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杰
- 作品数:16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呼和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呼和浩特市病毒性乙型肝炎流行现状及血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年龄段人群乙肝的发病率和免疫水平,探讨人群加强免疫的年龄,以更好地控制乙肝的流行。方法:收集整理呼和浩特市2005~2007年乙肝疫情资料,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研究分析;调查资料的收集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市共调查1372名表面健康的人群,并对其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免疫状况。结果:2005~2007年全市乙肝发病率分别为120.11/10万、160.57/10万和183.75/10万,且3年之间发病率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325.137,P〈0.01);2005~2007年年龄小于15岁的人群乙肝发病率为17.76/10万,年龄大于等于15岁的人群乙肝发病率为187.87/10万.两年龄段人群乙肝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1.51,P〈0.01);调查的1372名研究对象中,年龄小于15岁者达到抗体保护水平的人数为317人,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阳性率为45.22%(317/701),年龄大于等于15岁者达到抗体保护水平的人数为233人,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阳性率为34.72%(233/671),两年龄段人群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3,P〈0.01)。结论:年龄小于等于15岁者免疫水平高,乙肝发病率低,年龄大于等于15岁者免疫水平较低,乙肝发病率较高。建议对15岁年龄组人群实施加强免疫,尤其是抗体水平较低的人群。
- 薄福宝张志强汪洋杰王红霞李娜孙忠义周滨鹏
- 关键词:乙型肝炎发病率抗体水平加强免疫
- 呼和浩特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了解现代社会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现状,为青少年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三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 739名大、中学生,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中学生中,偏食率为37.5%~57.4%;过去1周每天喝汽水饮料一次以上者有8.7%~17.5%,每天吃甜点1次以上者有13.2%~24.6%,每天吃早餐有42.3%~65.8%,每天喝牛奶有10.3%~22.4%;过去30d采取过减肥措施的有51.1%~67.4%;过去1周进行中等强度体育运动3d以上者有28.5%~43.5%。过去30d骑自行车违规发生率为62.5%~77.6%;过去30d受欺侮发生率为9.2%~11.9%,过去12个月里斗殴发生率为17.4%~28.5%,学习压力重报告率为14.3%~29.6%,抑郁报告率为14.5%~17.7%,严重受伤报告率为13.3%~15.4%;目前吸烟率为12.6%~22.0%,重度饮酒率为8.0%~31.4%,醉酒率为9.9%~39.2%;网络成瘾者有2.5%~4.9%,曾参加过赌博报告率为15.2%~23.6%;高中和大学生边缘性行为发生率分别为28.6%和43.7%。各种健康危险行为中,不同性别及不同学习阶段学生之间多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社会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较为普遍,学校应开展健康教育。
- 高金霞秦三平汪洋杰
- 关键词:青少年健康教育
- 呼和浩特市2003年外来民工麻疹 白喉 A群脑膜炎球菌和流行性乙型脑炎抗体水平监测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了解外地驻呼和浩特市民工中麻疹、白喉、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A群脑膜炎球菌的抗体水平。方法2003年对呼和浩特市的3个工地民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抗体水平监测。结果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5.04%,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 339.7;白喉抗体阳性率为40.50%,GMT为1∶0.282 4;A群脑膜炎球菌抗体阳性率为35.54%,GMT为1∶1.459 5;乙脑抗体阳性率为50.41%,GMT为1∶1.956 4。结论外来民工白喉、乙脑、A群脑膜炎球菌抗体水平较低,应开展麻疹、白喉、A群脑膜炎球菌、乙脑监测和接种疫苗工作。
- 闫绍宏汪洋杰武贵森温海英薄涛
- 关键词:麻疹白喉A群脑膜炎球菌流行性乙型脑炎抗体
- 2011-2015年呼和浩特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分析
- 2018年
- 目的了解2011-2015年呼和浩特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评价含麻疹成分疫苗的接种工作质量,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5年每年抽取2~4个县区,每个县区抽取0~6岁、7~12岁、13~19岁、20~29岁、30~岁组5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每组随机抽取35人,5年共1 573人,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2011-2015年共检测1 573人,其中麻疹IgG抗体阳性1 482人,阳性率94.2%。不同年份间麻疹IgG抗体、不同年龄组间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间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1-2015年呼和浩特市健康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较高,已建立一定的免疫屏障。但由于30~岁组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较低,建议对该年龄组人群开展强化免疫,青少年组开展查漏补种;同时继续加强麻疹监测,努力实现消除麻疹目标。
- 李娜张志强刘小平康慧杰汪洋杰刘智睿
- 关键词:麻疹抗体
- 呼和浩特市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15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呼和浩特市15岁及以上人群2 158人进行问卷调查及血压测量。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 158名调查对象中,高血压患者824例,患病率为38.18%,标化患病率为21.12%,其中,男性患者382例,患病率36.38%,女性患者442例,患病率39.89%,不同性别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患者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40岁以上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长幅度较大,各年龄组高血压的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高血压患者360例,患病率为42.31%,城市高血压患者464例,患病率为35.50%,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家族史、吸烟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中,接受降压治疗638例,治疗率为77.43%;血压控制有效252例,控制有效率为30.58%。城市患者接受降压治疗和血压控制率均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和浩特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应对居民加强健康教育和干预,以达到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 秦三平汪洋杰韩霞董连英高金霞李春峰安娟
- 关键词:高血压流行病学
- 2015年呼和浩特市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 2017年
- 目的:分析2015年呼和浩特市居民的死亡原因,掌握死亡疾病谱,为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年呼和浩特市居民报告采用ICD-10编码进行分类,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主要死因的顺位及构成比,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2015年呼和浩特市居民粗死亡率为425.80/10万,标化死亡率为356.27/10万;其中男性粗死亡率522.62/10万,标化死亡率364.33/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327.08/10万,标化死亡率303.24/10万;死因顺位前5位疾病依次是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及损伤中毒;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心脏病死亡率127.40/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为93.38/10万,呼和浩特市居民期望寿命为79.82岁,其中男性78.31岁,女性82.68岁。结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是呼和浩特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开展以一级预防为主的慢性病防治社区健康教育,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降低慢性病死亡率。
- 陈蓉汪洋杰韩霞
- 关键词:死因顺位死亡率
- 高碘高酪氨酸对小鼠甲状腺肿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研究高碘、高酪氨酸对小鼠甲状腺肿(简称甲肿)的影响,进而全面揭示酪氨酸对甲状腺功能、形态影响的剂量效应规律。方法:按2×2析因设计将小鼠分为4组:适碘适酪氨酸组;适碘高酪氨酸组,高碘适酪氨酸组;高碘高酪氨酸组。喂养120 d后,观察测定甲状腺重量及相对重量,血清T3和T4以及TSH含量(放射免疫法),甲状腺组织学变化(光镜、电镜),甲状腺体视学指标即平均面积、面积体积、平均灰度,计算甲状腺肿大率。结果:①单纯高碘可致典型的胶质性甲状腺肿,甲肿率为89.5%;②单纯高酪氨酸对甲状腺无显著影响,甲肿率为0%;③高碘高酪氨酸时甲状腺肿大程度明显减轻,甲肿率为35%。结论:①碘、酪氨酸都是影响甲肿的重要因素,碘占主导地位,酪氨酸也具有重要的作用;②高碘和高酪氨酸对甲状腺有交互作用,后者对前者的致甲肿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 李娜温海英汪洋杰王志平
- 关键词:碘酪氨酸甲状腺肿
-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2011年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居民死亡谱及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和人口学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减寿年数和平均预期寿命。结果 2011年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居民粗死亡率为658.93/10万,标化死亡率为659.21/10万;其中男性居民粗死亡率为849.39/10万,标化死亡率为755/10万;女性居民粗死亡率为465.83/10万,标化死亡率为537.05/10万。婴儿死亡率为14.25‰。2011年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为74.2岁,男性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1.1岁,女性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7.2岁。循环系统疾病的死亡率居全部死因的首位,标化死亡率远远高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恶性肿瘤居第二位,标化死亡率接近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减寿年数以循环系统疾病为首位。结论循环系统疾病对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居民健康影响很大,应针对该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及其他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减少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和死亡。
- 秦三平汪洋杰韩霞董连英高金霞杨俊梅李春峰安娟
- 关键词:死亡率减寿年数
-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2012年居民死因调查研究
- 2013年
-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威胁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基本数据。方法收集2012年赛罕区人口资料及死亡资料,采用Excel 2007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赛罕区2012年有人口418 443人,死亡2 272人,年均粗死亡率为542.97/10万,其中男性居民粗死亡率为667.32/10万,女性居民粗死亡率为413.92/10万;居民标化死亡率为512.5/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563.07/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446.28/10万。婴儿死亡率为8.9‰,孕产妇死亡率0。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占到全人群死因的87.68%,具体到各类疾病死因顺位,前五位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道疾病、伤害、消化道疾病。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危胁赛罕区居民的首要疾病,应针对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使其发病率下降。
- 秦三平韩霞贾贞平高金霞李春峰安娟汪洋杰董连英
- 关键词: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