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柏林

作品数:62 被引量:163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2篇成像
  • 20篇磁共振
  • 16篇磁共振成像
  • 9篇血管
  • 8篇脑梗
  • 7篇百草枯
  • 6篇影像
  • 6篇中毒
  • 6篇脑梗塞
  • 6篇内皮
  • 6篇梗塞
  • 5篇心肌
  • 5篇心脏
  • 5篇血管内皮
  • 5篇铅暴露
  • 5篇细胞
  • 5篇内皮生长因子
  • 5篇急性百草枯
  • 4篇毒性
  • 4篇血管内皮生长...

机构

  • 5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医学情...
  • 1篇邯郸市中心医...

作者

  • 60篇武柏林
  • 19篇刘怀军
  • 18篇宋波
  • 9篇牛玉杰
  • 9篇汪国石
  • 8篇王立新
  • 7篇玉鉴
  • 6篇黄渤源
  • 6篇张荣
  • 6篇王藏海
  • 5篇屈长强
  • 5篇池琛
  • 4篇李彩英
  • 4篇崔彩霞
  • 4篇孙素菊
  • 4篇谭凤珠
  • 4篇田欣
  • 4篇吴艳凯
  • 3篇颜立群
  • 3篇冯平勇

传媒

  • 8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河北医药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放射学实践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3篇环境与职业医...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中华超声影像...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中华劳动卫生...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临床荟萃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共振成像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犬脑梗塞有效性评价的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一种不开颅的微创家犬局灶性脑梗塞动物模型.研究目的:建立一种适合医学影像学相关研究的家犬局灶性脑梗塞疾病模型.结论:该方法建立的家犬局灶性脑梗塞疾病模型创伤小、操作简单、动物存活率高,适于影像学及其他亚急性慢性...
武柏林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脑梗塞疾病动物模型
文献传递
肥厚型心肌病伴限制性表型患者的临床及MRI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伴限制性表型的临床和MRI特征。方法回顾性搜集19例伴显著限制性特征的HCM患者(HcM伴限制性表型组)及年龄、性别、病程相匹配的19例典型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典型HCM组),行黑血序列及亮血电影序列的四腔心、两腔心和短轴扫描,注射对比剂后10~15min行延迟强化扫描。回顾性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室壁厚度及延迟强化节段数、MR功能参数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CM伴限制性表型组中出现持续房颤和心包积液的例数均为11例,典型HCM组分别为0、1例,HCM伴限制性表型组发生率显著高于典型HCM组(P值均〈0.01)。其心功能分级明显低于典型HCM组(P〈0.01)。HCM伴限制性表型组左、右心房前后径分别为(55.8±5.3)和(61.3±11.0)mm,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左、右心房前后径分别为(37.0±7.8)和(39.3±5.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82和25.55,P值均〈0.01)。HCM伴限制性表型组患者表现出明显的右心室长轴短缩,类似限制型心肌病改变。其延迟强化的范围为(7.7±3.0)个节段,明显多于典型HCM组的(5.1±2.8)个节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80,P〈0.01)。心功能参数提示HCM伴限制性表型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心脏指数和左心射血分数均明显小于典型HC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CM伴限制性表型是HCM的一种亚型,临床症状重,MRI在该病的诊断及全面评价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武柏林陆敏杰赵世华凌坚张岩尹刚杨新令郭午玲王好玲王浩
关键词:心肌病肥厚型磁共振成像
200例头颅CT片中生理性颅内钙化分析
2004年
目的分析颅内生理性钙化的发生率及与年龄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0例头颅CT片进行颅内生理性钙化的大小、部位、数目的分析。结果颅内生理性钙化149例(74%),病理性钙化3例(1.5%);颅内未发现钙化者48例(24%)。在200例中有脑外伤史者78例,有钙化者53例,占脑外伤患者钙化率的67.9%。结论生理性钙化发生率远大于病理性钙化发生率,其随年龄增加相应上升。
梅鹰武柏林
关键词:颅内钙化
铅对孕期及哺乳期母体骨代谢的影响及钙的干预作用
宋波牛玉杰武柏林张荣孙素菊谭凤珠
以孕前低水平铅暴露为切入点,观察了母体骨骼铅动员的现象,并分析了其在激素水平的成因及钙的预防作用,为预防儿童铅中毒、保护母体骨骼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本研究在严格的实验室控制的前提下,给予母鼠较低剂量的铅暴露(含铅元素10...
关键词:
关键词:铅中毒钙干预孕期哺乳期
犬脑出血后脑组织细胞凋亡及bcl-2、bax基因调控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贺丹刘怀军武柏林颜立群王勇
关键词:脑出血细胞凋亡BCL-2蛋白BAX蛋白
百草枯急性染毒对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8只,百草枯染毒后第1、3天组各16只,染毒后第7天组20只,染毒组大鼠按10.96 mg/kg剂量腹腔注射百草枯一次,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5%乌拉坦麻醉动物后处死取材,液相色谱法测定动物血清中百草枯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动物额叶皮层、海马、黑质和纹状体的星形胶质细胞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并计数染色阳性数目,透射电镜观察动物额叶皮层、海马、黑质和纹状体的星形胶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染毒后第1、3和7天组血中百草枯测量结果分别为(1.020±0.059)、(0.564±0.087)和(0.067±0.045)mg/L,三组间血清毒物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后第7天组黑质和海马CA1区GFAP阳性细胞计数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染毒后第7天组动物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胞浆水肿,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引起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
宋波武柏林徐岳宗刘学慧张魏丽牛玉杰
关键词:百草枯急性毒性星形胶质细胞
伴有右房型三房心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1例
2025年
该文报道1例右房型三房心伴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患者。女性,49岁,心脏CT血管成像(CTA)显示右心房增大,见斜行隔膜样结构,真房与副房间隔膜交通孔宽大,诊断为右房型三房心,且合并多种其他心脏畸形。患者行手术切除纤维隔膜,术中所见右心房内隔膜形态部位、开口大小与心脏CTA表现一致。
苏紫含安景辉刘玉博孙春晶何亚清程汉琪武柏林
关键词:心脏病三房心心血管造影术
颅内结核病的影像学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对颅内结核感染病例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研究 ,从而评价两者在诊断颅内结核感染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该病临床分型与分期的应用。方法 分析 12 7例颅内结核患者的CT与MRI表现 ,其中脑膜型结核 5 7例( 4 4.9% ) ,脑实质型 2 8例 ( 2 2 .0 % ) ,混合型 19例 ( 15 .0 % ) ,单纯脑室型 12例 ( 9.4% )。结果 所有患者中 ,116例 ( 91.3% )CT与MRI检查均表现为阳性 ,7例 ( 5 .5 % )CT检查阴性而MRI检查阳性 ,17例 ( 13.4% )CT发现单发病灶 ,MRI却显示出多个病灶。结论 MRI在对颅内结核感染的诊断较CT更为敏感。
刘怀军张琳武柏林王黎王立新李瑜
关键词:颅内结核磁共振计算机体层成像
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一例被引量:4
2007年
患者男性,33岁,因常规体检时发现两肺弥漫性病变于2006年6月25日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感冒后出现轻微咳嗽,无痰、咳血,无发热、喘息及夜间盗汗而未进行治疗。1周前参加常规健康体检,X线胸片发现两肺弥漫性病变于2006年6月15日曾在当地医院就诊。当天做胸部CT检查考虑为支气管扩张。患者既往身体健康,
武柏林宋波汪国石张彦萍秦瑞萍
关键词:肺弥漫性病变组织细胞增多症郎格汉斯细胞胸部CT检查支气管扩张常规体检
MR-T_2WI对脑梗死家犬VEGF质粒治疗效果的评价
2003年
目的 :拟用MRI追踪观察VEGF质粒对局灶性脑梗死家犬疾病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18只健康成年家犬 ,制成模型后随机分成 3组 ( 3、7和 8只 ) ,组内分 2个亚组 ,实验组给予人pcD2 /hVEGF1 2 1 重组质粒 60 0 μg ,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重复进行MR扫描 ,序列为T1 WI、T2 WI、3D TOFMRA、FLAIR、CET1 WI。处死后选择病变部位分别进行HE染色、CD3 4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和电镜观察。用SPSS 10 .0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时间组间T2 r、MVC、VEGF免疫阳性细胞数的差异。结果 :术后 4h可见到病变区T2 WI高信号 ,病变部位T2 信号强度由 2 4h的 40 40 .0 0±468.66升高到 2周时的 480 6.80± 73 9.5 2。T2 r升高 ,2周时组间T2 r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6)。T2 r变化与MVC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r =0 .677,P <0 .0 1)。结论 :VEGF质粒的应用促进了梗死后侧支循环的建立。
武柏林汪国石刘怀军王藏海王立新玉鉴屈长强池琛黄勃源
关键词:脑梗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真核表达质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