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天一

作品数:25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吉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鼠疫
  • 10篇疫源
  • 8篇疫源地
  • 6篇黄鼠
  • 6篇达乌尔黄鼠
  • 4篇疫情
  • 3篇动物鼠疫
  • 3篇信息系统
  • 3篇人间鼠疫
  • 3篇鼠疫监测
  • 3篇自然疫源
  • 3篇溴敌隆
  • 3篇抗药
  • 3篇抗药性
  • 2篇预警
  • 2篇预警指标
  • 2篇知晓
  • 2篇知晓率
  • 2篇鼠疫疫源地
  • 2篇宿主

机构

  • 15篇中国疾病预防...
  • 11篇吉林省地方病...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四川省疾病预...
  • 2篇攀枝花市疾病...
  • 1篇吉林省地方病...

作者

  • 25篇段天一
  • 14篇刘振才
  • 12篇张贵军
  • 12篇陈磊
  • 12篇鞠成
  • 12篇徐成
  • 11篇周晓磊
  • 10篇姚晓恒
  • 9篇丛显斌
  • 5篇鞠成
  • 5篇陈显赫
  • 4篇吕景生
  • 4篇张博宇
  • 4篇邵奎东
  • 4篇李仲来
  • 4篇陈磊
  • 3篇王忠惠
  • 3篇张春华
  • 3篇张市
  • 3篇王卓

传媒

  • 20篇中国地方病防...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华地方病学...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达乌尔黄鼠对溴敌隆敏感性的测定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确立达乌尔黄鼠对溴敌隆的敏感本底(即食毒期),为检测达乌尔黄鼠对溴敌隆抗药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摄食试验,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方法,ED95置信上限确立最适宜的灭鼠剂量;通过食毒期与其对应的死亡率,用Litchfield方法计算出达乌尔黄鼠对第2代抗凝血灭鼠剂的敏感本底。结果达乌尔黄鼠对溴敌隆敏感本底测定最适宜的剂量为4.87 mg/kg,食毒期为20 d。测定中动物死亡高峰出现在饲毒后第3~4 d,第10 d全部死亡。结论以0.01%浓度配制毒饵进行敏感性测定,以20 d为食毒期作为标准进行达乌尔黄鼠对溴敌隆的抗药性调查具有实际意义。
陈显赫孙启廷张雁冰段天一
关键词:达乌尔黄鼠抗药性溴敌隆
无人机综合应用平台在鼠疫防控中的建立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在鼠疫监测中建立无人机综合应用平台及鼠疫防控App。方法利用无人机遥感图像智能识别功能,采集达乌尔黄鼠鼠洞、死鼠、异常点等正射图像资料,通过应用软件处理整合图像,建立达乌尔黄鼠鼠洞及自毙动物特征样本库,及综合应用平台。结果无人机和无人机综合应用平台,能够有效智能快速识别、分析吉林省鼠疫疫源地内宿主动物及异常情况。结论无人机综合应用平台的开发应用,将扩大监测范围,大大减少鼠疫监测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段天一陈磊周晓磊邵奎东徐成鞠成姚晓恒任振宁李昊田杰田无非
关键词:无人机
吉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小型啮齿动物的分布被引量:3
2010年
张贵段天一刘振才徐成张贵军李宝贵
关键词:鼠疫自然疫源地啮齿动物松辽平原东方田鼠布氏田鼠地理区划
两种数学模型对鼠情分布趋势的分析
2016年
鼠疫监测中常用的数量监测指标包括鼠密度监测、小型啮齿类数量监测及多种媒介指数监测,这些指标与监测范围内的鼠疫流行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多年的监测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以往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分析,例如不同地理区域的某指标的横向比较或按时间序列的纵向统计分析。
段天一陈磊李海峰徐成
关键词:鼠疫监测鼠情鼠密度数学模型鼠疫疫源地自然疫源性疾病
鼠疫疫源未明地区公众鼠疫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了解鼠疫疫源未明地区公众鼠疫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疫源未明地区鼠疫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以四川省攀枝花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居民的鼠疫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计调查324人,分布在3县(区)的7个乡镇13社区(村),总知晓率59.14%,知晓率随着年龄(χ~2=41.58,P<0.05)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文化程度(χ~2=47.19,P<0.05)的增高而增高;职业为农民的知晓率最低,学生最高;将近80%的受访者发现死鼠后将会掩埋死鼠或报告当地疾控部门处理,将近70%的受访者会向当地医疗机构报告鼠疫疫情。结论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鼠疫宣传材料,更有利于文化程度偏低或年龄偏大的群众;正确处理病死鼠,及时报告疫情,同样是疫源未明地区鼠疫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的重点。
鞠成关心黄进陈磊段天一李海峰王忠惠张贵军刘伦光李帆吴朝学唐刚陈鑫莹陈祖华沈来红张金太张翰文刘红旗王文平夏云杨康黄天鑫徐成
关键词:鼠疫知晓率
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动物鼠疫预测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预测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未来两年的动物鼠疫检菌阳性率。方法对历史数据采用加权平滑法进行预测。结果收集1959年以后的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动物鼠疫检菌数及检菌阳性数,对阳性检出率进行预测,2014~2015年检菌阳性率的加权平滑值分别为11.35%,11.62%。结论未来两年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动物鼠疫疫情有升高的趋势,应加强防控。
周晓磊张博宇丛显斌李仲来姚晓恒鞠成徐成张贵军段天一陈磊刘振才
关键词:动物鼠疫
鼠疫菌种、宿主、媒介、疫情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为了更加科学的收集、管理、利用鼠疫相关信息,探索一种比较先进的方式来改变目前的鼠疫信息管理。方法依托信息管理相关理论,结合鼠疫相关信息特点,利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开发鼠疫信息数据库管理软件。结果鼠疫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实现了鼠疫菌种、宿主、媒介、疫情等信息的综合管理,并可直接进行统计分析,做出统计图、统计地图等。结论该系统建立后能安全、高效的管理鼠疫信息,有推广意义。
吕景生邵奎东王卓张市陈显赫段天一刘振才鞠成
关键词:鼠疫疫情媒介宿主地理信息系统
基于改良德尔菲法的鼠疫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构建鼠疫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探索我国鼠疫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方法 采用文献检索和小范围专家会议法初步拟定鼠疫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应用德尔菲法,将风险评估指标编制成表格问卷,对专家进行咨询,并对每个指标的必要性、敏感性、可操作性及其相对权值进行评分;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9.0软件计算指标权重.结果 根据鼠疫爆发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7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的鼠疫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鼠疫的疫源地(5个二级指标)、病原学(2个二级指标)、传染源(4个二级指标)、传播途径(2个二级指标)、人群(1个二级指标)、地理环境(2个二级指标)和疫情动态(1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的专家评分分别为:7.712±1.337、7.763±1.586、7.927±1.366、7.144±2.138、6.652±2.128、5.939±1.991、5.580±2.018;权重分别为:0.158 3、0.159 3、0.162 7、0.146 6、0.136 5、0.121 9、0.114 5.结论 初步建立了鼠疫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探索出我国鼠疫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
丛显斌鞠成徐成周晓磊姚晓恒段天一张贵军陈磊刘振才
关键词:鼠疫风险评估德尔菲法
中国人间鼠疫流行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 探讨人间鼠疫流行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为鼠疫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人间鼠疫发病资料来自我国部分省(区)上报数据,气象数据来自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的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资料年值数据集.整理黄胸鼠、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气象(气温和湿度)和人间鼠疫发病资料,应用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IDW)和分区统计分析获得各区县气候数据的年均值,利用Stata 12.0软件进行面板数据回归诊断分析,统计当年或领先1~4年温度、湿度对鼠疫发病的影响.结果 对云南、广西、贵州的黄胸鼠疫源地33个县疫情数据和气象因素面板数据回归诊断分析显示,人间疫情流行与当年的极端最高气温(r=-0.022 9,P<0.05)呈负相关,与当年的平均相对湿度(r=0.083 0,P< 0.05)呈正相关,与领先1年的极端最低气温(r=-0.019 6,P<0.01)呈负相关,与领先1年的极端最高气温(r=-0.019 0,P< 0.05)呈负相关,与领先2年的最小相对湿度(r=-0.107 2,P<0.01)呈负相关,与领先3年的平均最高气温(r=-0.118 6,P<0.01)呈负相关;与领先4年的气象因素无关(P均> 0.05).对甘肃、青海、四川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发生人间鼠疫疫情的21个县的气象资料与发病起数的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显示,人间鼠疫的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不大(P均> 0.05).结论 黄胸鼠疫源地人间鼠疫流行与气象因素关系密切,气温过高或过低均可抑制人间鼠疫流行,湿度是当年鼠疫流行的促进因素,气象因素可作为黄胸鼠疫源地鼠疫风险评估的参考.
鞠成刘振才张贵军姚晓恒徐成段天一陈磊周晓磊丛显斌
关键词:鼠疫疫情气温面板数据
中国1950~2010年鼠疫患者性别构成比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了解不同疫源地我国鼠疫患者性别构成情况,探讨年龄、病型、感染方式、病死率等与鼠疫患者性别构成的关系。方法收集1950~2010年全国鼠疫个案资料,用卡方检验和二项分布检验等方法对鼠疫患者性别构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旱獭疫源地男性病例明显多于女性(P<0.01);分年龄组比较,只有20~39岁年龄组鼠疫患者男女比例存在差异(P<0.01);通过接触人(P<0.05)和旱獭(P<0.01)感染的病例男女比例差别有显著性;患腺型(P<0.05)和肺型(P<0.01)鼠疫的男性病例也多于女性;病死率则与性别无关(χ2=1.175,P>0.05)。结论人类感染鼠疫与性别关系不大,只与不同性别人群接触病原体机会的多寡和接触部位有关。
鞠成张芳姚晓恒周晓磊刘振才徐成张贵军段天一陈磊丛显斌
关键词:鼠疫性别疫源地构成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