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计昌

作品数:34 被引量:20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天文地球
  • 3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8篇地震
  • 8篇地震波
  • 8篇震波
  • 6篇小波
  • 4篇地震测深
  • 4篇测深
  • 3篇地震波形
  • 3篇用户
  • 3篇用户界面
  • 3篇图形用户
  • 3篇图形用户界面
  • 3篇强震
  • 3篇去噪
  • 3篇层析成像
  • 2篇地壳
  • 2篇地震数据
  • 2篇东北缘
  • 2篇断裂带
  • 2篇陨石
  • 2篇陨石坑

机构

  • 30篇中国地震局
  • 4篇国家地震局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机电职业...

作者

  • 34篇樊计昌
  • 25篇刘明军
  • 12篇李松林
  • 11篇海燕
  • 7篇张先康
  • 5篇王夫运
  • 4篇赖晓玲
  • 4篇宋占龙
  • 4篇李松林
  • 3篇胡中民
  • 3篇赵丽
  • 3篇莘海亮
  • 3篇段永红
  • 2篇方盛明
  • 2篇赵成斌
  • 2篇赵成彬
  • 2篇邓宏钊
  • 2篇张成科
  • 1篇孙桂香
  • 1篇宋建立

传媒

  • 4篇地震学报
  • 4篇石油地球物理...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科技导报
  • 3篇CT理论与应...
  • 2篇地震研究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华北地震科学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地震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1990年中...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1
  • 3篇1990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地震成像技术研究我国首个国际认可的陨石坑被引量:3
2016年
20世纪80年代起,辽宁省岫岩县境内的一个环形构造由中国科学家从地质、地球化学推断为陨石撞击坑,后经地质钻探进行了证实.但该环形构造的深部整体特征仍有待用地震勘探方法来确认.为了对该环形构造的深部有个整体认识,利用三维地震成像方法首次对岫岩坑的地震波折射数据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该坑的三维速度结构.结果表明:该撞击坑从地表到深度100 m的速度层对应坑内上部107 m厚的湖泊相沉积物,深度100 m到300 m的速度层对应坑内下部厚度为188 m的角砾岩堆积透镜体.大约250 m深处的波阻抗界面与地质钻孔的260 m深处的陨石冲击分界面相对应.深度300 m到650 m的低速度层可能对应角砾岩堆积透镜体下面的下元古界变质岩系的程度较低的撞击裂隙层.坑中心深度约700 m周围以及向下出现的7.0 km/s以上的高波速可能是陨石撞击时所产生的高温高压使表层岩石达到熔融状态,改变了围岩的性质,致使围岩速度升高.
樊计昌刘明军韩艳杰海燕赵成斌
关键词:地震波走时
昆仑山口断裂的通道波观测
<正> 青藏高原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的结合部位,地震活动十分强烈,近年来多次发生大地震。2001年11月14日青藏高原内部的昆仑山口断裂带西端发生8.1级强烈地震,这是我国大陆近50年以来最强烈的一次地震。该地震造...
李松林张先康宋占隆樊计昌刘明军
文献传递
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确定速度分布和界面位置
<正>引言:走时反演中,速度和界面联合反演是提高ST效果的主要方法之一。 S.K.L.Chiu提出了用反射走时同时反演界面三维结构和层速度的方法。T.N.Bishop提出了用反射走时同时反演二维非均匀介质的界面和速度的方...
李松林樊计昌吴宁远
文献传递
地壳深部断层的三维成像
李松林张先康赖晓玲樊计昌邓宏钊段永红石金虎杨健宋战隆张成科宋建立
提出了利用地震学手段进行断层成像的方法并编制了有关计算程序。基于地震三维成像技术,首先利用地震波走时资料联合反演地震震源位置和介质三维速度结构。然后利用地震波形资料反演介质Q值结构。综合介质三维速度结构和三维Q值结构,并...
关键词:
关键词:断层层析成像地壳结构
确定断裂带内部结构和物性参数的一种方法被引量:15
2007年
上地壳的深大断裂在地下深处常常伴有几百米至几千米宽的低速带,它对油气的储集和运移或对储层的破环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了解其三维形态、规模、倾向及物性参数(如波速和Q值等),对指导油气勘探有重要作用。断层带围陷波方法是精确确定断层几何形态和物性参数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给出了确定断裂带内部物性参数的计算公式和步骤,开发了一套综合利用断层带围陷波和体波(P波和S波)确定断层几何形态和物性参数的软件,还给出了围陷波分析和计算的应用实例。研究及应用结果表明:通过谱分析方法,利用断层带围陷波能够初步确定断层的结构、随深度的延续特征及物性参数;借助于围陷波和体波的走时及波形资料,利用谱分析和射线追踪方法可进一步确定断层的三维几何形态和物性参数。
樊计昌刘明军
关键词:谱分析物性参数射线追踪
海原断裂带断层通道波观测与破碎带宽度被引量:15
2004年
断层通道波是低速断层破碎带与高速围岩之间的边界相干多重反射形成的,其振幅和频率强烈依赖于断层的几何形态和物理性质,故能用于探测断裂带的内部结构。在宁夏海原西安州附近海原断裂带上,横跨1920年海原8.6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布设2条测线,接收测线之间人工爆破激发的断层通道波。每条测线由14台3分量数字地震仪组成,靠近破裂带台间距30~40m,远离破裂带台间距增大至230~250m。对测线1的台站接收到的一炮垂直道地震波数据进行了0.1~4.0Hz频段的滤波,结果表明在S波到时之后存在多组强振幅、低频率、长波链的断层通道波。由断层通道波揭示的海原断裂带在西安州附近的断裂破碎带宽度约为250m。
刘明军李松林张先康樊计昌宋占龙
关键词:海原断裂带细结构
利用地震波速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组成及其动力学被引量:34
2008年
依据穿过巴颜喀拉地块的北部、秦岭地块、祁连地块、海原弧形构造区和鄂尔多斯地块的玛沁一兰州一靖边人工地震剖面的P波、S波的速度结构和泊松比结构,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地壳组成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动力学过程.首先,系统地归纳总结出一套将地震测深得到的原位P波速度校正到实验室温压条件下波速的具体可行的方法,利用大地热流值求取地壳不同深度的温度是该方法的关键.然后,将上述剖面的原位P波速度校正到600MPa和室温条件下,结合泊松比与相同温压条件下的实验室岩石波速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确定研究区的岩性组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平均P波校正波速为6.43km/s,地壳整体像上地壳一样呈酸性.巴颜喀拉地块和秦岭地块南部的下地壳底部缺失校正速度Vp〉6.9km/s的基性岩,下地壳中酸性互层,下地壳整体呈酸性.其他地块下地壳底部有2~10km厚的校正速度Vp〉6.9km/s的基性岩,下地壳整体呈中性.最后,根据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结构和组成的研究成果,支持地壳增厚主要发生在下地壳的观点;提出巴颜喀拉地块和秦岭地块南部曾发生过下地壳拆沉作用,并导致高原的加速隆升.
刘明军李松林方盛明樊计昌赵丽
关键词:青藏高原下地壳拆沉
岫岩陨石撞击坑结构高精度地震探测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我国的岫岩陨石撞击坑位于辽东半岛北部低山丘陵地区,直径1.8 km,保存完好,已被多方面的证据证实为陨石撞击坑.陨石的撞击和此后的沉积作用在坑内形成了特殊的地球物理场,使坑内与坑外的介质在速度、密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次通过采用反射和折射地震相结合的探测方法,利用陨石撞击所形成的岩石的地震波速度和波阻抗差异,获得了陨石坑的速度结构、地层结构和整体形态.根据地层反射特征,直接撞击形成的区域为直径约1.8 km、深度800 m左右的坑体;受撞击影响的深度约1.4 km.撞击坑的结构分为慢速沉积区、快速沉积区和影响区三部分.根据撞击坑的地震波速度特征,在撞击坑的中心约800 m深度地震波的速度已达到7.0 km/s,且速度7.0 km/s的等值线与坑体形态一致,坑的边缘在500~600 m深度地震波的速度已达到7.0 km/s.坑体的结构和岩石的这些物性参数都进一步证实了岫岩陨石坑的陨石撞击起源.
赵成彬刘明军樊计昌姬计法郭新景李春周杨利普
关键词:地球物理场
利用断层围陷波研究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破裂面被引量:25
2005年
 利用横跨地表破裂带的小点距的地震测线, 对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进行了断层围陷波的观测实验. 经过数字滤波和频谱分析等技术, 由地震记录图中分离出了断层围陷波. 资料处理结果表明: ①无论是人工地震震源还是天然地震震源, 只要位于断层带内或紧靠断层带, 均能激发断层围陷波; ②断层围陷波的能量主要集中于断层带内, 其振幅随测点与断层带距离的增加而急剧衰减; ③断层围陷波的优势频率与断层的宽度及断层带内介质的速度有关, 断层带越宽, 或断层带内部介质速度越低, 则观测到的断层围陷波的优势频率越低; ④断层围陷波存在着频散现象; ⑤根据昆仑山口西地震测线断层围陷波的观测结果, 可推断该处破裂面宽度为300 m左右, 远远大于地表破裂带的宽度.
李松林张先康樊计昌
关键词: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三维Q值层析成像人机交互软件及其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Q值结构对了解地壳的非弹性性质、地壳内部构造、热活动状态、地壳介质非均匀性以及断层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编写了基于吸收特征时间t*的三维Q值层析成像人机交互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计算地震体波(P波和S波)的振幅谱并通过拟合振幅谱得到反映地震波衰减的吸收特征时间t*,并利用t*资料通过三维Q值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三维Q值结构.实际观测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文中给出的方法和软件是有效且可行的.
樊计昌刘明军海燕
关键词:地震波形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