被引量:5
- 2009年
- 对违法性的判定离不开对犯罪本质的认识,违法性的判定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违法性的形式判定,二是违法性的实质判定。违法性的本质着重于对法益是否予以侵害,即是否有实质性违法。建立对实质性违法的双重判定标准是完善我国犯罪构成体系较为理想的切入点;双重标准体现为一是积极侧面的判定,行为符合危害行为的三个特质即可推定为行为的实质违法性,二是消极侧面的判定,正当化事由的存在则阻却行为的实质违法性。
- 徐岱沈志民刘余敏
- 关键词:犯罪本质违法性实质违法性形式违法性
- 公民人身安全权的政府保障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人身安全,是公民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前提,无论国际人权组织还是各国立法均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权利加以保护。对公民人身安全权的保护,是政府一项重要的责任。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公民人身安全面临诸多威胁与侵害现状的基础上,对政府如何完善公民人身安全权的保障机制提出了具体建议。
- 沈志民葛自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